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为6.9%,这是从1990年以来的最低增速,也是自1979年以来中国经济第一次出现连续六年下滑。此外,201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只有6.7%。这种持续的下滑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眼下,更为重要的是——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所以必须了解的是——为何经济增速下滑会持续这么长时间?什么才是主因?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10月16日,题为“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机遇与挑战” 的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林毅夫首发登台,发表了主题演讲。在他看来,外部性、周期性因素是导致中国经济持续下滑的主因。 外部性是经济持续下滑的主因 针对中国经济持续下滑的根本原因,现在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看法是,这是由于中国内部的体制机制、增长模式、结构性问题所引起的。 “所谓体制就是说,国有企业的比重还太高,效率不高;所谓机制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作用,但改革尚未完全落实,还存在较多政府干预;所谓长模式是,中国的投资比重太高,造成消费增长不足,这种模式不可持续;所谓结构性问题,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降杠杆。”林毅夫称。 但在林毅夫看来,虽然上述问题的确对中国经济效率下降有所影响,但并不是经济持续下滑的主因。“我个人认为更多的是外部性、周期性。” 他举例称,与中国同样发展程度的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其在同一时间里面的经济表现都基本相同。“例如,中国在2010年的增速为10.6%,2015年是6.9%,确实下滑了;但是巴西在2010年时的增速是7.5%, 2015年暴跌至-3.8%;俄罗斯在2010年的增速是4.5%,2015年是-3.7%,下滑幅度远大于中国;再如印度,在2010年时的增速是10.3%,2015年是7.6%,7.6%当然比中国的6.9%高,但它同样是从10.3%降到7.6%,降幅远大于中国。” 林毅夫表示,最能证明其观点的是东亚的高收入、高表现经济体。例如新加坡,其在2010年的增长速度是15.2%,2015年为5.92%;韩国在2010年的增速是6.5%,2015年只剩2.6%。二者降幅都远大于中国。 “这些都是所谓高收入、高表现的经济体,也就是说,他们不存在如中国的内部体制机制结构性问题的,但其表现的形式跟中国完全一样。那唯一能解释经济持续下滑的就是共同的外部性、周期性因素。”林毅夫称。 所谓的外部性因素,与2008年爆发的那场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紧密相关,各国至今没有完全恢复。“发达国家过去平均每年增速略大于3%,现在普遍是2%或以下,美国也不过2.7%。此外,发达国家仍处于高失业状况。美国失业率约为5%,但其劳动参与率少了三个百分点,如果把减少的三个百分点加回去,失业率也是在8%、9%。” 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的家庭部门在过去这八年里基本没有增长,欧美上一轮危机爆发的最主要因素是家庭负债太高所引起的。“所以在危机之后,他们需要修复收入平衡表,在收入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增加储蓄,这也导致了消费增长非常慢、需求非常少。”他称。 在这种状况下, 国际贸易断崖式下跌。在2008年危机爆发前,国际贸易的增长一般是在国际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以上。“然而,现在国际贸易的增速更慢。在这种情况之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出口都受到打击,这是经济大幅放缓的一个主因。”林毅夫称。 投资需配合供给侧改革 展望未来,“发达国家很可能会陷入像日本的长期经济放缓,因为政治性原因,他们结构性改革无法推行下去,”林毅夫强调,在这种状况之下,未来中国的外需确实不可乐观,要更多靠内需拉动。”因此,需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前提之下,来进行结构性改革。“ 同时,适度、合理的投资仍是不可或缺的。在他看来,中国适度扩大总需求跟结构性改革并不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五大内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我国经济中有很多短板,比如制造业有很多过剩产能,但是中国的产能都位于中低端,比如说像2015年进口产品就达到1.2万亿美元,这些都是中国自身不能生产的,因此当然要往那些产业去升级,并用投资推动需求。“他称。 此外,基础设施也是一大关键。“6月中国下了几场大雨,一千多个城市淹水,外加环境恶化等问题都需要投资。同时,城镇化问题也值得关注。发达国家城镇人口在80%以上,中国只有50%左右。农民要进城,就需要住房和公共服务投资。” 林毅夫认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有资产,且负债率较低。“相比之下,发达国家政府负债率普遍超过百分之一百,所以中国适度扩大财政赤字去扩大需求是合理的。此外,中国储蓄率达到了约GDP的50%左右,这是当前最高的,中国可以用政府投资来撬动民间投资,外加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仍具有发展前景。” 若能将上述有利条件有效利用,“就能够创造就业、增加家庭收入,从而使得消费增速处于合理区间,那么保持6.5%以上的经济增长仍是可能的。”林毅夫称,上述投资都是用于补短板的投资,也属于供给侧改革的要义之一。“如果维持合理的投资增长,去产能就会更容易推进。” 他表示,展望未来,对中国而言,看清外部性的重要性,并对症下药,才能使得中国经济增长更有质量。
华尔街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