李泽刚 现任北京和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投资总监,业界称他“小李飞刀”,以精准挖掘个股著称。 2012-2016年,旗下股票类产品平均收益分别为12.36%、21.00%、37.18%、75.58%、-5.91%,最大回撤-10.33%。 所在公司获2017年第8届中国私募“金牛奖”五年期股票策略金牛私募管理公司。 一、私募创业:虽然土壤比原来肥沃,但成功的机会更小了 ▌您怎么看现在的私募行业的创业? 李泽刚:私募基金的创业是个巨大的话题,第一个结论,就是当下创业比几年前成功的机会小多了。虽然土壤比原来肥沃,但成功的机会更小了。你要市场记住你做到所谓的成功,你需要做到行业前十,原来100家做到前十有10%的概率,现在1000家只有1%的概率。私募基金真正大发展,其实就脉冲了一两年,甚至就那么几个月,仔细算,最近这一轮牛市一下子把很多私募基金差距拉开了,2014年年底到2015年的6月份,一波私募规模超过100亿,有的到200亿甚至300亿,几个月时间一下子行业格局立刻就拉开了,然后一轮暴跌又再次洗牌。大家的心情、心态和生存状态完全是过山车,每家都会有自己的故事。私募行业就是如此,不管你过往如何,到了第二天就是新的起点,活着的人又站在跑道上重新出发。 ▌私募看似一个很光鲜的行业,您怎么看? 李泽刚:我记得很清楚,早些时候我在公募基金,在2009年的时候,我向我的老板提出了辞职报告,我说我要下海做私募了。 他问我好几个问题,第一、想清楚了没有?第二、你再想想。第三、你最后再想想。那两天谈了很多交心的话,但是我的老板还是给我撒了一个谎。他说泽刚,如果你做失败了,你再回来。所以,私募基金行业外表很光鲜,但是这个职业,或者这个事业来看,实际上是一条“不归路”。我们一直到现在创业,这个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也鼓励。那么,很多行业也有第二次机会。你特斯拉做不起来,还可以放卫星,卫星如果掉下来,还可以玩别的,可以玩超级列车,有很多训练。但是,私募基金从我们这批从业者来讲,只有一条路,再也回不去了。 ▌在公司管理上,您有什么样的思考? 李泽刚:相比“爱拼才会赢”,我更相信“先思而后考”和“谋定而后动”。我时常提醒自己,决策一定要先做好“风险预算”——金融的本质是风险管理——不在于你一时挣钱多少,到最后是比谁还活着,道理很简单,硝烟过后,剩下的财富是活着的人分享。私募江湖很残酷,死了就死了,没有第二次创业的机会。 一定要“风险预算”任何你的决策、你的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如果你没有相应的准备,就不要轻易地去Allin,不能被彻底击倒。 ▌在私募公司的发展中,有什么样的体会? 李泽刚:在资本市场的汪洋大海当中,私募基金只是一叶小舟,正如在大自然当中的一棵小草,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二元世界。我们接受阳光和空气,同时我们扎根于地面以下,扎根于土壤。有白天,也有晚上,有冬天,也有夏日。那么,对于一棵草来说,它要做的是什么呢?在冬天播种,春暖花开的时候,风没有起,你要学会扎根于土壤,学会成长,生存下来。这是私募的生存之道。当风起的时候,不一定要判断风向是南风还是北风,只要风起的时候,你准备好,就可以扬帆远航,这是私募的发展之道。这是和聚过去几年的一些体会。 二、和聚8年:资本市场汪洋大海的一叶小舟 ▌和聚投资成立第八个年头,您有怎样的感悟? 李泽刚:我们是整个“资本市场汪洋大海的一叶小舟”,从个人到团队,始终保持对资本市场的敬畏。我们做投资也经常被这个市场修理,比如个股也会买了被套,套了之后剁了出来;或者对市场阶段性的方向判断错了,净值有回撤。8年中也犯了很多错误,但我们没有犯致命错误。 作为投资人,都会犯错,但是当你某只股票犯错的时候,要保证整个组合不会受太大影响、不会翻船。北京和聚投资不做自营炒股,产品也不做结构化,量入为出之后,即使环境出现变化,依然有能力应付。 ▌16年从业经历,您对中国市场有怎样的感悟? 李泽刚:我们这批人算是科班出身,我也考过CFA,对相关行业和公司熟悉,从研究员到做基金经理,一条常规路线下来。但实际上中国股票市场仅靠这些是不够的,恰恰是这些正统的投资理论、投资方法在中国股票市场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冲突,我的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不断的纠偏、不断的面对现实,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巨大的鸿沟不断适应的过程。比如说A股市场是一个高度散户的市场,投资者结构决定了存在大量散户性的思维,很多突发的涨停是非理性的;再比如A股的10送10,从财务上来讲毫无意义。一方面我们否定它,但另一方面存在就是有道理的,这些现象背后是中国股市文化的特性,中国股票市场大量的是东方特色,比如对弹性或波动性的偏好。 三、投资理念:要“有原则的灵活”,不要过多自我总结,不要太拧巴 ▌简单形容一下您的投资理念? 李泽刚:投资人要永远保持敬畏的心态面对市场,一旦过多做总结就可能固化自己,反而容易出问题。市场千变万化,而投资要“有原则的灵活”,如果没想明白,则很容易处于一种经常性拧巴的状态,即不顺也不舒服,弄不好还容易极端和偏执。 ▌投资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李泽刚:投资很多时候要靠直觉。投资执行中有两个公认的难点:对人性的理解与超越、对投资价值判断的专业性;前者涉及人类心理奥秘,后者涉及对投资背后商业洞察力。这种直觉是在市场摸爬滚打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快速反应,把投资决策放在自己的一个系统性思维框架之内做思考。这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理论研习结合实践中的感悟才能逐步具备,绝非轻飘飘几句大师语录。很多人都可下厨炒回锅肉,做出来的口味却各有千秋,有时候真的很难用简单123、ABC总结出来,而直觉就是菜谱之外的东西。 投资要运用到定量分析、定性分析,要懂很多复杂繁琐的概率统计计算公式和投资理论原理,各种曲线图表分析等等。在中国资本市场存活下来靠这些还远远不够,恰恰是这些正统的投资理论、投资方法在中国股票市场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冲突,我的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不断的纠偏、不断的面对现实,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不断适应的过程。中国投资者结构的特性决定了市场的很多特有现象,而存在即合理。 ▌您的选股标准? 李泽刚:选择一只股票是基于三个判断:1、趋势——企业基本面的势。从行业到宏观,你所处的板块是不是做顺势而为的事,不要逆势而动;2、团队。不管是PE还是二级市场,团队的战略判断力和执行力是非常重要的3、价格。需要足够便宜。 指标满足的越多我可能仓位会加的越重,但同时满足的品种不多,遇到就需要加倍重视。像是国投电力,2012年年初我们重仓买进,拿了两年,吃了中间一段,熊市赚了近2倍。火电企业成本效应与煤炭价格下行相关,这是大势;国投在前两年成功的从火电转到了水电,还拿下了雅砻江总体开发权,从2013年开始就进入了业绩收获期,每个季度有新机组投产;再看股价,我们当时测算3倍多市盈率,我们很少有见过一个现金流这么好的非周期性行业仅仅3倍市盈率的公司。 自己比较认可、长线跟踪的标的争取把握主升浪。因为对基本面比较熟悉,当股价有驱动因素时,我能够感受到,然后通过重仓来放大效应。 ▌亏的最狠的一次到什么程度? 李泽刚:亏的最快的在2011年,那年7、8月份我们净值创新高,但接下来出现持续下跌。一只ST股票持有近5个点,没有量,每天5%的跌了半个月,跌到最后也几乎不用卖了。 ▌比较得意的投资案例是什么? 李泽刚:得意的投资案例很多。举个例子,沪深300里有一个白马股,过去几年涨了5倍,叫国投电力。2012年年初我们重仓买进,拿了两年,吃了中间一段,赚了3倍多。 国投电力这样的白马股,所以的公募基金都在研究,再透明不过的一家公司。但越是这样,越可能出现我们所说的“灯下黑”,就是日光灯灯下的阴影可能是最黑的,反而最被市场忽略。 这个股票股票当时我们重仓,而且把市场所有的分析师做的相关模型全部拿过来,又找了一些分析师就他们模型里面的假设一一做了交流。结果发现,企业在悄无声息发生一些变化,被市场忽略。大家都觉得蓝筹股没有好机会,但实际上蓝筹股里也有成长股,就是看你能否挖掘出来。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