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uanziyx 于 2015-9-30 09:09 编辑
由一篇文章引发的行情,让棉花沉寂的心,再起波澜。棉花糖从需求--供应--仓单等方面,简单梳理一下,不足之处望指正。 说需求: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经过去,面对着人口红利消失、资源瓶颈突出、产能过剩等问题,中国同其他任何国家一样,在高速增长过后,各种问题爆发,钢材、化工、纺织等产业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转型迫在眉睫。言归正传说下棉花需求问题, 引野人文章的一段话:“去年需求预期旺盛:上个棉花年度开始时,我们乐观的预计棉花消费量可以达到700-720万吨。纺织企业销售旺盛,大量纺织企业入疆抢购皮棉,甚至愿意花1000元、吨以上的价格汽运出疆。其中政策性支持所带来的虚假需求,如鼓励社会责任企业托市收购,买新疆棉换进口配额,3月底前不抛储,销售完成80%以前不抛储。这些情况的合力造成新疆棉在十一之后有了一波反弹。如果纺织确实像我们想象的乐观的话,价格不应该下跌了。然而事实是国内的纺织消费远远没有700万吨,反弹只是昙花一现。” 从生产企业的角度来看,目前国内生产普梳32支低端产品的棉纺企业的大规模倒闭,即使是那些仅剩的为数不多的纺纱企业,客户的订单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纯棉纱不再风光,化纤纱,混纺纱对纯棉纱的替代作用日益明显这就是目前的情况,国家储备了很多低等的棉花,但是低支纱的生产企业却纷纷倒闭或者纷纷改行。也就是说对棉花和棉纱行业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于棉花的巨量国储库存和需求,从长远来看,对棉花和棉纱行业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化纤行业产品对棉花和棉纱的替代。随着化纤工业的迅猛发展,原油价格始中在低位徘徊,短纤和长丝产品对棉花纤维的替代已经成为趋势。巨量的棉花库存可以慢慢的消化掉,但是一旦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改变了,就很难再改回来,这个才是致命的。 谈供应: 引九月数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对国内产销存预测数据做以下调整,调减了2014/15年度国内棉花消费量4.8万吨至757.8万吨,2014/15年度国内棉花期末库存减少3.3万吨至1404.3万吨,同时调减了2015/16年度国内棉花消费量12.6万吨至755.1万吨,期末库存减少9.2万吨至1359.7万吨。总体来讲国内棉花消费调减,期末库存偏大。今年热议的减产50万吨在庞大的库存目前并不是很重要。关于抛储,政府是这样说的,为保障目标价格改革顺利推进,在新棉上市后停止储备棉投放,为新棉购销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当国内市场棉花价格过度下跌、出现"卖难"时,将采取必要措施鼓励企业入市收购,稳定市场,解决"卖难"。 由此看来短期抛储也是不太可能的啦。 话仓单: 最新升贴水标准于2015/16年度开始实行。新标准在指标数量由四个变到七个,把品级细化,增添了长度整齐度。为了提现机采棉和手采棉的价差关系,放大了不同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轧工质量的差价幅度。其中对于异性纤维指标未作调整。 最近和一些棉纺厂采购负责人交谈后的最大感受是,大家对抛储棉花不怎么感冒,之前还有一些优惠政策,例如:“买国棉送配额”今年则没有。由于产业调整,很多棉企对于高等级的棉花情有独钟,在进口受限的情况下,期货仓单棉成为棉企的不二选择,能否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仓单,会让多空双方浮想联翩。在我看来,对于新疆棉今年的产量和质量而言,我更看重后者,这很有可能成为下一波行情的助推器。
微博@棉花糖的基本面,微信:huanziqq ,希望和更多的易家坛友交流. 详细看下图: 新旧标准的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