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短半年时间,整个食糖价格就从原来的3000多元每吨,迅速逼近7500元每吨的历史新高。一方面,多位食糖业内人士作出的分析判断屡屡“失语”,另一方面,则是国家储备糖拍卖“屡拍屡高”。《经济参考报》记者经过多方联系,采访了一位在食糖市场里“风起云涌”16年之久的行家。他给记者的要求是:“在确保不透露姓名的前提下,可以揭秘游资炒作糖价的凶悍手法。”
“为了迎接这波行情,我们准备了3年时间”
从2008年开始,我所负责的几十个海外基金进入糖市、农产品市场。
谁也不会想到,我们这群操盘手,为了迎接这一轮的行情,足足准备了3年左右的时间。早在2008年下半年金融风暴开始席卷全球的时候,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是———楼市会跌、房价会跌、股市会跌、服装价格会跌,只有农产品价格才会一路飙升。也就是在糖价2600-2900元/吨的阶段,国外不少金融投资公司,开始通过我们逐渐进入到中国市场,目标直指包括食糖在内的多种农产品。
2008-2009年是较为难熬的一年,很多同行和我们一样,经常下到广西、云南、新疆、东北的甘蔗糖、甜菜糖种植基地,试图从供销源头来对食糖价格的走势进行判断。当年我们确实采取“老套”的高抛低吸手法,既赚过钱,也亏了不少钱。
但国外资金的要求却不高,我和国内同行一个基本的感觉是:国外资金尽管控制很严,却不会提出很高的月度、季度、年度赢利要求,我所负责的几十个海外基金进入糖市、农产品市场,他们的要求往往与实际的走势密切相关。也就是从2008年开始,陆续有资金不断进入糖市,这意味着,国外资金为了这轮的涨势,最少准备了3年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