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正加速推进ABS(资产证券化)来化解不良贷款,分析认为,按今年年初国务院批准的500亿元试点额度计,ABS可化解基础不良贷款至少1800亿元。
银行坏账率的不断上升已引发监管层的担忧。中国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从2011年四季度起,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连续19个季度上升,并创下近七年新高。截至今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1%,同比上升0.31个百分点,较年初上升0.1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接近1.5万亿元,这是继1999年银行剥离1.4万亿不良资产后,又一个超万亿的“大包袱”。
今年2月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提出“在审慎稳妥的前提下,选择少数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探索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3到4月份,国家发改委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先后出台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相关意见或指引。自5月份至今,中行、招行和农行先后发行了“16中誉1”、“16和萃1和2”及“16农盈1”共4单40.68亿元的不良贷款证券化产品,均得到投资者的积极认购,全场认购倍率平均为2.67,边际倍率平均为1.67。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研究员韩学广对和讯网称,银行化解不良贷款,需要更多途径。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将进一步拓宽不良贷款处置方式,缓解银行资产质量压力。
目前来看,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稳步推进:一是发行规模稳步提升。前两单产品发行规模分别为3.01亿元和2.33亿元,后两单产品发行规模增加至4.7亿元和30.64亿元。二是基础资产分布多元化。“16和萃1”的基础资产为信用卡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其他3单产品的基础资产均为公司类不良贷款。从地区看,“16中誉1”和“16农盈1”的基础资产分布相对集中,前者包括山东地区的9个城市,后者主要在浙江、山东和江苏三个地区;而“16和萃1”和“16和萃2”的基础资产则分散在全国42个城市和13个地区。三是对接资产质量较高。除“16和萃1”损失类贷款占不良贷款53.07%外,其他3单产品损失类贷款占比均在0.2%以下,并且贷款抵质押物多以房产、住宅和土地等实物为主(占比均在60%以上),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资产回收率的稳定。
韩学广表示,一方面,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稳步推进,有利于推动银行信用风险出表,降低不良贷款率,进而缓解拨备覆盖率压力。以4单产品平均26.71%的折扣率为参考,按今年年初国务院批准的500亿元试点额度计,可化解基础不良贷款至少1800亿元,占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的12.95%,相应降低不良贷款率0.23个百分点、提高拨备覆盖率26.0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按照监管规定,如果持有5%的风险自留,500亿元发行规模将增加475亿元现金资产,银行的流动性将得到一定改善。此外,发起银行作为服务人,通过向借款人收取本金和利息,并对贷款进行适当管理,可以获得服务费,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提供新的来源。
来源:和讯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