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试验田”
日前,天风期货发布公告称拟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引起行业关注。此前,天风期货旗下子公司的资产管理产品已经通过备案并且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操作,这次公告中所提事项属于其自营业务。
“在银行间市场,我们的资管产品资金只做撮合交易,交易员都是从公募、券商等引进过来,至今表现稳定。未来,公司自营进入银行间市场,会对风险把控更加严格,这是目前的基调。”天风期货总经理张震表示。
银行间债市成期货公司自营的一块“试验田”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目前业内已经有多家期货公司在筹备相关事宜,而且已经有公司利用自有资金开始在银行间市场交易。相对来说,期货公司的自有资金在庞大的银行间市场中微不足道,但可以看到,其在拓宽业务范围的道路上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去年4月,中期协发布通知,要求期货公司及其资产管理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需向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完成备案。尽管固收业务向来收益有限,但这仍然被认为将成为期货公司未来的一项“增收”之举。
一年多来,不断有期货公司人士到处咨询进入银行间市场的相关办理流程、注意事项等。不难看出,对于这个陌生的领域,他们刚开始都小心翼翼。总体来看,有券商背景的期货公司成为这条道路上的探路者、先行者。
“有券商背景的话,思维相对会比较超前,又或者是得到了股东方的支持。”有知情人士介绍,券商自营业务已经发展相当成熟,固收业务向来是券商的主要业务之一,在各方面支持期货公司开展这项业务合情合理。
不过,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多数已经参与的期货公司都希望低调进行。“过去我从事国债期货研究工作,现在负责具体业务,而且已经参与到银行间债市交易,实在是无法透露更多。”浙江一家期货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因为资金规模不大,他们进入银行间债市以后,对公司的整体盈利贡献微乎其微,甚至“还不够塞牙缝儿”的。
与此同时,他也介绍了自身经验:“现在采取的是备案制,只要符合备案条件、按照要求走流程,最终都能够获批。在一级市场进行实质性操作之前,还要和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外汇交易中心、中债登、上海清算所等进行对接。”
西南地区一家知名大型期货公司总经理则表示,银行间债市是期货公司自营的一块“试验田”,固收业务和期货市场的风险是两个概念,期货公司的经营开展较为困难,固收业务风险较小,也能够适应期货公司目前的发展形势。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往往很骨感。也有高管表示,期货公司普遍资本金较低,撒进银行间市场“不过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可以说微不足道,未来想利用这项业务支撑公司发展,恐怕不是朝夕之事。
不过,在张震看来,每个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不一样,是提早布局还是继续观望,每个公司都会有不一样的选择,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势必是行业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因为“亏不得”,所以更注重安全
在已经申请进入银行间债市的期货公司之中,每家公司的情况也各有不同。“我们资管产品率先申请的,现在大概有几十亿元的规模在做,收益情况还不错。”张震向期货日报记者介绍,这个规模在银行间市场不算大,但能够开展起来。
之所以资管产品先行,核心在于发展规划和人才储备。具体来说,在去年期货行业资产管理产品规模的排名之中,天风期货一鸣惊人,处于行业首位。张震说,为了能够把固收产品做好,他们从其他大型金融机构引进人才,“我们自己的人才储备肯定不足,毕竟期货行业距离银行间市场还是太遥远”。
的确,在国内,银行间市场至今仍然是一片“神秘”之地,主要参与者是银行、券商等大型金融机构,动辄百亿乃至千亿元。现下,期货公司和其他中小型金融机构都好似微不足道的存在,还有很多机构至今仍然被拒之门外。
面对强大的交易对手方,如果经验不足,势必吃亏常有。而已经处在水深火热中的期货公司,大都经不起受伤,没有充分的人才储备,许多期货公司在这项业务的开展上只有避而远之。
对于天风期货来说,张震介绍,如果真正开展自营,将和资产管理方面采取“两套人马”。相对资产管理产品来说,他们的自营将在风控方面把控更为严格,“虽然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核心还是要区分开来,我们亏不得,才要更安全”。
在人才的使用上,也有不少公司内部解决。业内一家中小型期货公司,这一两年间不断培养自身的国债期货研究员,招募过来以后外派到券商、公募基金前去学习,进而成为交易型人才。
这种方式,在业内人士看来也不失为一个“划算”之举。“这就是一个权衡,业内还有研究所高管挂帅上阵的。”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现在期货公司普遍自有资金有限,利用自己培养的人才“试水”,也是为未来发展做准备。
至于严格风控,目前是业内共识。上述西南地区期货公司总经理表示,新业务开展都有“两年期”,在还不足两年的情况下,能够稳着步子前进是重中之重,“采取撮合交易而不是投机,应该是每个期货公司都会进行的选择,把握好风控,尽管资金规模小,但只要能够可持续发展,美好的未来依然是可以遥望的”。
来源:期货日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