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1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奥斯卡5项最佳提名的金融题材电影,一定不要错过(Z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4 16:29: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梅三姑娘 于 2016-3-4 16:36 编辑

奥斯卡5项最佳提名的金融题材电影,一定不要错过  来源:美尔雅期货腾讯部落
但凡是对投资理财有一点点兴趣的人,都应该看看这部巨星云集、有趣有料的电影。“理财该注意些什么?”“我该怎么预测风险?”“那些投资经理究竟拿我的钱做了些什么?”只要你有这样的疑问,《大空头》是本年度你一定不能错过的一部电影。

本文作者: 巴九灵  ,来自吴晓波频道


小巴今天要介绍给大家的,就是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辑和最佳剧本改编5项提名的电影——《大空头》(The Big Short)。


然而,很多人在知道它是一部金融题材的电影后,马上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像我这样的金融小白
能不能看懂?

但凡是对投资理财有一点点兴趣的人,都应该看看这部巨星云集、有趣有料的电影。“理财该注意些什么?”“我该怎么预测风险?”“那些投资经理究竟拿我的钱做了些什么?”只要你有这样的疑问,《大空头》是本年度你一定不能错过的一部电影。

所以,小巴提前做了些功课,分享给大家。

对了,请记住,我的名字叫红领巾。






不知道“做空”这个词,那你连电影名字都看不懂。小巴曾经在一期理财话题中专门讲过做空。

简单来说,做空的本质就是你看准行情下跌,然后先借来卖出,再买进归还的赚钱方法。


例如,现在市场上苹果价格为10元/只,但小巴觉得苹果价格会在两天后下降,于是小巴就向小明借一只苹果并以市场价卖掉;2天后,苹果价格果然跌到了8块钱,于是小巴用8块钱买一只苹果还给小明,这样小巴就赚取了2元差价。


在《大空头》的故事,其实就是几个投资怪咖提前预测到房市的崩盘,于是开始做空。
MBS/按揭抵押债券

MBS是《大空头》正片中出现的第一个金融名词,它的学名是按揭抵押债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MBS)。


如果银行借给小巴10块钱买房子,每年3元的按揭,算上利息一共还5年。然后银行为了套现,把这笔房贷债权以11元出售给小明。如此一来,小明成了小巴的债主,他付出了11元的成本,但是六年之后一共可以拿到15元。而银行则立马变现拥有了11元现金,赚到了1元的收益。


但是万一小巴不还钱,那小明不就亏了吗?于是银行把若干房贷打包成一支债券,既提升了回报率,也降低了风险,因为即使偶然有一个小巴躺下了,也还有千千万万个小巴继续站着还钱。这个由千千万万个按揭贷款打包组成的东西就叫MBS。




次级可调利率房贷

美国有一个信用评级,分成优(750~850分),良(660~749分),一般(620~659分),差(350~619分),不确定(350分以下),通常620分以下的贷款就被称为次级贷。一般来说,次级贷的贷款人都是无固定职业、还贷能力低的人。

那为什么银行还要贷款给这些人呢?因为信用优良的人的按揭房贷市场竞争很激烈嘛,早就被瓜分一空了,所以就有聪明人盯上了次级贷。

为了赚到这笔钱,银行的人专门挖空心思做了个“可调利率房贷”(ARM)。这种贷款的特点是在刚开始几年按揭金额很小很轻松,但是到了后期会急遽增加,导致还款变得加倍艰难。只要在房价增长的背景下,还房贷没大问题,大不了就卖了房子或者拿去抵押嘛,但是一旦房价下跌,结果就非常惨烈。

所以当时,很多没有偿还能力的人都能轻易贷到次级房贷,《大空头》中一个自诩为“自由职业者”的脱衣舞女郎,都可以拥有五套房子和一套公寓。
CDS/信用违约互换

简单来说,你可以把CDS理解成一份保险:定期支付保费,当约定的情况出现后,购买者就会获得收益。但不同于保险的是,你可以不拥有你所“投保”的这件事物。于是,CDS就被某部分人当做投机工具了,它意味着“我不看好你,我就可以给你买保险,因为我准备拿你倒霉以后的理赔金”。 从这个层面来说,CDS也很像是一场对赌。

《大空头》中,在预测房市下行后,布瑞博士估计很多MBS要出问题了,于是就开始通过CDS做空房贷。他向各大银行购买房贷证券的CDS:如果房价继续上涨,布瑞博士就需要按月缴纳“保费”;假如房价下跌,人们无法还贷(断供),房贷证券无法交易,银行赔钱给布瑞博士。

凭借这场做空,次贷危机时布瑞博士最终获得489%的收益。



看到这里你一定想说:小巴,你知道了这些名词也没用啊,你能够像主角们一样从名不见经传的nobody,变成名垂华尔街历史的somebody吗?
呃,要成为他们那样的大神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也不想经历那样巨大的金融危机了啦),但是小小地学习一下这些怪蜀黍们的经典语录,还是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投资和理财哦!



没人愿意听到坏消息,所以人们往往低估坏事发生的概率。

——查理·盖勒


影片中用了一个篮球术语“热手谬误”来解释在投资理财中我们常常陷入的思维误区:如果一个篮球投手个人连续投篮成功,那么大伙儿就会觉得下一次也会进。人们认为,发生过的事情,在以后也会继续出现。

在房产泡沫时期,房价一直在涨啊涨,所以那些赚翻了的银行家、交易员、中介经理,甚至是政府的官员因此不相信且拒绝相信:这个巨大的泡沫会引发世界末日般的灾难。

和华尔街那些整日沉醉在盛世狂欢中的人不同,《大空头》的几位主角,大概是因为太孤僻、太自恋、太狂躁、太乡巴佬……等等原因,成为了不受世俗潮流裹挟的“智者”。他们接受坏消息,并且懂得从中发现商机。




让我们自己去调查看看,去调查。
——马克·鲍姆


影片中,基金经理马克和他的团队在听到有人做空房贷市场的传闻后,亲自走访银行、信贷公司,调查他们到底是如何发放贷款的,他们还与形形色色的房屋租客、中介经理交流,得知市面上最真实的房屋交易情况。当断供突破200点而房贷证券指数却诡异地高居不下时,马克和他的助手又亲自去评级公司和美国证券化论坛年会,慢慢揭开了泡沫内部的黑暗内幕。

实际上,真正厉害的投资人都是这样去第一线找第一手资料的。就像Murph在时光网上的影评所写:“如果只是每天看着所有人都会看的财务报表;听着每天所有人都听的新闻,又如何能比市场的反应更快呢?要知道巴菲特在买了万事达的股票之后是去超市柜台前数有多少人用万事达信用卡的,一站就是一天;买了石油公司的股票之后是去火车站数油罐车的!”




人们总希望有权威来告诉他们如何来选择价值,但他们选择权威,并不是基于事实情况或者成就。他们这样选,只是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权威,说出了他们想听的话。可是,我从未盲从过大众。
——迈克尔·布瑞


布瑞博士是电影中第一个成功预测到金融灾难并做空次贷的人,但是他的成功却经过了长达两年的漫长煎熬。

2005年,他查阅了20家卖得最火的房贷证券的所有房贷数据、成千上万MBS背后贷款人的原始资料后,预测房贷市场的问题将于2007年二季度开始发作。在此后的两年里,这位独眼的、不善交流的基金经理整天光着脚在自己的办公室走来走去,开着重摇滚音乐,做运动、打鼓、嘶吼,屏蔽来自顶头上司和顾客的咆哮、威胁。

不像其他几位主角还有伙伴和团队,布瑞博士始终是孤独的,但是他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用忍耐赢得了最终的胜利。想来在他们之外,一定也有人曾经看到过这片市场的不正常,然而因为半途放弃,成为了籍籍无名被这场金融海啸拍死在沙滩上的人。


我最讨厌这行的就是这一点,人不是数字!

——本·李克特
任何想要从事金融投资活动的人,都应该牢记影片中本·李克特的这段话。

金钱只是数字,真正在运作这些游戏的,是人;而真正在承受这些数字游戏后果的,也是人——每一个最普通不过的人。

当我们参与到这场游戏中去,我们容易失去理智,被人性的弱点所掌控——只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只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一次次破坏自己的原则底线、错误预计自己能力可承受的范围,最终成为这场数字游戏的奴隶,沦为悲剧。

这就是《大空头》的绝妙之处。有人说它“反高潮”,因为从一开始你就知道,2008年的金融灾难一定会发生,那一天一定会到来。这些倍受嘲笑、冷眼和压力的“怪咖们”,他们的预言会成真,他们的投资会赚到翻。

但是通过这些性格参差的小人物,电影放大、放慢了在巨浪拍下之前,每个生命体受到不同性格的内在驱动,所表现出不同的状态、思想、情感和选择。

每个人,都可以透过这长达2小时10分钟的漫长镜头,看到这个世界曾经发生的一切,和我们所经历的一切。


监守自盗 Inside Job
豆瓣评分:8.7
如果你看完《大空头》意犹未尽,可以从这部同样以08年金融海啸为题材的纪录片中补足缺憾。本片通过详尽的资料搜集,追访全球金融业界猛人、政客、财经记者,披露金融大鳄的崛兴之路,公开业内和学界贪污腐败的政策背后的惊人真相。
本片获得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篇


大企业 The Corporation
豆瓣评分:8.5
本部纪录片批判地揭示了现代企业所隐含的内在运作、发展的历史、其所带来极具争议性的冲击及未来的可能发展。本片耗时六年完成,采访了来自不同业界的40位人士,这些业界精英现身说法,道出了企业机构以牟取利润为终极使命的惊人秘密。




华尔街Wall Street
豆瓣评分:8.1
这是一部“学经济者不能不看的电影”。初出茅庐的纽约大学毕业生保罗·巴德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被金融大亨盖柯重用。直到在一场收购保罗父亲所工作的蓝星航空公司的过程中,巴德开始利用盖柯教会他的一切股市战术,狠狠地反击了大亨盖柯。然而……


门口的野蛮人 Barbarians at the Gate
豆瓣评分:7.9
根据布赖恩·伯勒所撰写的商业经典《门口的野蛮人》改编而成的电影,再现了华尔街历史上最著名的公司争夺战——RJR纳贝斯克公司收购案,全面展示了企业管理者如何取得和掌握公司的控股权的商战细节







2
 楼主| 发表于 2016-3-4 16:37:28 | 只看该作者
这图片排版我也是醉了 ,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6-3-7 09:07:34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都是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建议使用1024*768分倍率、IE6.0以上进行访问,低版本IE将不能正常浏览 所版权所有 @2001-2006 中国期货协会 CF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71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604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3号同泰大厦C座八层 邮编:10014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