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首先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概括。他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是低迷的,从CPI和PPI数据来看,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紧缩,而经济低迷的主因就是过去十年内经济发展过热。现在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大部分问题,都是2004-2007年,以及2009-2010年经济过热的后遗症。
樊纲认为,目前阶段,中国正在继续消化着“过热”后遗症,而其最为基本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包括房地产市场的过剩,相关联的金融风险、影子银行、地方借贷、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等。
在他看来,中国经济“软着陆”将不是用危机——比如大规模的企业倒闭、人员失业的办法来快速消除过剩产能和债务问题,而是让问题逐渐暴露。当然,“软着陆”也有坏处,那就是会让没有过剩的产能也受到较为严重的波及。
就近几十年来GDP和通货膨胀率历史数据,樊纲指出在90年左右经济达到多年来增长高峰之后,95年左右便开始下跌,呈现底部徘徊的格局。这段经济低迷时期至02年为止,用了8年时间。此后,经济增长再度下滑自11年开始,目前,我国则仍在清理前些年经济过热的后遗症。
樊纲称,现在我们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让这一过程有序发生,推动各种产业的优胜劣汰;企业方面,也应该积极和政府互动,因为这样的调整不可能不发生。
“产业重组、企业提升,是经济低迷时期非常重要的进步过程,将为下一轮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他也建议企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更致力于提升自己产品的质量、技术、产品、成本结构,逐步习惯经济的波动,并将这种波动纳入自己的思考。
之后,樊纲将话题引向大家都非常关心的人民币汇率问题。
他认为,所谓人民币贬值是对前期过度升值的校正。长期来看,其实人民币还是有升值空间,因为即使我国经济增速下滑,但还是高于很多其他国家。
对于中国经济前景,樊纲认为增长速度将在6.8-7.0%之间徘徊。在经济增速低迷时期,要区分周期性因素的作用,他们不是长期结构性因素,而在过剩产能与通货紧缩情况下,增长速度也会低于“正常增长”,不过,增长仍会继续,“中国的故事远远没有完。”
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观点汇总
针对对当前热议的供给侧改革,贾康提出了优化供给侧环境与机制,释放潜力托举经济质量“升级”式增长的一系列主要政策建议。
其中包括,立即调整人口政策;积极审慎推动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金融改革;切实以改革为企业经营创业活动“松绑”、“减负”,激发微观经济活力;大力实施教育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培育高水平人才有效建设创新型国家。
贾康指出,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已经到达一个非比寻常的关键时期和历史性的考验关口,仅以短中期调控为眼界的需求管理已不能适应客观需要,应当及时、全面引入以“固本培元”为主旨、以制度供给核心,以改革为统领的新供给管理方略,针对中国经济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中西医结合”多管齐下,共收疗效。
为适应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打造有效动力机制的总体要求,亟应注重从供给侧入手,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从微观主体即创业、创新、创造的市场主体层面,释放经济社会的潜力、活力,托举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促进总供需平衡和结构优化、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升,加快增长方式转变,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扫清和拓宽道路。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博导张斌观点汇总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博导张斌对于发达国家经济或陷长期停滞而担忧。
张斌表示,学术界对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或陷入长期停滞有着激烈的讨论。有言论就表示,长期停滞是是当前时代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未来20年工业社会面临的巨大的宏观经济挑战”。
张斌总结了发达国家经济陷长期停滞的几大主要因素。首当其冲的就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本、西欧都是如此。其次是技术瓶颈。发达经济体经济若要保持增长需依靠技术的创新,但技术的创新受到时间、人才等多方面影响。
此外还包括教育水平停滞,收入分配恶化以及充分就业与金融资产价格泡沫的艰难选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