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8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浮法玻璃几种成型缺陷及其形成原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4-28 10:5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玻璃网】1、彩虹

  当玻璃表面层中所吸收的SnO含量较高时,这种玻璃如果在600℃温度下进行钢化或热弯处理,则玻璃表面层中的氧化亚锡将部分地吸收空气中的氧而转变为氧化锡:

  这样,在玻璃表面层中增加了若干离子半径较大的氧离子,在局部体积膨胀产生了微观皱纹而呈现出干涉色-彩虹。
2、沾锡

  锡是典型的金属,而玻璃是典型的非金属,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同时,锡液对玻璃的浸润角为175。,接近于完全不浸润。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玻璃不会沾锡。但是当亚锡离子侵人玻璃表面层后,就会改变玻璃表面的非金属性质。因为锡原子的外层有4个电子,在金属状态时,原子之间的外层电子互成电子对组成共价键,彼此间紧密结合。4价锡化合物中锡原子外层4个电子全部与非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形成电子对,锡原子不再呈现金属性质。而亚锡离子外层的4个电子中仅有2个电子与非金属原子组成化合键,剩余的2个电子很有可能与金属锡原子的外层电子组成共价键,对金属锡产生粘附力。当然,这种粘附力只有在玻璃表面层中的亚锡离子浓度达到一定量时才会显示出来·当锡槽中污染严重,锡液中氧化亚锡含量增高,侵人玻璃表面层中的亚锡离子浓度超过一定量时,玻璃下表面就会发生沾锡现象。这种沾锡通常是呈细粒的点状,严重时则呈片状。

  3、斑点

  “斑点”或称“光畸变点”,是玻璃表面上的微小凹坑,其形状呈平滑的圆形,直径0。06~0。1mm,深0。05mm。这种斑点缺陷损害了玻璃的光学质量,使观察到的物像发生畸变。

  “斑点”缺陷主要是由于氧化亚锡和硫化亚锡蒸气的聚集冷凝所造成的。由于氧化亚锡可溶于锡液同时也有很大挥发性,硫化亚锡的挥发性更强,它们的蒸气在温度较低的部位冷凝并逐渐聚集,当聚集到一定程度,由于气流的冲击,冷凝的氧化亚锡或硫化亚锡就会落到未完全硬化的玻璃表面而形成“斑点”缺陷。此外,这些锡化合物的聚集物也有可能受到保护气体中的还原组分的作用,还原成金属锡,这种金属锡滴同样也会使玻璃形成斑点。

  4、小波纹

  这是一种玻璃表面的微细不平整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玻璃的光学质量。表面平整度高的浮法玻璃,表面最高和最低点仅相差0。3um,而有此缺陷的浮法玻璃,表面的峰谷之间相差可达9um。形成“小波纹”的原因很多,除锡槽高温区玻璃温度不均外,锡的氧化物也是促使其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玻璃表面层中的氧化亚锡,在锡槽中也有可能部分地吸收锡液中的氧而转变为氧化锡,体积局部膨胀而产生应力,当玻璃温度低粘度大时,这种应力来不及消失,在玻璃的继续冷却过程中就要产生不均匀收缩,从而促进了“小波纹”的形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建议使用1024*768分倍率、IE6.0以上进行访问,低版本IE将不能正常浏览 所版权所有 @2001-2006 中国期货协会 CF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71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604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3号同泰大厦C座八层 邮编:10014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