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管层连发7道文件、剑指银行委外之际,不断传出部分银行开始赎回委外资金的消息。 针对“某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近日大举赎回委外近千亿元”的市场传闻,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银行、公募基金等多位机构人士称,某国有大行确实正在着手赎回部分委外资金,不仅包括公募、专户,还有券商资管,其中,仅从某家基金公司处赎回的委外规模就达到近百亿元,不过,对于“近千亿”这个数额无从查证。 不过,该报道还援引北京一位固收人士的预估称,大银行“加起来赎回近千亿元是有可能的”,但“这种赎回肯定不会是近千亿的卖盘直接抛出来,赎回的节奏必然是相对缓慢的,市场没有那么大的买盘来承接。” 另据财新,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是委外赎回大户,很多银行甚至从年初就开始赎回。建设银行的委外规模在1000亿左右。4月14日,建行从深圳某基金公司赎回委外基金50亿元。另外,工商银行资管部门近期从管理机构赎回大量打新基金。 据广发证券银行团队,工商银行一季度末表外理财端委外规模不到2000亿,因此赎回上限就是2000亿。该团队还确认兴业银行赎回大量货币基金,包括同业端和理财端。建设银行表内自有资金部分委外量较大,没有赎回,表外理财委外占比8%,不清楚是否赎回;招商银行委外占比约为12%。 央行旗下《金融时报》周三也援引一位商业银行分行行长称,监管机构已入驻部分银行开始进行现场检查,部分银行做出了相应的业务调整。 监管风暴近期,银监会密集发文,剑指银行表外理财、同业空转套利等不规范行为。 从3月28日开始,银监会陆续对外公布《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简称“5号文”)、《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简称“53号文”)等7个文件。由此掀起了一场旨在去杠杆和防风险的疾风骤雨般的监管风暴。 海通证券宏观债券研究员姜超认为,此次自查范围涉及多项银行近年来普遍存在的套利和规避监管行为,对同业存单和同业套利的监管是“三套利”整治的重点。 “2017年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金融业风险防控的关键之年。”银监会多次强调。 而央行旗下《金融时报》周三报道称,一位地方金融监管人士指出,不只是银监会,事实上,“一行三会”都在全面加强监管,这是金融业今年的主旋律。 委外拐点?过去两周的监管风暴,令业内形成共识:新增的委外资金预计将大幅收缩。 据北京商报,4月19日早间有消息称,近期银行委外赎回得比较厉害,连续两个交易日债市均有大额卖盘出现,且不仅是一些风格激进的中小银行出于收缩同业理财的需求要赎回委外,一些压力不大的国有大行也迫于成本压力压缩委外规模。 中国基金报引用一家城商行业务部人士的话称:“MPA的考核相当严格,对于不少银行来说,表外理财纳入监管意味着一些业务需要遭到清理,此时回笼资金或许才能应对突发情况。” 中信建投宏观分析师王洋认为,从监管的力度和趋势来看,委外业务基本上已经行至拐点。 银行业委外业务过去三年间呈现风格狂野的粗放式扩张。申万宏源最新测算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国内广义非银资管业务规模出现了急速增长。2014年总规模为58.8万亿元,2015年猛增至89.2万亿元,截至2016年末时,则突破100万亿元大关,达到114.2万亿元。 但这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让监管层担忧的行为。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个别金融机构的趋利行为,也是利用在一些业务创新方面监管的不统一,进行产品和业务的监管套利。 北京商报援引机构人士称,目前市场好资产有限,为提高收益,有机构便下沉信用资质、增加杠杆,甚至出现资金空转的现象。 至于收缩委外造成的影响,中信建投宏观分析师王洋表示,对于非银机构来说,拿到银行的委外资金,做的大多都是通道业务,监管的思路就是压缩通道业务,所以对非银机构的冲击还会持续。 那么,收缩委外会不会造成大面积赎回潮? 对此,联讯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表示,大额赎回暂时不会发生。从一季度震荡走势来看,债券资产回报率并不是很高,如果亏损规模不大,银行还能自己扛下来,但集中赎回,大规模的亏损怎么办?“银行可能还是会硬扛着,在委外规模、同业负债规模里折中选择,将一些有收益的、浮亏小的赎回,仍用同业存单维持着大部分仍有较高浮亏的存量委外。”
华尔街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