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将期货投资分为五个阶段:分析、策略、理念、心态、心法,其难度是依次递进的。最低级的交易者,在行情分析上便不得要领;多数的交易者,处于策略和理念的纠结阶段;少数较高水平的交易者,处于心态魔障不能自拔;极少数的交易者,步入到心法阶段。也只有步入心法的交易者,才能在市场里大成。
偶尔看论坛的时候,会发现个别热衷于捕捉别人劣根性的朋友,发了类似一个“历年期货高手的最终下场”的帖子,其结局都很悲情。不可否认,市场里有大批走到塔尖的交易高手,因不同状况,瞬间一落千丈,由此成为后人的谈资。而多数状况,最后的一个跌落,给他们带来的名气远远超越他们巅峰时刻的名气。
也许是社会风气使然,有太多的人只盯着别人的污点去指责漫骂,即便会发现他的优点,也会因这一点相比自己过于卓越,而生嫉妒之心。凡是这种心理不健全的人,迟早是要被市场淘汰的。这种心理,说淡一点是心态问题,说重一点是品质问题。一个缺乏道德和良好心智的人,既过不好生活,也做不好期货。人性决定一个人的成败。
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一个在闭眼前和闭眼后,在大众的口中会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人。特别是媒体上经常报道的,好像人之一去,缺点都被带进了棺材,只剩下了优点。现在我倒感觉,之前的认识可能只占一小部分,而更多的原因是周边人态度的转变。
很多时候,一个人可以容忍一个陌生人的发迹,但就不能接受一个身边熟悉人的升迁。因为那个焦灼的攀比心,使之纵生嫉妒。身边的人,如果优点越多且越卓越,越会遭人排挤,当然,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其缺点上,去挑剔,去找心理平衡。即,嫉妒心已经让他人的缺点完全遮盖了优点。而当一个人离去,不再对人们有什么利益冲突、不再让周边的人心存嫉妒时,身边的人自然不必多虑,此时,那颗被释放的心回归自然,优点就会完全遮盖其缺点。这就是为什么完美的人总是出现在悼词中。与其相应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差不多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一个人即将死去,他才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争的是什么,是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对别人的嫉妒,当心境坦然时,其所有的话都是很友善的。
回过头来看,想想哪个大成的人,不是都有着一颗宽容的心、一颗善解的心、一颗乐观的心吗?客观地看,一个缺乏内涵的人,特别是内修的人,不会成大气候。其博学只能停留在表面上,而不会助推他的事业。也许,90%的人能够做到有道德,有60%的人能够做到有修养,但是能够做到修心的人恐怕不足20%,真正能够做好修心的人,恐怕1%都不到。
一个人的内修决定了一个人发展的高度。所以,从人性和内修上注定,有些人永远只能小成不可能大成,而有些人小成都无望,仅能碌碌无为终将老,也只有少数的人才能做到大成。比如盖茨、稻盛和夫。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越成功的人,越趋向佛。趋佛,是修心的方式之一。
社会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企业规模越做越大,大到一定程度总会出事;一个人钱越挣越多,多到一定程度也总会出事;一个人官做的越高,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出事。用一句通俗的话讲,是他们太招摇了,本来夹得好好的尾巴,到得意忘形时尾巴就露了出来。得意忘形,本质上就是内修不足,它只是其中的表现之一。当一个人修行不够,总会因为达到一个物质变化的临界点而出现崩溃。因为他的德行注定他承载不了更多的财富、更高的地位、更好的荣耀。
可以说,那些曾经极度辉煌但最终又名身俱焚的交易高手,已经突破心态步入了心法阶段,但未能修好。所以,投资者中,很多人缺乏的不是技术,更多的是修心。修心才是做好一切的根本,而其他四方面只是做好交易的必备。现实中,大家已经本末倒置。
如果一个人总是挑剔,总是看其他人不顺眼,总是迁怒,那这人就谈不上一点内修,更谈不上修心,也达不到心法。当自己能够从挑剔别人缺点,上升到看别人优点而忽略缺点的时候,那就步入了心法的第一步。
当一个人的内修能够容忍尘世的熙攘,能够看懂生活的本质,他就能够全力以赴的集中精力于那些该去争的事物上,而不是把蓄意放在别人身上。当一个人的内修能够让心境平和坦然,他的一举一动都不再蕴含着恶意,而是善意;当一个人的内修能够承担别人不能承担的东西,他就具备了出类拔萃的根基。
据说有个人,老师给他推荐一本很经典的书,三天后他很高兴的跟老师说:“老师我看完了。”老师说:“你进步了。”问他有什么收获,他说:“我发现了很多错别字。”老师问:“多少个?”,他说:“37个。”老师又问:“你挑错别字干嘛?”他说:“我要给作者写信,太不像话了。”老师说:“书的内容写的什么?”他说:“那我倒不知道”。这是一则故事,但足以引起我们的反思。
一个智慧的人,永远是用别人的优点来充实自己,用别人的缺点来警示自己,用别人的经验来总结自己。只有愚蠢的人,才会天天挑剔别人的缺点,摒弃别人的优点,直到奄奄一息,才懂得自己在用一生来总结那些曾经在别人身上已经总结过的经验。
生活如此,交易也是如此。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