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9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储转托市,你敢对危如累卵的玉米做一次大空头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28 11:47: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r.Gray 于 2016-4-28 11:49 编辑

每一个伟大的交易员都以成功的捕获一波巨大的空头行情而自豪,因为做空是与整个市场较量,是在押注市场会被打垮下行,就像电影《大空头》里迈克尔·布瑞在2007年发现次贷危机的泡沫假象并通过做空CDS而一战成名。

而在如今的期货市场中是否有类似于美国08年以前房地产行业一样的品种呢?也许玉米1701合约是最为接近的了。可能多数人觉得并没有那么严重,但正像《大空头》里所表达的那样:当灾难来临时,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而意识到的人却对满怀迟疑,笃信自己判断的人却又未必会行动,真正看到、相信并去实施的人少之又少。

玉米供需大背景

产能与产量

就近年来看,种植玉米的收益明显高于大豆,而玉米和大豆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也就意味着2016年玉米的种植面积不会出现明显的大幅下降,根据统计的中国玉米年度供求平衡中可以看到, 种植面积减少5%,单产下降了2%,总产量下降7%,饲用增加13%,工业增加11%,产能过剩仍然过剩将近1000万吨,不仅如此,在新玉米上市期间的阶段性供需过剩矛盾会更加激烈。因此,谈玉米的基本面首先应该从产能方面来谈,其次才会谈到库存的问题。




谈到产能就不得不谈产量,从临储量中就可以看到我国玉米产能有多么巨大了,临储至今已有8年,到15/16年度11月1日开始收储,截止到4月20日,临储量累计1.19亿吨,预计最终为1.2亿吨以上。临储政策目前已经不仅解决了东北卖粮难问题,而且还在解决华北农户卖粮难问题。但是,如此巨大的临储量使得国家临储压力逐步增大,粮仓紧缺,陈粮过剩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如此巨大的数字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国内玉米过剩的产能,也坚定了未来政策改革的决心。

下面我们来通过5月份初东北和华北平衡表来分析一下我国玉米产能的状况。

(1)5月份初之前的东北平衡表分析

产量:根据调研,2015年东北产量1.31亿吨,比上年度增500万吨。

华北逆流:5月份之前假设逆流量1200万吨,比上年度同期高600万吨,主要是价差驱动。

储备轮换玉米出库:3月份之前50万吨,3月份50万吨,4月份100万吨,共200万吨。

当地消费加外流:东北四省深加工加饲料企业每个月消耗玉米350万吨,每个月外运130万吨,所以10-4月份7个月会消耗480*7=3360万吨玉米。

临储:15-16年度,临储量已经达到1.16亿吨,最后预计为1.2亿吨。

农民自用:东北农民永不出售的部分玉米(每年都如此),假设有4%为500万吨。

最后东北在5月初的剩余多少玉米:13100+1200+200-3360-12000-500=-1360万吨。

(2)5月份初之前的华北平衡表分析

产量:根据调研,2015年华北产量8060吨,比上年度增300万吨。

华北外流:考虑到华北逆流东北,5月份之前假设逆流量1200万吨,同比增加600万吨,往南方外运量1100万吨,同比增800万吨,共外运2300万吨。

储备轮换玉米出库:粗略估计,100万吨。

当地消费:华北当地企业15-16年度消费7920万吨,同比增加1100万吨,每个月消耗玉米660万吨,所以10-4月份7个月会消耗660*7=4620万吨玉米。

农民自用:华北农民永不出售的部分玉米(每年都如此),假设有5%为400万吨。
最后华北在5月初的剩余多少玉米:8060+100-2300-4620-400=840万吨。

840/660=1.27,即在无储备玉米支持的情况还有1.27个月库存。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5月初,东北余量预计还会剩余1360万吨,这样一个数字大不大呢?也许单纯从数值和消费覆盖面积来看还可以接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在有1.2亿吨临储的情况下实现的,而临储政策最终是要淘汰掉的,政策出台旨在让玉米价格回归市场,取消和改革掉现有的临储政策,这样一屁股坐到底的托市政策对于玉米市场的供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提振,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供需矛盾。至于说5月初华北地区仍有些许可售余量,可以在没有储备玉米支持的情况下满足1.27个月的库存,但是缺乏贸易商的境地下,市场心态显得格外重要。

高库存与低消耗

上述中着重表达了我国产能和产量的问题,下面我们应该从库存方面来理解现在玉米所遇到的问题。

对于国家玉米库存总量的说法各不相同,官方给出的数据是2.4亿吨左右。从2012年以6000万吨累计库存开始,每年基本上是以50%的速度上涨,其中有一半是陈粮。如此巨大的库存量在玉米收储新政执行下,国库开口放粮已成定局,将玉米价格回归到市场,那么参考国际市场行情就很有可能出现每吨1200元的超低市场价位。

国家的收储新政实在是必不得已而为之,自2012年国际国内粮价出现反向落差并逐渐加大的情况下,国家收储政策实际上是将玉米市场所面临的问题强行托底,延迟了很长一段时间,而如今矛盾日益剧烈,国家托底的政策使得粮仓装不下,市场拖不住的状况日益明显,由此才会出现一屁股坐到底的托市政策。这就相当于把几年前的洪流用一堵大坝拦截,而没能很好地引流,几年之后洪流越积越多,大坝却略显无力,无奈之下只好高位放水,市场低洼地自身难保。

除了高库存之外,消耗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国内玉米主要市场消耗中饲料大概占65%,玉米深加工不足30%,食用不足10%,再加上国家鼓励饲草性畜牧的发展,未来几年饲料用玉米的需求不会大幅上涨来消化高库存,而且国际市场行情受挫,玉米深加工消耗量也势必减少。整体看玉米市场的消耗情况,总体疲软减量的大势所趋,国库低价放粮和市场需求减弱并行。

国际市场对国内玉米的供需影响

根据3月底播种意向报告显示,2016年美国玉米播种面积将达到9360.1万英亩,同比增加6%,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大豆和玉米比价较低,美国农民更倾向于收益较好的玉米种植。而且5月份到港完税成本中高粱的进口成本是1592,玉米是1553,相较于南方港口东北玉米价格在1900-1950元/吨的境地,进口利润可观,

我国如今进口粮增多,玉米替代品进口猛增,这是我国粮食品种结构缺陷和国内外粮价倒挂双重影响的结果,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深度融合的必然反映。而且,近几年国际粮价持续下行,我国的托市政策又使得和市场接口进行了衔接,我国粮价成为全球粮价的高地,国内外粮价价差巨大。现在国产玉米价格要比进口同品质玉米每吨高428元。

由于国内外的粮食价差大,那些没有配额管理的大麦、高粱、木薯干和DDGS这些品种,就以其强劲的价差优势大量进口,这也就导致了进口量与产量、库存量“三高并存”的现象。

玉米收储新政相关梳理

1、中央一号文件(15年12月31日)

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

2、陈锡文解读一号文件(16年1月28日)

下一步怎么解决?这个文件当中也提到了原则思路,就是坚持实行玉米价格由市场决定,同时对玉米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补贴制度进行改革,实行价格和补贴分离的办法。现在的情况下,要把补贴从价格中剥离,要价格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回归到合理的水平。采取这种办法,非常重要的一点,农民会根据市场供求来决定他种多少、按什么价格卖,按照基本的规律进行测算。如果国内的玉米价格完全按照供求由市场决定,它将理性地回归到和国际市场价格相近的水平。如果中国国内的玉米价格回到和国际市场相近的水平,大规模进口的现象就会明显减弱,就会为中国国产玉米提供市场。

3、第十三届国际油脂油料市场论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的报告(3月27日)

程国强的报告内容显示,玉米库存成本包括收购费50元/吨,做囤费70元/吨,保管费92元/吨,资金利息2000元/吨*5%=100元。每吨玉米每年库存成本在252元。按此计算,目前2.5亿吨玉米需要付出的库存成本费用在630亿元。其中1000万吨12年玉米,6000万吨13年玉米。

4、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农办、财政部等部门联合举行新闻通气会,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刘小南讲话(3月28日)

刘小南表示,2016年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也就意味着2008年以来实施了八年的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将取消。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生产和需求,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

另一方面,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给予一定财政补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到省区,由地方政府统筹补贴资金兑付到生产者,以保持优势产区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

5、中国农业大学举办的中国农业发展论坛上,陈锡文的讲话(4月17日)

针对玉米补贴额度和补贴方式,陈锡文表示,目前具体的补贴额度和补贴方式仍在研究中,近期将会出台。补贴的原则是,对于玉米主产区,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进行补贴,补齐后的价格肯定要低于1元/斤;对于非主产区,种植玉米不应再予补贴,不种植玉米应将给予补贴,以便减少国内玉米产量,有节奏地清理玉米库存。

预计16-17年度玉米收购政策会类似菜籽的政策,并给一定补贴(可能不区分玉米和大豆)

6、托市和临储的区别

托市即国家给省里一定的补贴,省里委托几家企业按照特定的价格收购玉米并给一定的补贴,和之前临储的区别是:

一是,企业使用自己的资金来收购玉米;

二是企业收购的玉米的货权归自己;

三是,企业可以自己决定是否要接受补贴按照政府给出的价格去收购玉米,或者自己直接按照市场价格来收购玉米,或者不收购玉米。

综述

根据上面对于供需结构、国际状况以及政策调整的分析我们应该很清晰玉米所面临的问题十分棘手,而且这些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调整种植面积,市场化价格收购,国家还要给予一定的补贴这样一些表象层面,更严重的是玉米产业历史性困局背后蕴藏着的危机,这种危机已经实实在在的降临了。

在问题降临的时候对于进口配额的有效控制、信贷支持粮食加工企业从而拉动需求也许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同时,在这样的情况下,健全国内玉米等旱作粮食作物市场交易和期货体系也是刻不容缓的,积极有效的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作用十分重要。

如今市场上其实很多人意识到了危机的存在,意识到了价格目前的巨大泡沫,但是市场并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来纠正c1701的定价,就像开头说到过的:当灾难来临时,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而意识到的人却对满怀迟疑,笃信自己判断的人却又未必会行动,真正看到、相信并去实施的人少之又少。







4
发表于 2016-4-28 12:54:15 | 只看该作者
已经 长线做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6-4-28 12:24:46 | 只看该作者
不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6-4-28 11:54:33 | 只看该作者
说别的没意见,玉米价格已经够低的了,中国粮食不可能比国外便宜,比国外高是正常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易家网  ©2015-2023  郑州期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136号 豫ICP备16010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