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小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结构是中国股市的一大特征。可以预期,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小投资者仍将是股市的重要角色。这种市场结构既要求监管以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为落脚点,也要求市场创新不能脱离“中小投资者占主体”这一实际。要想实现股市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守护好中小投资者的蓝天。
中小投资者在股市中的短板显而易见。与机构投资者相比,中小投资者在信息、资金、专业知识等方面存在明显劣势,且投资行为容易短视化。特别是一些“野蛮人”、“妖精”、“害人精”利用这些短板,大搞内幕交易、市场操纵、“忽悠式”重组等,侵害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中小投资者保护工作虽取得积极成效,但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真正保护好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需要注重内外兼修。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理性”是入市的关键,更是执行难点。从长期发展来看,市场各方面条件不断成熟才能改善投资者结构。然而,市场的成熟从来都不只是制度的完善和工具的丰富,更需要市场主体的理性。这既包括监管改革推动下的监管者成熟,也包括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等各类投资主体的成熟。如果个人投资者因为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长期亏损,最终伤心失望而离场,或是通过所谓“优胜劣汰”来降低个人投资者占比,这样的“改善”既对投资者不公平,也无益于市场发展。 监管部门正在多管齐下引导理性投资,从监管转型、鼓励和引导现金分红等制度层面的改革,到建立健全中小投资者保护机制等法律、行政制度的完善,再到倡导长期投资理念等,一系列举措将有效引导各方回归理性。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的证券法修订草案设立了专章,拟从规范现金分红、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先行赔付制度等方面发力,强化投资者保护。 此外,草案还扩大了应予严格规范的内幕信息知情人的范围,增加了操纵市场的情形以及禁止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证券交易的规定,规范了上市公司停牌、复牌行为,防止上市公司滥用停牌、复牌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些举措必将大幅提高证券违法违规特别是欺诈上市、内幕交易等行为的违法成本,让投资者保护更“接地气”。 当然,再强有力的外部保护也无法完全替代投资者的自我保护,投资者的“内在修炼”同样不可忽视。 近期,监管部门启动投资者保护专项活动,通过案例解读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普及证券期货法律法规知识,明晰相关法规底线要求,帮助投资者认清违法违规主体惯用的骗术和伎俩,澄清投资者在认识上可能存在的误区,提高识别和防范风险能力,从而有助于使投资者了解市场、敬畏风险,懂得根据自身情况理性投资、量力而行。毕竟,市场才是做好投资者教育最好的场所,让股市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运行方为正途。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