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为了落实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要求,央行革新了流动性调控方式,由去年主打的“MLF+逆回购”模式逐渐变更至以公开市场调控为主、MLF操作为辅的策略,维护了流动性的基本稳定。这些变化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和对待到期MLF资金的态度就可看出。
5月3日,央行有2300亿元MLF到期,央行未进行续作,仅在公开市场恢复进行了20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其中7天期操作1700亿元,14天期200亿元,28天期100亿元。5月4日再度开展500亿元逆回购操作。5月5日和8日,因为“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适中水平”,故“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而就在5月2日,由于“上月末临近日终财政支出力度加大,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适中水平”,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发布公告暂停了已经连续进行了9天的逆回购操作。此前,央行于3月24日开始,连续13天暂停逆回购操作,其理由就包括“月末财政支出力度加大”、“税期”等因素影响。
央行为何频繁“断流”公开市场这个流动性供给渠道呢?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到了实处,为流动性处于适中水平提供了动力。
从今年3月份及前三个月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速看,后者要大幅快于前者。3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912亿元,同比增长12.2%,支出21057亿元,同比增长25.4%。前3个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366亿元,同比增长14.1%,支出45917亿元,同比增长21%。
央行在暂停逆回购公告中也强调了财政支出力度加大对流动性供应的积极作用。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财政政策对流动性的支持力度不会减弱。
其次,今年货币政策的基调是“稳健中性”,主要目标就是“调节好货币闸门”,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央行需要对流动性调控的工具进行重新组合使用,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逆回购和MLF操作的节奏变化。
未来货币政策的出发点将主要侧重于推动金融去杠杆,维护金融系统稳定,兼顾通胀和其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变化。因此,后续货币政策将更明显的体现“稳健中性”的特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适度微调来满足货币市场对流动性的要求。
今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联系会更加紧密:财政支出发力,央行暂停逆回购;财政支出出现真空,央行启动逆回购迅速维稳流动性。未来一段时间,这种模式仍将继续运行下去。
来源:证券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