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vminmin21 于 2021-7-15 11:19 编辑
主席一开始接受的是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当时在接受到城里新学的影响后,决定出去求学,留下了: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古诗体系,压平韵,关,还,山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这个应该是在接受了新学教育后,尤其是在上了师范后作出的可能性更大,主席在接受新学后作诗的风格似乎倾向于白话用词+全平或者全仄的韵脚,所以这两句很可能只是全诗的一行而已,参考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要补的话,比较困难,全诗背景是这样的: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
艳阳初照蝉连鸣,荷叶如伞水中立。
时未过午人头动,江中已是点点星。
初学常叹湘水深,畅游已着隆冬衣。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这是我加的几句,蓄势为主,毕竟白话诗很难讲平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