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杂阿含经》,看到佛陀讲的一个故事,说:很久以前,有个叫陀舍罗诃的人,有一面鼓,叫阿能诃鼓。“好声美声深声。彻四十里。彼鼓既久。处处裂坏。尔时鼓士裁割牛皮。周匝缠缚。虽复缠缚。鼓犹无复高声美声深声。……”意思是说,每次鼓破损了,就会更换部件,换了蒙皮,换了木头,一点点的换,一次次的换。 最后,佛陀问大家,后来这个鼓,还是阿能诃鼓吗? 这也许是佛陀的一种提示吧。 很多教义,随着传播过程,会被不停的修改,直至面目全非。不能一定说成是有传播者非要恶意而为,甚至被修改更多是来自很多传播者的善意而为。 不扯那么远了。 当我看到这个故事时,想到了在期货市场上的一些事情。 期货交易,不管将它界定为科学,还是艺术,还是技能,很多相关的名词概念,都缺少统一的定义。所以很有可能会有这样的现象,即:大家热烈讨论,说的是同样的词汇,比如止损、顺势、资金管理,但各自理解和所指可能不一样,甚至相差甚远。联想到佛陀讲的故事,就算是有了统一的定义,很可能在传播的过程中,被演讲者加工过了,听者可能因为自己的喜好也会过滤。 总之吧,虽然说讨论肯定会彼此促进,但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并不能通过讨论而得到改变,甚至反而会加剧“信者自信,疑者自疑”的程度。 佛陀是觉悟者,觉悟了什么,肯定觉悟了很多很多。比如,他对佛法在后世传播中会被修改的觉察。但是即便觉察,似乎也无法改变。但无法改变,不意味着觉察就没有意义。 谈不上是收获吧,也没有觉得交易如佛法般高深。只是觉得如果要学习交易的话,多听多看是必要的,但要有觉察,尽可能的提醒自己,去接近最真实的东西。再扯一句,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其实这话原来的意思是通往罗马的路很多,但后来不知道怎么就变成了所有大路都通罗马了。套到交易上来说,我们可以说,有很多交易模式能够让交易成功,但肯定不是所有的方法都可以成功。所以跟着成功者学习可能效率会高一些,尤其是自己摸索了很久的交易者。不是说他们努力的方向一定是错的,但至少要保持一种觉察,即:除了自己摸索之外,还有别的学习方法。 作为凡夫俗子,领悟不了太深,也就这些了,也多是老生常谈。 之所以写这个,除了看到那个故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最近几天,陆续有朋友来交易基地,咨询培训事宜,有点“实地考察”的意味,我很乐意,也很欣喜。交流过程中,发现我们彼此说的一些概念,还有很大差异,对一些操作手法的认知和理解差异更大。来的朋友中,有参加过去年7月大会的,很认同那样的活动,但也觉得,很多交易上的环节,不是一次座谈就能讲清楚的,反而又增加了一些困惑。有点渴望学习交流,又顾虑交流的感觉。 大家来“实地考察”,主要是了解“实战直播”到底是咋回事的,我非常理解大家的关注。实战直播,就是陈扬老师做交易时,他的交易电脑的屏幕会通过投影仪在教室的大屏幕上同步显示。 我说明白了吗?{:soso_e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