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锁成本、守利润、耐诱惑 上市公司“问计”期货套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26 09:2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美联储加息、人民币贬值……面对各类不可控的市场风险,实体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通过期货市场规避风险。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截至9月25日,A股共有105家上市公司发布开展商品期货或外汇套期保值业务规定,相比2015年的89家增长近18%。从已公布套保业务的上市公司来看,除了有色金属、化工、农林牧渔等行业外,也包括旅游、航空、港口等相关行业。

  期货在上市公司风险管理业务中唱起了主角,但有意思的是,多数上市公司利用套期保值业务“守住了利润”,也有一些上市公司在套期保值交易中产生较大亏损。业内人士指出,套期保值交易也暗藏风险,比如“套反了”或者“套保变成了投机”,一些上市公司可能在期货市场中尝到“甜头”,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老板可能铤而走险,走向单边投机,因此上市公司套保应该谨记初衷,否则期货可能就是把“双刃剑”,也有可能伤及自身。

  上市公司寻求“避险港湾”

  近年来,随着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加大,国内相关产业链上市企业参与期货套保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9月25日,今年已经有105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公告。

  9月21日,作为甜味剂产业的龙头,金禾实业(002597,股吧)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发展战略以及业务发展,公司国际贸易业务量不断增加,使得公司外汇头寸越来越大,当汇率出现较大波动时,汇兑损益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有效规避和防范汇率大幅波动对公司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控制外汇风险,公司拟与银行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

  9月3日,钢铁企业方大特钢(600507,股吧)发布《关于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公告》,这是继南钢、华凌钢铁、沙钢、鞍钢等上市钢企之后,又一上市钢企加入期货套保阵营。方大特钢在公告中称,为充分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合理规避生产经营中使用的原材料和钢材价格波动风险,锁定经营成本,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公司开展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

  根据公告,方大特钢所建立的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仅限于国内期货交易所上市的螺纹钢、铁矿石、焦炭焦煤等期货合约以及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期货品种。本次套期保值业务期间占用期货保证金余额不超过1000万元。

  8月下旬,用企业盾安环境(002011,股吧)发布《关于开展铜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公告》,称公司主营制冷配件产业中,铜材占原材料成本约60%以上,其价格波动对公司经营业绩影响较大,公司拟开展铜期货套期保值业务。

  盾安环境在公告中称,公司2017制冷年度拟对主要战略客户进行3000吨、其他长期客户1000吨的铜期货套期保值。此外,为规避铜价波动对库存铜造成的风险,公司根据生产经营情况,2017制冷年度拟对部分库存铜进行套期保值,数量不超过1000吨。

  据统计,今年下半年以来,鞍钢股份(000898,股吧)、蓉胜超微(002141,股吧)、泰胜风能(300129,股吧)等上市公司先后发布了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公告,云天化(600096,股吧)等上市公司则对外披露了子公司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根据Wind的行业分类标准划分,截至9月25日,A股市场有75家上市公司已经开展了套期保值业务。其中,有色金属企业16家,化工类企业12家,农林牧渔企业9家,电气设备企业7家,钢铁企业5家。

  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表示,以前参与期货套保的上市公司主要是有色金属企业,原因在于国内有色金属期货市场相对成熟,其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市场功能发挥较好。同时,国内大型有色金属企业大多开展国际性业务如进出口贸易,很早就接受了境外市场的风险管理理念。因此,国内大型有色金属企业90%以上都参与了期货套保。今年A股市场参与期货套保的上市公司数量超过70家,而且不仅是有色金属行业,还有煤炭、钢铁、建筑、轻工和采掘等行业,这些行业大多属于产能过剩行业。

  程小勇指出,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减速换挡,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使得一些行业一度陷入大面积亏损境地。今年以来,尽管大宗商品市场出现回暖,但实体产业企业对期货工具的认识不断深入,加之政府部门、银行等机构引导企业加强风险管理,上市公司参与期货套保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

  “套保亏损,现货可能赚了”

  可知的是,单纯按照规则进行套保,可以给生产企业锁定利润与风险。数据显示,宝钢股份(600019,股吧)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41亿元,同比下降1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1亿元,同比下降83.4%。但是民营钢企中的“战斗机”——沙钢集团在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2058.43亿元、利税47.4亿元、利润18.97亿元。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沙钢能够在钢市“寒冬”中经营稳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节支降本、挖潜增效,实现精细化管理。沙钢集团近年来的降本增效方法很多,除了深度挖掘内部潜能之外,利用期货工具降低原料成本也是其降本增效的“利器”。而宝钢股份截至目前仍未参与套期保值业务。

  上述沙钢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铁矿石和钢材价格波动加剧,沙钢灵活运用期货工具,达到降低原料成本或提前锁定成本等目的,在钢材营销上套期保值、对冲避险等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事实上,从螺纹钢期货上市开始,沙钢一直在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操作。近六年来,从起初对套期保值理解不深,到目前逐步形成自身的套期保值操作体系,沙钢整体的套期保值操作还是比较理想的。

  尝到甜头的企业并不少,物产中拓(000906,股吧)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参与期货套保实现收益4979万元,占公司盈利的半壁江山。年报显示,2015年物产中拓实现营业收入210.24亿元,同比减少4.8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615万元,同比增加16.58%。

  不少上市公司衍生品投资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盈利,但也有部分上市公司出现了亏损。业内人士指出,上市公司参与套期保值也存在着价格波动、流动性、信用等风险。期货行情变动较大,可能产生价格波动风险,造成期货交易的损失。当公司无法及时补足保证金时,还可能会被强制平仓而遭受损失。此外,交易价格出现对交易对方不利的大幅度波动时,交易对方主动违约也将造成公司期货交易上的损失。

  紫金矿业(601899,股吧)就是一个案例。尽管上半年黄金价格上涨,紫金矿业的业绩却是另外一番光景。紫金矿业在今年半年报中介绍,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公司开展的套期保值业务对冲了现货收益,也就意味着套保业务使得公司散失了金价上涨带来的利润。

  “由于报告期内黄金价格较年初出现较大幅度上涨,而当产品价格上升时,套期保值对冲了现货销售的收益,导致本公司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另外,由于公司有一定规模的黄金租赁,部分租赁黄金没有进行套保,当黄金价格上升时,导致公司损益下降。”紫金矿业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类似紫金矿业套保情况时常发生,特别是一些短周期中,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导致企业过早将库存变现,对冲了这部分收益,但这并不意味着套保失败,因为该操作也对冲了价格下行的风险,但一些企业套保做成了投机,则可能对企业产生较大的亏损。

  上市公司套期保值要添“一把火”

  实际上,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问题一直困扰着套期保值业务的顺利开展。2016年1月1日,财政部实施的《商品期货套期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修改了套期会计目标、扩大被套期项目范围、删除高度有效80%—125%的硬性要求和回顾性评估要求、引入再平衡方法、增加信息披露要求等,为企业利用商品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提供了较大的便利。

  企业在使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时,需要通过会计处理来使得外部投资者、监管者等相关利益群体了解企业的套期保值行为和效果。

  然而,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下称“24号准则”)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套期保值有效性标准过于单一、有效性评价成本过高、信息披露不完善等问题,增加了企业进行套期会计的成本和门槛,使得企业不能够通过套期会计来很好地反映风险管理目标。这样一来,期货成为了上市公司特别是一些国企眼里的“带刺玫瑰”。

  2015年11月26日,财政部印发《商品期货套期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财会[2015]18号,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暂行规定》明确了商品期货套期业务的会计处理,包括适用范围、定义、应用条件、会计处理原则、科目设置、主要账务处理、财务报表列示以及披露等方面的内容。

  特别是,在信息披露方面,业内人士表示,现行准则只要求披露套期工具,而不披露被套期项目。对于商品期货套期保值而言,即只披露期货部分的损益,不披露现货部分的损益。但是,有时现货上的收益和期货上的亏损相抵消,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套保效果。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郭润伟此前表示,2015年国内外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各类大宗商品和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更加频繁。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使用期货及相关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这既是企业稳健经营的内在需要,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深的形势下,企业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进行风险管理的外部驱动。

  郭润伟指出,有关部门能够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特点,对于套期保值准则使用的限定条件进行区别对待,以使企业的套期保值业务能够更加顺利开展,相关财务指标更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实质。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多次调研发现,套期保值交易也暗藏风险,比如“套反了”或者“套保变成了投机”,一些上市公司可能在期货市场中尝到“甜头”,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老板可能铤而走险,走向单边投机,如此一来,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则不可计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建议使用1024*768分倍率、IE6.0以上进行访问,低版本IE将不能正常浏览 所版权所有 @2001-2006 中国期货协会 CF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71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604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3号同泰大厦C座八层 邮编:10014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