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媒体Axios周一报道,白宫高级官员正悄悄准备在汽车行业针对他们认为的中方不公平做法开展对抗措施。报道中对这么做的原因分析却没有真正落到点子上。背后的真正原因是,只有汽车方面的贸易战才对美国有利,所以至少在初始阶段,美国更倾向于将贸易战局限在对自己有利的范围内进行。
贸易战的直接目的简单来说就是:损人利己。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根据自身的贸易结构来出牌,基本“规则”如下:
如果进口的商品是最终产品且可以在国内进行进口代替,那采用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以提升国内产出; 但如果进口的商品是中间产品且国内生产无法代替,那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让进口价格更高,并削弱国内公司的竞争力。 所以出什么牌,要根据自身贸易结构而定。美国的进口产品主要是日常消费品、中间产品和汽车这“三大件”,在三大件中只有汽车行业具有较高的国内替代能力,所以单打汽车行业牌可以将贸易战局限在对自己有利的领域中,同时不至于伤及“无辜”。
图:汽车贸易逆差是美国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的主要贡献来源之一
但中国的情况有点特殊:中国并非美国进口车的主要来源;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而汽车进口率仅有3%左右。显然,针对中国的汽车牌不太可能通过提高关税这种传统的贸易战方式来打。 图:美国进口车的主要来源国 用反向思维来看,美国最具有进口代替能力的产业,同时也最具有出口潜力;如果能够提升出口量,其与减少进口量并用国内生产代替所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同时还不会损害与盟友间的关系和盟友的利益。 所以向中国打出表面上让人匪夷所思的汽车贸易牌,对美国而言具有多方面的好处: 1)用非典型性手法开打贸易战,先占领“道德”高点。美国没有采用主动对中国进口征收高额关税这种简单粗暴的办法,而是“伪装”成了中美贸易的受害者:中国对美汽车关税25%,美国对中国汽车关税2.5%,对美国“不公平”; 3)对中国“发飙”是精准定向打击。可以在不损害盟友关系和利益的情况下,达到提升国内制造业的目的; 4)中国可能只是美国非典型贸易战的“引子”。中国与美国关税“不对等”仅仅是冰山一角,美国与其它主要贸易对手存在同样的问题:目前美国所有进口产品加权平均的税率仅有1.4%,而美国出口面临的加权平均税率高达6.8%。这种非典型贸易战若在中国身上“实验有效”,有望在日后大规模推广。
华尔街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