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央行1号工作论文:限制监管套利空间有利于纠正银行非理性行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2-26 16:2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人民银行周一发布2018年首份工作论文,题为《银行乐观情绪、信息准确度及资产证券化》。

该论文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出发,尝试对信贷迅速收紧的现象提出启示。论文指出,银行在乐观情绪和证券化带来的流动性双重利好下,增发贷款以及相关证券化产品,导致资产质量下降,金融系统韧性降低,容易在外部冲击下诱发金融危机,而限制监管套利空间的措施有利于纠正银行和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

该工作论文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徐瑞慧、澳门大学黎宁。

论文指出,一定程度的乐观情绪对银行而言是最优的,但乐观情绪的正向影响在一定程度后转负,过于乐观导致的信息不准确性上升,可能会大大降低银行利润,也容易诱发投资转移现象。

证券化释放的流动性强化了银行的乐观情绪,也可能对投资者形成误导。

较高的流动性需求促使银行发行更多的证券化产品,这提高了银行的贷款市场份额、总利润,以及证券化市场(包括银行和投资者)的总福利 。

然而,市场上证券化产品的平均质量走低,导致投资者对证券化产品价格及外部冲击的敏感性上升。

当标的资产的价格波动性过大或受到冲击时,投资者迅速反应并撤回其资金,可能导致流动性中断,严重影响证券化市场及银行体系的稳定,甚至引发系统性危机。

此外,市场竞争或激进的扩张战略,以及快速增长的行业中的借款企业,都会导致银行较为乐观,放松了贷款的标准,较少关注或忽略潜在的危险。

银行与影子银行的竞争进一步模糊了证券化产品的差异,从而加大了市场风险。

央行工作论文建议,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披露、分级等行为,从而抑制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

银行和投资者的情绪及非理性行为可能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而资本金要求 (对应于证券化的监管套利空间)是控制证券化市场过热(包括银行乐观情绪、投资者积极性、证券化比例等)的有效政策工具。我们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披露、分级等行为,从而抑制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

……

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市场流动性需求波动的动态监测,调控监管套利空间,注重特定方式(如证券分级)可能催生的市场非理性行为,并加强对监管套利空间的管制。



华尔街见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建议使用1024*768分倍率、IE6.0以上进行访问,低版本IE将不能正常浏览 所版权所有 @2001-2006 中国期货协会 CF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71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604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3号同泰大厦C座八层 邮编:10014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