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8 U9 t0 U( t! @4 k" e, I( C) o, B7 ]. o( B0 M
对于生死,古今中外,仁人志士浅吟低唱,精彩纷呈。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司马公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裴多菲则唱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泰戈尔说:“生如夏花般绚丽,死如秋叶般静谧”。文天祥呼喊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a% J- b% A6 G# p' y$ d+ w 先哲把生命或是与道义相连,或是与事业结合。再就是从自由、从心性、从正义的角度去诠释。读起来级让人肃静沉思,又使人慷慨激昂。
+ g8 E+ c2 m3 E5 s }( K* Y/ M+ R 我对于生死命运一类的话题一向讳言慎语,不敢妄自评说。一则圣人有言:“不知生,焉知死”。生死的问题大而广,不是我所能驾驭了的。另则自古生死无常,少有人能概而言之的予以定义。可以说是《道德经》给了我这样一个契机。因为老子用他特有的言简意赅的语言,为众生上了一堂意境深远的,启明生命价值观的大课。/ ]. F3 @' i' B5 X7 H# S
生命由缘而起,自踏上了行程的那一刻起,它便难以脱离生死之道。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温暖的阳光,多情的月亮,还有丰饶的大地、甘润的雨露等等的一切,都为生命铺就了条条坦途,因为这个世界是生命的摇篮。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灾害的蹂躏,病痛的折磨,死亡的威胁。这一切又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它还是生命进化的战场。要问究竟是为什么?因为自然的世界是一切生命共有的家园,而不是人类独自享用的庭院。
$ N2 j, i2 P1 F9 ]5 J- { 可以这么讲,真正善待生命、懂得生命价值的人,不应是苟且偷生,自私自利的懦夫,也不会是胆大妄为,无知无畏的莽汉。他应该是和合万物,随顺自然的智者。他常能觉悟大道,明悟万物之理。他会象流水一样顺势而动,他会如种子一般待时而发。他还善于从阳光里体悟智慧,还能够在月色中滋生情愫。他时常站在世界的屋脊,俯视人间的走向。他每每遥望着蓝天,品读岁月的轮回。他的心境常随道动而性情自然。他的身体常似蛟龙入海,畅游自在。
- D- ^( o M5 B 心无结而系于天,天无纠而缠于心。我不知这样的善为道者,天地间会有什么东西能够伤害到他。
k9 ?2 b9 L* a4 W7 e ? 最后还是借用圣人之言来概述吧。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而有个声音在心头微笑道:心随道,何死之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