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骗贷、跑路、高息吸金……一系列负面词汇在过去一年中成为P2P的噩梦标签,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联想一时间也从金融创新急转弯至不信任。相伴而生的,是诸多P2P网贷机构在公开场合不愿意称自己是P2P公司,以及管理层系列严监管措施的出台。从2016年8月银监会联合四部委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办法》到今年6、7月,上海、深圳、北京三地的网贷备案管理办法先后正式出台或发布征求意见稿,其间监管政策不断下发,市场多数声音因此认为,“P2P寒冬”已逐渐临近。实际上,早在去年4月,国务院就组织14个部委召开电视会议,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有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专项整治,为期一年。同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互联网金融转向整治实施方案》,原定今年3月份完成该项整治工作。但据媒体报道,实施方案或延期到2018年6月底完成,达摩克利斯之剑还将在P2P平台公司头上再悬一年。半年多的强整治之后,统计数据表明,网贷平台野蛮生长的步伐已明显放慢。据网贷之家统计,2015年初至2016年4月,每月新增网贷平台数量几乎以三位数计,最多时全国范围内一月间增加了265家平台。但在去年4月份开始整改之后,每月新增平台数明显减少,多保持在两位数增长,尤其去年10月正式发布《互联网金融转向整治实施方案》后,截至今年6月,9个月间月均网贷新增平台数量已减至个位数,最少时单月仅新增了1家网贷平台。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