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整顿,向左还是向右?
期货日报记者在各地采访中,也听到不少交易场所负责人反映,国发38号文件的出台,似乎把交易场所的交易模式全都否定了。他们呼吁,要给现有的交易平台一些创新空间和多一些包容。
证监会研究中心原研究员黄运成表示,清理整顿工作进展到现在,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获得了一些业内人士的共识。但是地方政府对于大宗商品市场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其出台的文件只是简单地对于国发37号文件、38号文件的贯彻落实,而没有站在大宗商品市场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虑。
黄运成还提出,大宗商品市场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彻底破除
现货、期货的限制,真正实现期现一体化。
从交易所“去贵金属化”到商务部公示无原油、成品油资质交易场所名单,从福建制定交易场所准入评价指标体系到江苏对于引入第三方交易场所行情的监管,种种迹象表明,对于前期“井喷式”发展起来的各类交易市场,清理整顿还将持续下去。这是因为,很多地方为了争抢金融经济的市场份额,盲目设立交易场所。由于缺乏规范管理,交易场所的快速设立和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违规问题,尤其是商品类交易场所具有特殊的金融属性和风险属性,积累了大量的风险。如果一出现风险状况就关停,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及资源的浪费也不可小觑。因此,各地都保持着边整顿、边经营、边创新的监管思路。
其实,国家和地方对交易场所进行的整顿,着眼于交易场所的长远健康发展。在“修枝剪杈”的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更着眼于转型升级的顶层设计。
9月18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出了《关于转发省金融办〈山东省金融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期货日报记者详读该通知后发现,这次山东省提出了推动金融监管方式创新。按照放开前端、关注后端的改革方向,创新监管工具和手段,发挥金融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形成更大的监管合力。探索建立中央驻鲁金融管理机构和地方政府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协调机制、跨领域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争议处理和监管执法合作机制。
山东省金融业转型升级方案“干货满满”,统筹开展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试点。例如,推动临沂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宗商品交易场所;推动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探索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供应链融资运营模式,提供定价、贸易、物流、套期保值、供应链融资等系列服务;组建规范高效、风险可控的全省统一登记结算服务平台。
当前,国家层面的布局更为宏大。日前,国家商务部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转型升级绩效较好的百亿级专业市场和千亿级综合市场,建设一批平台化示范市场。
对此,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内贸信息中心研究分析师柳金平认为,这是全面综合各种因素后,对推进我国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作出的合理、具体的顶层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