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837|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连载回忆录《华尔街疯人日记》 (全文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0-9-5 11:27: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伤花怒放 于 2010-9-18 11:25 编辑

小弟比较喜欢看小说,09年看到这篇回忆录感觉不错,转给大家看一下。祝大家本事大的发大财,本事一般的也发笔小财。
不管赚多赚少,开心的赚,赚得开心最重要。
别人家的草坪也许更绿,别人家的红酒可能更香,但追求自己愿望的时候要保持头脑冷静和心态平和。

华尔街疯人日记

(编者按:《华尔街疯人日记》(Memoirs of a Minyan)是财经信息网站Minyanville.com创始人托德•哈里森(Todd Harrison)的回忆录。Harrison讲述了他从摩根士丹利交易员到对冲基金合伙人再到网络媒体人的职业生涯,冷眼剖析了华尔街对金钱的错误崇拜。)

1.当时正是世纪之交,变化即将到来。

当对千年虫的恐惧席卷大街小巷,股市把忧虑挡在墙外时,华尔街正为新发现的财富和非理性繁荣而头脑发热。

对于交易员而言,这是段激动人心的时光,财富就像会飞的魔毯一样神奇地扶摇直上。如果你不是也在手舞足蹈,你就是没赶上趟。从出租司机到家庭主妇,每个人都如同穿上舞鞋般停不下舞动的脚步。

在我这行里,我已经是个老手。我在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打磨了七年后,开始为一家规模达数十亿美元的纽约对冲基金管理衍生品投资组合。

当我30岁时,有人说我已经在这个到处都是前辈的世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有许多可以做的事,还有更多的钱可以赚。这也是我激励自己做出下一手漂亮交易的自私原因。

我认识吉姆•克拉默(Jim Cramer,译者注:是Cramer Berkowitz & Co.创办人,现为有线财经频道CNBC节目Mad Money主持人)和杰夫•伯科威茨(Jeff Berkowitz,译者注:是Cramer Berkowitz & Co.的合伙人)有好多年了。我在摩根士丹利工作时曾跟踪过他们的对冲基金。不论在人品还是在专业能力上,我都很尊敬他们两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建立起一 互利共生的关系。

我们交换意见、分享见解,交易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股票,我们走的是独立而又相似的路。这是一个探索发现的时期,而且──当时我们还浑然不知的是──是永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的关系的开始。

1999年临近结束时,我们的生活重合的部分越来越多。我准备迈出职业生涯中的下一步,而Cramer Berkowitz对冲基金准备将其交易部门改造为强大的合法收入来源,而不再只是执行命令的平台。

他们已经拥有知识资本,也有证明这一资本的业绩。我们的联手将把我们提升到新的高度,使我们这个基金成为不可小觑的一支力量。

当我们这段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过程可谓天衣无缝;我将作为合伙人加入公司,管理全部交易业务。我要求在人事决策、委托投资方向和风险管理系统上拥有完全自主权。我的每项要求都得到了满足。

当我们在Gramercy餐馆(Gramercy Tavern)开瓶庆祝时,这笔交易以拥抱和握手圆满敲定。我将亲手打造公司的交易业务,在华尔街上为别人打了10年工后,我终于拥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我向Galleon集团递上一封辞呈,搭上我能打到的第一辆出租车前往离华尔街几条街的富尔顿(Fulton)街40号。

我当时是如饥似渴而又谦恭、兴奋而又紧张、满腔热情而又从容不迫。

公司已有的交易员已经为干了许多年,他们所做的就是按克拉默、伯科威茨和研究主管马特•雅各布斯(Matt Jacobs)的指令行事。我的理念与他们有些不同。我认为交易过程可以使仅靠研究人员算出来的利润增值。

我担任了交易部门的领导,并开始静静地观察哪些人可以成为今后三年我事业上的左膀右臂。

但我很快就认识到,我在Cramer Berkowitz的时光绝不会是那种太平无事、普普通通的工作。

这正是我喜欢的。


2.过程就是收获


我并非一直想成为交易员。实际上,我能找到通往华尔街的路并生存下来实在是个小小的奇迹。

我为是否该讲出这个故事而挣扎,因为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对我的人生经历感兴趣。但当我穿越脑海中的迷雾曲折前行时,我决心拿起笔来,细数我一路走来的历程。

如果这样做不是为了你,也是为了我自己,只不过是用倍数更高的放大镜来观察我们生活的这个及时行乐、过度消费的社会。有人可能会说,我屈服于对金钱的错误崇拜,可能我的确如此。我习惯于认为,成功是用业绩来衡量的,而银行账户就是证明。

你在这篇连载中读到的每件事都是真实的,均为我亲眼所见。我是以不带道德评判,适当谦逊的态度来分享它的。洛乌•曼海姆(Lou Mannheim)曾在电影《华尔街》中说过:人类看向深渊,而那里却无人回望。就在那一刻,人类发现了自己的本性。正是这让他远离深渊。

我曾凝望过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几个黑洞,每次都会焕发新的热情,产生更大的决心。将障碍转化为机会的能力是生命中隐藏最深的秘密之一,而最伟大的智慧是在痛苦中孕育而生的。

就像任何旅程一样,我们所选择的道路比目的地更重要。我个人的成长道路包括凭借职场晋升出人头地,追逐成功中的陷阱。一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我就意识到财富价值和自我价值是完全不同的原动力。

这和我儿时被灌输的信仰截然不同,而它促成了我职业和精神上的重生。在生活中,就像在金融市场中一样,宏大的图景是由许多小图块拼成的。

要想充分理解我身处何方,必须首先了解我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3.面包店男孩

我三岁时,父母就离婚了。回过头看,他们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那是在ZZ极其动荡的年代中,越战促成的仓促结合。

我们从新泽西搬到长岛大颈(Great Neck),住在一所俯瞰公园的小公寓里。我和哥哥共用一个房间,我们适应了没有父亲的生活。妈妈在曼哈顿找到了一份工作,她的收入让我们得以享受殷实的中产阶级生活。
我们住在一个富裕的小镇上,但我们并没有住在最富有的社区。在大颈这个地方,孩子们彼此之间是靠鞋和衬衫上的商标来分三六九等的。这就是我对财富的第一印象:虽然有些钱,但对它的欲望似乎永远无法满足。

当我去住在镇子上富人区的朋友家做客时,我感叹于大片的草坪和昂贵的汽车。我问妈妈,为什么我们生活得那么简朴,当时完全没有意识到,对于一个带着两个儿子的单身母亲而言回答这个问题是多么痛苦。她的回答总是千篇一律:如果你想要更多的钱,就去找份工作。

这是她给过我的最好的建议。

13岁时,我开始在当地的一家面包店打工。周六早上5点我就要起床,准备迎接蜂拥而至的顾客。他们中的很多人是我立志要仿效的对象。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柜台的象征意义。当人们递钱过来交换商品和服务时,柜台就是一个有钱人和穷人的分界线。当时我并不知道,我将经历收银台内外两侧的人生。


4.长大成人

我的父亲搬到了加利福尼亚,我们的来往仅限于不太经常的交谈和在暑假见上几面。我曾经在生日时盯着电话等待它响起,期望可以假装一切如常,哪怕有一丝父爱的暗示也好。然而,就连这点愿望也很少得到满足。

我用许多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我变胖了,变得爱打架了,谁挡我的道我就要把他揍跑。我是那种希望搞出点什么事来证明自己,并用行动吸引别人注意的孩子。
对于如何管束我的进攻性性格,我母亲很有远见,她引导我去参加体育运动,通过正面途径发泄我的精力。我在运动方面脱颍而出,并认为自己最终征服了心中的魔鬼。不过,我真是大错特错。

高中是个丑恶的地方,尤其是在长岛这个用财富衡量人的地方。由于被父亲抛弃,我的自尊心变得脆弱,但我依然辛勤劳动。我干着几份工作,这遵照了母亲的建议──如果我想过得更好,就得为之努力工作。

我的祖父鲁比(Ruby)是我最好的朋友,但这弥补不了父亲在我心中留下的巨大空缺。我开始和父亲交流,想了解他为何离开,我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我决心弄明白这个男人到底是怎样的人,并在高二开始时搬到了加州伍德兰德岗(Woodland Hills)。

我父亲的心情阴晴不定。和他每次交流都不知道结果会是什么──这一刻我们还在一起打棒球,试着追回失去的时光,而下一刻,我却要蹑手蹑脚地在家里走路,因为他正在气头上,我可不想让他听见我的声音。我以为他是个情绪化的人,但数年以后,才发现更令人头痛的事就要发生,而且是他无法控制的事。


5.新汽车,老问题

他的工作是后期制作主管,看上去这行很适合他。一天晚上,他开着一辆鲜艳的红色法拉利停在我们的车道上,宣布他升职了。我永远也忘不了他有多爱那部车。他给它清洗、打蜡、不厌其烦地夸耀它,彷佛这部车子就是他成功的标志。我到华尔街之后,多次目睹了这类浮夸炫耀之事。

我也买了辆车,是一辆红色的日产200SX,因为我渴望向他看齐。我父亲在贷款协议上签名担保,但说好由我负担月供。我靠着几份工作勉强还贷度日。母亲的建议时常出现在我脑海中:如果你想要钱,就去找份工作。
我想念参加体育运动的时光,但如果放弃它能换来汽车,我情愿做出牺牲。加利福尼亚和纽约有许多不同,如果你没有车的话,就会在社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总之,车在这里是个必备品。

一天晚上,父亲走进我的房间,说他被解雇了,卖掉了那辆法拉利。他告诉我,他需要开我的车去参加面试,但我仍然得缴月供。他说,如果我不愿意这么做,我可以搬回大颈。我同意帮忙,希望帮他回到正轨上来。

1987年高中毕业后,我回到了东海岸,在时代广场找了份快餐厨师的工作。我看着那些衣着体面的专业人士买单后赶回去工作──尽管我们几乎没有什么目光接触。当时我正准备到纽约上州上大学迎接全新的开始,真是很难抑制自己的兴奋心情。

我唯一的目标是站在收银台的另一侧。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35
发表于 2015-4-19 20:37:5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5-1-3 17:29:2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伤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5-1-2 23:07:2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soso_e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4-10-7 12:17:4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12-12-31 02:45:38 | 只看该作者
金钱确实容易让人盲目崇拜,别人家的草坪也许更绿,别人家的红酒可能更香,但追求自己愿望的时候要保持头脑冷静和心态平和。我转了整整一大圈才明白这个道理,而现在,我已经跳出了圈外。
30
发表于 2012-12-30 08:06:11 | 只看该作者
awdAWDawdAWD
29
发表于 2012-12-30 07:59:09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soso_e100:}
28
发表于 2012-12-25 10:32:42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额
27
发表于 2010-10-22 14:28:58 | 只看该作者
{:4_94:}
26
发表于 2010-10-1 05:12:0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看看。。。
25
发表于 2010-9-18 12:26:50 | 只看该作者
{:4_123:}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1:27:16 | 只看该作者
大家久等了,住的地方没电脑,只能趁上班,加班间隙转啦~~多多原谅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1:24:40 | 只看该作者
83.人在旅途

在追寻成功的道路上,我忽略了重要的一点,旅途的意义在于旅途本身,当你最终到达目的地时,路上的经历和体验已经一去不复返。

我忘了一句跌仆不破的真理,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定义了现实而不是现实定义了我们。

我陷入一种思维定式,把各种目标强加到自己身上,而且总是不断调高预期,让自己永远都够不着,这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的臭毛病。以前,我不愿让情绪波动影响自己,觉得这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但在前往土桑那片荒野的路上,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自己的情绪异常脆弱。

到那儿以后,我马上开始各种活动。那里有成群结队的游客,但我选择自己一个人度假。山地自行车、举重、骑马─我什么都去尝试, 想让这些把脑子占得满满的,延缓那必将来临的反省时间。

从早上一睁眼到晚上入睡前的最后一刻,我心里都在反复琢磨,自己到底是谁,过得怎么样,人生目标是什么。我的脑子飞速运转,刚开始剖析一个想法,另一个想法就随之而来。这些纷繁的思绪每天都萦绕在我脑海里,彼此碰撞不休,争相夺取我的关注。

我在房间里踱来踱去,想理清这团乱麻,最后走到阳台上,眺望远方的山麓丘陵。

不知不觉,我走出房间,在野外漫步开来。



84.暴风骤雨

每个人生命中都会出现一些灵光乍现、看透一切的瞬间,而我拥有的这种时刻屈指可数。

一次是我在摩根士丹利获得晋升后,在小岛上慢跑,站到一座悬崖顶上眺望清澈湛蓝的海面。还有一次是911恐怖袭击前一周,我在毛伊岛休息,看着地平线上的落日,与父亲言归于好。

那个普普通通的周二下午也是如此。我思绪重重,都忘了自己什么时候走出去的,为什么要走出去。过了大约一小时,我发现自己孤零零地站在荒野之中,心里还在努力回答那些我无法回答的问题。
我望着天空,跟祖父的在天之灵说话,想弄清楚我的人生该往哪里走,泪水开始在眼眶中涌现。几分钟后,我抑制不住地哭了起来。我不记得自己上一次哭是什么时候,但肯定是以年为单位,而不是月。

911事件,失去鲁比,离开一个盈利丰厚对冲基金的高管职位,仅仅根据理论原则就与成熟媒体展开竞争,一辈子的积蓄消耗殆尽。

鲁比…911…不确定性…怀疑…放弃…金钱…靠不住的友谊…鲁比…

我站在空荡荡的旷野上,脑子里的想法越转越快。我往四周看去,想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但好像并不认识。那一刻,我的内心百味杂陈:困惑、愤怒、悲哀、寂寞、酸楚、空虚。

毫无预兆地,一道闪电彷佛撕裂天空,隆隆的雷声在我身边咆哮,大雨倾盆而下,打得地面啪啪作响。我万念俱灰,自暴自弃,感到自己就该遭到老天爷这样的惩罚。

“好极了!”我藐视地对天空大喊,“尽管冲我来吧!”

我低下头,看见自己的两脚牢牢地站在荒野沙土之中,突然意识到自己安然无恙。这时,那个在多年前迷失的人又回来了,我终于找到了911后失散多年的这个朋友。

我任凭大雨的浇灌,仰起头,张开双臂伸向天空。我感觉到,有个微笑在脸上悄然而生。

当我尽情释放内心的痛苦和压力之时,一道阳光穿透乌云,吻在我的脸颊之上。我敢肯定,这道阳光就是我的祖父,他把手放在我肩膀上,告诉我要乐观处世,“这个,也会过去的。”直到今天,还没有其他人让我如此的确信。

我一直相信灵性,但这次不同,这是一个预兆。

就在那天,我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当我走进土桑的荒野时,一切彷佛都已经划上句号;35岁,我已经认天知命。过去的成就令人满意,但知足也意味着裹足不前。

等我回到房间时,觉得浑身轻松,彷佛卸掉了整个世界的重担,把它留在荒野,一切都重新开始。我不再执迷于过去,而为能有机会重塑一次而感到无比的福分。

我没什么钱,未来看不清楚,我的人生规划充满风险。

但我感觉如何?感恩。一种美妙、完整而又释然的感恩之情。

此时我才明白,最好的机遇来源于最大的挑战,大苦难方有大智慧。



85.我一直认为,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与自己尊敬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有益于社会大众。

2005年初,我和最好的朋友、大学舍友凯文•沃森(Kevin Wasson)一起为Minyanville筹集资金,为其下一步发展打好基础。“呼呼”和“嘘嘘”这两个卡通角色作为华尔街牛熊市的象征深入人心,网上社区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凯文成为Minyanville的总裁,而鲁比派克基金会─以我祖父命名的慈善组织─正在为儿童教育募集七位数的善款。

生活很美好,但并不意味着生活很容易。创业总比原先预想的时间更长,成本更高,占用的精力更多,而且我们还需要与这样一种传统观念做对抗,即财经信息一定是干燥乏味、千篇一律,以及完全缺乏人性化和幽默感的。
我不想花太多时间讲述Minyanville的发展历程。在最初两年里,我们重建了媒体平台,确立起一个可信的声音,巩固了战略合作关系。完成这些里程碑式的工作后,我们再次接触市场,为下一阶段的发展铺平道路,包括招聘所需的新员工,以构建整个的车轮式商业模型。

我们依然信守自己的使命,即让投资者对金融有更深的理解,从而做出积极转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几年里,我们一直在对看似平静但实际上暗流涌动的很多市场失衡现象提出警告。当时道琼斯指数创下历年来的新高,这种观点很难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我们仍坚持真实与诚信的理念。这一思想与新闻和观点并重的前瞻性视角结合在一起,至今依然发挥著作用。

现在,Minyanville的会员遍及122个国家,每个月有1000万的页面浏览量。我们的大型多人在线游戏Minyanland向孩子们传授收入、支出、储蓄和给予等金融基础知识,有近60万儿童和父母成为注册用户。“呼呼”和“嘘嘘”通过动画效果的魔力获得了生命,赢得2008年度的“商业及财经信息创新方法”艾美奖(Emmy Award for New Approaches to Busines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我不再像以前在华尔街时那样赚大钱,但精神上的收获却从未如此丰富过。通过Minyanville日益扩大的社会 角和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我们不断帮助数以百万计的会员构建自己的投资观点、投资重心和投资理念,从最基本的金融知识,到401K的退休帐户投资等。

2008年,在我的一次演讲后,有人问我最自豪的工作成就是什么。我没准备过回答这类问题,但答案不由自主地就从嘴里说了出来。

“以往经历过涨U种失败就是我最自豪的成就,因为失败能考验决心和能力。”我说,“虽然我以前衡量成功的标准是银行存款和名片头衔,但后来发现,真正的成功是在逆境中坚持自己信奉的东西。”

我不再是那个渴望站到收款台内侧的那个人,这种变化并非意味着我不喜欢钱,我只是发现一个道理: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怎么做永远要比做什么更重要。

金钱确实容易让人盲目崇拜,别人家的草坪也许更绿,别人家的红酒可能更香,但追求自己愿望的时候要保持头脑冷静和心态平和。我转了整整一大圈才明白这个道理,而现在,我已经跳出了圈外。


86.为何而活

如果让我总结一下这么多年来的经验教训,那可能有点类似于下面这个清单:

你唯一拥有的是自己的名字和给出的承诺。

诚实、信任和尊重是任何成功尝试的基石所在。

时间是最宝贵的商品。

人生旅途的意义在于旅途本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大苦难方有大智慧。

困境能检验出真正的好朋友,就像坏天气能检验出真正的好空调。

对别人要好,对自己要更好。

善意的行为能激起人生池塘的美妙涟漪荡漾。

工作是为了生活,生活不是为了工作。

时间是命运的最终裁决者。

自由意志是上帝赋予的最好礼物。

回头看看,经验就在你的身后。

抓住新机会要比弥补旧损失更容易。

利润始于你的内心。

洗手需要两只手。

有理不在声高。

位子决定立场。

人生就是你一系列决定的总合。

天才与疯子之间的区别,只在于你的主观立场。

介入和操纵之间的区别,只在于你是否选择沟通。

教训和错误的区别,只在于你能否从中学到东西。

负面情绪是一种垃圾情绪。

适应,但不顺从。

在大路上走,那里不太挤,而且看得更远。

不要欠人钱。

为已经拥有的满怀感激,不要为得不到的东西哀怨。

寻求平衡。

投资不能以一次交易论成败。

要想搞清楚我们在哪儿,必须先搞清楚我们是怎么到这儿来的。

缓解症状的药物并非治愈疾病的药物。

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无动于衷。

观点摩擦可以产生真正的知性火花。

梦想的力量与对梦想的信念成正比。

金钱来了还会走。

对新闻的反应比新闻本身更重要。

掌管交易的众神有一种令人哭笑不得的幽默感。

谁也不能保证明天会怎样。

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做对事情,总会有人关注到你。

好的交易员知道怎么赚钱,伟大的交易员知道如何承受损失。

和老朋友见面有益身心。

我认识的一些最富有的人,其实身无分文。

一旦到达目的地,旅途本身就已经结束。

情绪是交易的敌人。

拿不准的时候,多看少动。

提早布局和错误布局的唯一区别就在于,你能否收回自己的赌注。

想创建能发展的公司,就要团结那些能成长的人。

决心、毅力和坚持是获得成功者的特质。

希望并非一种有效的投资工具。

戒骄戒躁,否则市场会帮你戒骄戒躁。

和不喜欢宠物的人交往要当心。

不交易的能力和交易能力同样重要。

不是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导致经济大萧条,而是经济大萧条导致股市大崩盘。

社会情绪和风险偏好塑造着金融市场。

走出危机的领导者与走入危机的领导者永远是两类人。

只有在市场低迷时有加仓的眼光,才能在市场反转后成为赢家。

投资纪律胜过投资信念。

好玩和快乐是两码事。

宽容即是一种感恩。

承认困难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假装它不是困难。

如果不去解决问题,那你自己就有问题。

社会是由各个零部件组成的。

把障碍视为机遇。

正直的气息随时间消散。

生活的意义在于过有意义的生活。

乐观处事!

比别人多走一步。




87.有趣时光

现在是全球金融史上最有趣的一段时光,并将影响未来几代人的前进方向。有两种方式来应对这些充满挑战的日子,一是把头埋在沙堆里,希望一切都平安无事;一是积极做好准备,以自己的行动来确保美好的未来。

金融知识是社会进化的一个基石,这些知识无法在政客演讲或股票推荐中找到,而是一个终生的学习过程,需要时间、耐心和谦逊,并要与自己信任的人精诚合作,取长补短。

这就是Minyanville网上社区的招牌特色。我们并不宣称自己无所不知,但为自己能提出开拓思路的问题而感到自豪。我们不给投资建议,因为每个素未谋面的投资者其风险特征和投资周期都各不相同,这样做反而容易造成误导;但我们可以告诉读者自己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实际操作情况是什么样子的。

针对股票市场,我最清晰的一个想法是,我们正在经历一个长期熊市中的周期性牛市阶段。金融危机并未消失,只是改头换面,从金融问题转为经济问题,进而成为社会问题。这种转变将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是一个多元线性的动态过程。也就是说,剧本随时都可能改变,层出不穷的事情将接踵而来。

保护本金、减少债务和注重财经资讯将是任何投资策略的成功保证,至少在各种失衡现象有所缓和之前应该如此。这样做并不会限制你获得更好的收益,但应该是当前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时最需要牢记的原则。

在未来的数周和数年里,我们将细细琢磨自己的市场观点。同时,我衷心希望通过份享我走过的弯路,无论是人生教训还是投资失误,能给大家带来前车之鉴,从而避免犯下同样的错误。

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拥有梦想完全可以,遇到挫折也在情理之中。只要记住一点:享受你的旅途,因为一旦到达目的地,旅途本身就已经结束。

愿平安与你们同在。

(全文完)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1:21:59 | 只看该作者
77.人生的圆圈

2003年5月,我安排父亲回已经阔别20年的美国东海岸生活。虽然我正疲于奔命地忙着拯救自己身兼数职的生活,但两年前,我在父亲服刑期间答应过他。祖父鲁比教导过我,一个男人拥有的全部就是他的名字和承诺。我现在钱少了,但这两样东西却不能丢。
我和哥哥亚当曾去夏威夷希望能救我们父亲;一年后,父亲服刑结束,我也如约回到夏威夷。在经历长期孤单无助的流浪生活后,他终于得到了对症治疗,并在一个动物收容所做志愿者。就在那时候,我们商量好让他来东海岸生活。现在,他已经来到了纽约。

我去机场接他,两人久久拥抱在一起,这个拥抱融化了多年来的失望、愤怒和成见。父亲表现得非常谦卑,那是失去一切后再次面对另一种人生时的战战兢兢。

父亲说他有很多次都想自杀,但对孩子的牵挂让他忍受住了痛苦的煎熬。我们谈了一个又一个小时,他经常说得泣不成声。

几天后,我们去巴尔的摩(Baltimore)旅行,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孙子孙女。到那儿的第一天晚上,我们在餐桌旁坐下,我发现自己在用自豪的目光看着他,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到这种感觉。真是世事难料,小时候我总想让他为我感到骄傲,现在我们俩的角色却倒了个个儿。

我等待这个家庭大团圆的时刻等待了许久,此时我才意识到,晚餐等的时间越长,吃的时候就会感觉越好吃。



78.漂流木和完美风暴

2001年很痛苦,但与2003年相比,它简直就像在公园散步一样。我处境艰难,想同时控制四个在空中飞舞的球,极力寻找一条救赎之路,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

我越想努力站稳脚跟,就在绝望的深渊里陷得越深。

随着股市继续冲高,我的亏损进入两位数区域,这简直就是2000年的历史重演,而我对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这是人生的一个圆圈,我心里想─我来到了收款台的另一边。

我自己的钱也放在基金里,和其他投资者托付给我的资金一起缩水。这些亏损,再加上Minyanvill和鲁比派克基金会的大量投资,在侵蚀着我多年的积蓄。

我和财务顾问一起坐下来,看自己手头还有多少钱可用。年初的时候,银行里还有几百万美元的现金。我看着那个存款数字人间蒸发,想着势态就要发生变化了。

我就像完美风暴中的一段漂流木,很明显,现在是该做出决定的时候了。如果我还想极力支撑自己的所有尝试,那很快一切都会被洪水冲走。

我心如刀绞,不仅在心理上,也在身体上。我经常去看一个心脏病医生,因为我知道,胸口疼痛不是个好兆头。

“你要当心,”他对我说,“锻炼一下身体,别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

我试着把“呼呼”和“嘘嘘”这两个即将给人们了解金融世界带来正面影响的卡通人物介绍给他,但他似乎并不在意。他更关心我的身体能否撑下去;而在我看来,唯一能让我停下来的可能只有死亡。

Minyanville拥有数量不多的一批忠实用户。我们不愿向素未谋面的读者提供直截了当的投资建议,而是想通过与读者的互动,激发他们的投资思路,提供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这与传统媒体的做法背道而驰,与一个追求快节奏满足感的世界格格不入。

每过一天,漂流木就沉入水中一些;每一波亏损的浪头打来,我的呼吸就变得愈加沉重。我太注重能否获得传统意义上的成功,而忽视了自己创建Minyanville的初衷,忘记了自己到底是谁。

我一边做着艰难的抉择,一边走向2003年的年末。这些决定不是我想选择的,而是不得已为之。本意是用来证明我投资能力的东西无法与支撑我灵魂的东西共存下去,如果我还想再坚持一年的话。

如果你做自己爱做的事,金钱会随之而来。在对一个4亿美元对冲基金的总裁位置挥手告别时,我是这么想的。

一个悲哀的事实是,剩下的钱没多少了。




79.十字路口

我想和财务顾问商量出一个办法来。他们说,Minyanville烧钱的速度太快,过几个月我就会破产。自从我决定身兼数职以来,已经差不多过去一年,而现在井水快要干涸了。

我花费无数个小时想方设法,希望能让自己的梦想继续下去。我的团队信任我,但他们头脑清晰,讲求实效,看到我脆弱的一面。这个曾在股市呼风唤雨大赚特赚的对冲基金投资大师,现在已经今不如昔。我已经精疲力尽,大家都知道这一点。

“你想怎么办?”他们问,而我正盯着银行的存款数字,希望它们能变得好看一点。

“我不会放弃Minyanville,”我告诉他们,心里非常清楚,放弃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我别的地方还有钱,可以拿过来用,直到我们获得成功。”

他们静静地坐在那里,盯着我看。
“建好网站,钱会来的。”我用“凯文•科斯特纳”(Kevin Costner)式的自信声音说道,同时也在说服我自己,好像还有什么秘密武器没用似的。但他们没那么乐观,我身上的每个伤口都在流血,一个白天接着一个白天,一个无眠的夜晚接着一个无眠的夜晚。他们是对的,但我别无选择。

“即使我掉下万丈深渊,也要带着最心爱的两样东西下去,它们就是Minyanville和鲁比派克基金会。”

整个2003年,我一直都在跟自己的投资者交流,因此最终的决定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他们在投钱进来时就知道有风险,但这并不能减少我的负疚、惭愧和痛苦。我让他们失望了,让他们赔了钱,这是个不可回避的事实,至今仍让我无法释怀。说来也怪,把自己大部分的钱放进基金让我感觉好一点,而不是更糟糕。

我关闭基金,把剩下的钱返还给投资者,在我职业生涯中记录下最大的一笔投资损失。至今,它仍是托德•哈里森这个名字上的最大污点,我人生中最痛苦最尴尬的一个篇章。通往复苏的道路很漫长,而我只剩下一小罐汽油来推动引擎。

我知道,如果在路上没了油,不会有人来把我和车子拖回家。



80.2004年的开端与我职业生涯中的每一年相同,我尝试从过去学到东西,化错误为经验。我暗下决心,要在一年内把Minyanville网站变成真正的营生,否则就由它自生自灭,成为一个吞噬我数百万美元的昂贵嗜好。

我们建立起稳定的写作队伍, 罗到的人才很擅长写东西,而他们的身份更有份量,包括托尼•杜尔(Tony Dwyer)、斯考特•里默(Scott Reamer)、凯文•戴皮(Kevin Depew)和约翰•苏科(John Succo)等举足轻重的专业人士。他们每个人都把自己对世界的解析和领悟与Minyanville的读者分享。这些人写东西不是为了钱,而是因为认同Minyanville的使命,即让投资者对金融有更深的理解,从而做出积极的转变。

2004年夏,我们在科罗拉多州Crested Butte的山区举办了Minyanville第一届会员交流会,目的是把我们的网上社区带入网下,让大家彼此对上号,从而建设一个活跃的金融信息论坛。Minyanville的会员纷纷前来参加,其中包括我最好的朋友和大学室友凯文•沃森(Kevin Wassong)。

刚开始的时候,凯文只是作为网站的一个旁观者,后来逐渐萌生了希望亲身体验Minyanville的想法。在我披荆斩棘进入一个全新行业的过程中,他一直坚定地支持着我,作为良师益友,向我提出如何在下一代数字媒体平台上布局的建议。

没有人比绰号“小鱼儿”的凯文更理解这个行业了。毕业后,他曾去好莱坞追寻其媒体创意的梦想,后来回到纽约,1998年在智威汤逊公司(J. Walter Thompson)组建了数字媒体子公司,担任首席执行官,并将其打造成美国十大互动媒体服务公司之一。凯文开创了许多先河,比如安排苏富比拍卖公司(Sotheby)的第一次网上拍卖,促成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进入数字广告领域等。

对他来说,Minyanville是一个“伟大的想法”,能够把几代联系到一起,超越多种媒体平台。他早早就来到会场,帮忙处理最后的一些细节问题,还为来宾准备礼品袋。

这就是凯文,他从不关心我有多少钱,对夏季度假屋的狂欢也不感兴趣,他从来就不是个追求“多多益善”的人。

在周六的篝火晚会上,我们在一起烧烤棉花糖三明治(Smore),我让自己享受了一份难得的满足时光。经过三年的奋战,虽然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可用资金也日渐萎缩,但Minyanville终于得到了公众的认同,网上社区的从无到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说明我们的愿景确实能产生共鸣。

我们眺望远山的日落,周围一片欢声笑语,我和凯文对视而笑。在那一刻,我知道凯文也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81.人鼠之间

有人说,如果你告诉一个创业者让梦想成真需要付出多少努力,那他根本就不会去选择创业。虽然我从未后悔过创建Minyanville,但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毕竟也要付出努力,而且这种工作的挑战性,完全出乎我的想象。

2004年夏天过后,我们在拉奇蒙特镇(Larchmont)凯文家附近的Applebee餐厅见面。几杯啤酒和几个汉堡下肚后,我们在帐单背面画起一个“车轮式”的商业模型,轮轴是Minyanville网站,轮辐是各类附属业务,包括广告、订阅、特许、活动、视频游戏、娱乐以及商品化营销等。
我在加州得到了一次与罗伊•迪斯尼(Roy Disney,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的商业合作伙伴斯坦•高尔德(Stan Gold)的会谈机会,看能否拉他进来参与投资。我请凯文帮忙准备一份推介材料,原先定好与斯坦的会面时间是30分钟,但演示进行到三个半小时的时候,我们依然还在激情澎湃地推销着这个网站。

“你要知道,斯坦,”我用急促的声音说道,希望能让他明白我们的所思所想,“既然沃特•迪斯尼能把两只小老鼠变成一种文化的象征,那我们也能利用华尔街的牛和熊,用它们来传递金融观点,让人们的观念产生积极的改变 。”

斯坦坐在会议桌的另一端,大口抽着他的雪茄烟。“你们很有想法,”他一边斟酌我们的话,一边说道,“你们不妨等公司发展更成熟一些后再来找我。”

虽然我们没能“一举拿下”,但凯文在此过程中发生了一些转变。回到纽约后,我们俩决定筹集资金,给Minyanville一个一展身手的机会。我们都对未来充满无限信心,但我知道,这是一场与我即将见底的银行存款之间赛跑。

2004年的最后几个月,我们全力以赴忙着准备一份私人配售募股说明书,与律师商量,和会计师开会,向潜在投资者做推介。我一古脑儿地支付帐单,对成本视而不见,而是选择把每一盎司的精力都投入到募集资金当中去。

随着圣诞、元旦一天天临近,又快到重设时钟的年底,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82.强颜欢笑

2004年的最后冲刺让人心力交瘁,激情、毅力和信念推动着我前行。当我们在纽约的Rosa Mexicana餐厅举办Minyanville年底派对时,心情可谓喜 参半,喜的是商业计划即将成型, 的是现实面临的各种窘境。

从很多方面来看,我的举止都很像一个信心十足的领导者,似乎身体健康,头脑敏锐;但事实上,我已经严重透支。即使以我自己的标准来说,工作量都太大了。我经常心悸,肌肉酸疼,脑袋阵阵作痛。我记得当时自己在卫生间里用冷水泼脸,并轻声对自己说:“这样会出问题的”,但转脸又挂上笑容,去履行派对主人的角色了。

我打算在派对结束后,第二天早上就去亚利桑那州土桑市(Tucson)的一个温泉度假。我觉得急需从这场令人难以忍受的人生马拉松中暂时解脱出来,仿佛自己长久以来一直在疯狂逃避着什么,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当时,我还不知道自己在911恐怖袭击后患上了抑郁症,但事后看来,那时的症状很明显。14年来,我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一名金融专业人士,现在却不想再以传统标准来衡量成功与否。而且,想到自己将要单独度过一个礼拜,内心深处就怕得要命。

交易员总是渴望成功,痛恨失败。当我着手创建Minyanville时,这一本性在我的潜意识里头根深蒂固。我鼓吹劳逸结合、平衡生活的重要性,以及着眼大局、不钻牛角尖的必要性,但话里话外都充斥着虚伪。我心里很清楚,我快要被掏空了。

祖父曾对我说过,永远不要因为害怕而跑掉。当我忍受着宿醉痛苦、出发去机场时,对自己重复着这句话。虽然我的梦想还有机会,但未来完全不可捉摸。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1:1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2# 论坛版主


    那可不是我写的{:4_112:}
还有最后一点,趁加班能上网赶紧转过来
20
发表于 2010-9-18 11:10:11 | 只看该作者
伤花不错啊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1:0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0# 古浪
18
发表于 2010-9-18 10:53:16 | 只看该作者
出小说了啊
17
发表于 2010-9-17 21:57:11 | 只看该作者
伤版辛苦了!{:4_94:}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9-11 15:41:42 | 只看该作者
66.次日早上

第二天清晨六点,我来到自己的交易席位,把电脑打开,发现吉姆发过来六封电子邮件,第一封是一大早就发来的。我按时间先后阅读这些邮件,第一封没什么特别的,吉姆说了几句诸如“伙计,谢谢来做节目”之类的话。
我一封封接着看,发现他的意识流开始发生变化,情绪越来越躁动,到第六封的时候,已经变得异常粗鲁。最后一封邮件让我看了好几遍。

“我让你上节目,你至少该给TheStreet.com写篇文章。既然你不想给我回复,那就算了!”

我不知道上他的节目是不是一个陷阱,但这让我左右为难。我并不在意吉姆的火气大小,但也不想跟他对着干,毕竟他在公司的基金里有投资,而且其他投资者也听他的。

我跟杰夫谈了谈,说打算写篇文章安抚一下吉姆的情绪。这算是合情合理,因为TheStreet.com对读者说我还会回来的。我说不清这其中的纠葛,也不想去弄清楚,只是想和吉姆和解,好让我踏踏实实地干自己的事。

我答应写一篇年底的总结性文章,回顾过去,审视现在,并展望一下未来。这是一篇有份量的文章,我想用以往树立起来的那种风格阐述自己的观点。虽然是抱着一锤子买卖的心态来写文章,但整个过程还是让我感受到自己有多么喜爱写作,有多么想念这个专栏。

文章发表后,总编戴夫.莫洛打来电话,说想跟我谈谈。“当然可以,”我说,“明天闭市后到我这里来吧。”

戴夫来到我的办公室,我让交易员帮我照看一下席位,然后带他去会议室。一到那里,他就说很后悔以往发生的种种事情,真心实意地向我道歉,并请我重回TheStreet.com。

我告诉他自己需要几天考虑一下。我知道他为什么来,也知道他并非在为我的利益考虑。不过,这个结果是我想要的,可能也是自己需要的。



67.绝妙主意

我花时间考虑戴夫的邀请,并要求再次会面,这次安排在一个餐厅。喝上一杯灰雁(Grey Goose)马提尼后,我把自己的想法向TheStreet.com的高管们和盘托出。

“我们何不联手推出一个专业产品,为对冲基金的投资者量身定做。我来提供内容,你们负责后台工作,赚的钱大家分。”

“好主意!”他们凑在一起商量了会儿,说,“我们内部碰个头,过几天跟你联系。”

过了几天,我们再次见面,他们给出了条件。“百分之三的总收入,”他们说,“给你3%的总收入。”很难说我的期望值到底是多少,但这个报价显然引不起我的兴趣。

“恐怕不行,”我不假思索地说,“这可干不了。”他们问我想要多少才愿意干,我说得考虑一下。我回到办公室,那里有200个交易头寸等着处理,我努力把注意力集中在手头的工作上。

虽然他们的开价之低出乎我的意料,但我知道这是一个讨价还价的游戏。在那个星期剩下的时间里,我一直在问自己一些难答的问题,回顾以往的得失利弊,权衡是否要再次动笔。在需要做出重大决定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也愿意做出一些让步。

第二天早上,我给戴夫打去电话,告诉他钱不是问题所在,自己愿意继续合作,但不想在新网站上为专业投资者写文章,而愿意写以前那个专栏。

我想为那些给我病榻上的祖父写信的人写文章,我想为自己写文章,把内心狂风骤雨的情绪发泄出去。

“我们没法答应,”他突然说,“既然已经打算推出一个针对对冲基金的专业产品,我们就不能把最好的专栏作者放在旧网站上。”

我已经有应对各种可能性的心理准备,但这种说法还是让我十分震惊。“那就没什么好谈的了。”我说,并挂断了电话,心里非常郁闷,自己怎么老是被人算计。

那是个好主意,他们知道这一点。不管有没有我,他们都要推出新网站。




68.全力前进

2001年结束了,而我和TheStreet.com的合作也寿终正寝。他们又找过我几次,提出一些诱人的条件─比如六位数的薪水,以及六位数的股票期权─但这些都不管用。我告诉他们,自己从不跟不信任的人沾边。有一点我很清楚,如果再跟他们合作,那只能怪我自作自受了。
年终的时候,我们的基金只有一点点盈利;但我心里终于放下了一块大石头,毕竟又有新的一年可以施展手脚。这就是华尔街的运作方式─每年的12月31日业绩归零,每个人都要从头开始新的一年。

911事件后,我的情绪一直低落,一方面要跟市场拼杀,另一方面又发现媒体业的真实嘴脸。此外,我还在跟抑郁症这个魔鬼抗争;当然,好几年后我才意识到这一点。在经历过那些场面后─跳楼的人、飞机撞击以及冲过来的火球─我在潜意识里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2002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张开双臂迎接它的到来,并有信心驾驭市场的起伏并有所斩获。我知道TheStreet.com请基金经理道格.卡斯(Doug Kass)来做我原来在新产品中的工作。道格是我的朋友,在接受这份工作前,跟我谈了这件事。

摆在我眼前的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我把主要精力放在基金上,因为我的两年合约已经进入第二年;另一个关注的方面是Minyanville,因为它承载着我的希望和梦想。与其说这是一个商业实践,不如说是我的使命;既是一个完全自我的目标,也是心灵的栖息之地。

在周末和平时的晚上,我们不停地搭建三维建模,让“呼呼”和“嘘嘘”这两个卡通角色活起来。我对凯茜说过,计划投入30,000美元做这个项目,但预算很快就显得过于保守。我的目标不是推出TheStreet.com这样的网站,而是一个更有魄力的计划,甚至更加宏大。

我希望建立一个把华尔街市场(Wall Street)和平民百姓(Main Street)对接起来的社区,一个世界一流的平台,既有教育和娱乐功能,又让人愿意投入其中。我想改变世界,什么也无法阻止我,吉姆.克莱默不行,TheStreet.com不行,金钱当然也不行。

我手头不缺钱,因此不惜工本地打造Minyanville。我们请到了曾经获得奥斯卡最佳特效奖的动画大师约翰.贝尔(John Bell)来设计“呼呼”和“嘘嘘”的人物造型。凯茜在加州Santa Monica的家中办公,建设Minyanville网站。




70.分配时间

基金的利润乏善可陈,一半是因为市场新的走势捉摸不透,另一半是因为我们的心理状态还没有调整好。我每天凌晨五点醒来,与杰夫、马特以及我们受到冲击但还算稳定的团队共同管理基金,晚上回家后就琢磨Minyanville这个新发现的兴趣所在。
晚餐可以随便对付,周末的朋友聚会可以延期。我每天工作20个小时,把自己关在家里,拔掉电话线,拉上窗帘。当时,我并不知道自己患有“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和抑郁症,而是下意识地埋头于Minyanville的建设当中,那是一个脱离现实、由卡通人物唱主角的平行空间。

我知道,这听上去很怪异,但它拯救了我的生活。

Cramer Berkowitz公司在试图稳步前进,但内部的气氛有些紧张。我不清楚杰夫和吉姆在私下谈什么,但觉得他们的态度都有些微妙。吉姆知道我在创建Minyanville网站,非常不高兴。

克莱默需要一个敌人来给他动力,如果没有敌人,他就会自己造一个出来。

我并不害怕,这似乎让他有些困惑;但我清楚,他对公司基金的投资者是有影响力的。我们的员工情绪低落,毕竟他们经历了根本不该经历的恐怖事件。Cramer Berkowitz那种特有的无拘无束的轻松氛围基本消失了,因为我们不再能够战胜市场。

基金的平庸表现并非因为吉姆的离开。事实上,我认为公司不受吉姆大起大落的情绪影响后,运作更为有效。很简单,整个世界变了,而我们仍处于情绪的困惑之中,分不清盟友和敌人,地缘ZZ的影响也让我们无所适从。

纯真年代一去不复返,我们的国家正在准备战争。

内心深处,我也在准备打一场自己的战争。




71.火箭升空

2002年10月,我们推出了Minyanville.com,作为一个“金融信息娱乐及教育”平台。

就在Minyanville.com登台亮相那天,TheStreet.com选择同一天免费开放其网站。我知道他们在盯着,但低估了他们对抗的决心。

之前,我跟TheStreet.com联系过,提出愿意免费提供我网站上的内容,只要注明资料来自Minyanville就行。

他们的答复基本上是:去你的吧─现在你是敌人。他们冷酷无情,但并不愚蠢;他们最不愿做的,就是把读者引到我的网站上去。

我搜索TheStreet.com网站上的内容,发现我的绝大多数文章都从资料库里删除了。无数对市场泡沫膨胀和破灭的记述,对我祖父留下智慧的思索,对比尔.米汉(Bill Meehan)寄托的哀思,以及孜孜不倦告诉投资者该如何在新时代找到准确定位的文字--全都不见了。

在我工作的Cramer Berkowitz对冲基金,创始人吉姆.克莱默从基金中撤出了一部分资金。我能看得出来,他对基金的另一个创始人,也是我现在的合伙人和好朋友,杰夫.伯克维兹寄予厚望。杰夫的处境很难,压力可想而知。想象一下,一个你真正喜欢的同事把自己的成功寄托在你身上,这只会给你带来莫大的压力。

12月中旬到了,经过又一年的拼搏,我们还是有点力不从心。2002年的基金业绩与一年前的情况一样,取得了正收益,但低于我们本应能够达到的水平。

我们过得都不开心,在任何环境下,这都不是个令人愉快的局面,尤其是在为突出业绩而激烈竞争的金融圈,绝对会形成一个巨大的障碍。如果你和坐在旁边交易席位上的同事无法以同一个波段进行沟通,那么在向业绩这个靶子射击时,不可能打得很准。

杰夫和我在交易时心有灵犀,在交易之外也有类似的感觉。他同样承受着又一年收成不好所带来的压力,同样清楚我们之间的关系有些紧张。他的天平一边是吉姆,一边是基金的投资者,此外还有一帮指望我们俩给饭吃的员工。

他,和我一样,都恨不得把心掏给别人看。在一英里外,我就能看到那颗善良的心在跳动。




72.退出策略

那次谈话的开始和以往任何一次一样,我问他能不能离开交易席位谈一下。我们走进他的办公室,关上门,两人都沉默起来,仿佛是在权衡接下来的谈话要用多大的音量。我不知道如果自己不先开口,谈话会如何进行下去,但觉得结果应该都差不多。这是我们之间最开诚布公、最交心的一次谈话。
“看来不行。”我开口说,彼此看着对方的眼睛。“我同意。”他回答,比我想象的要快。作为合伙人,我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但作为朋友,我们都很伤心,事情不得不走到这一步。他知道我正在策划Minyanville,而且投入很深;而我清楚,让他面对这种局面很不公平。

当你的合伙人是公司老板,而且投资业绩骄人时,一边交易一边写作是个好主意。但当你被视为竞争对手,而且公司业绩低迷时,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20分钟后,我提出了自己的辞呈。20分钟。经过十五年的友谊,度过三年流血流汗、欢喜悲伤的日子后,我们不得不分道扬镳。

12月的中旬--距离我们在Gramercy Tavern餐厅喝酒已经快有三年了--我突然发现自己无处可去。当你早就在一个金融网站上投入100万美元时,这是一个大问题。

我第一次感觉到,现实世界是如此现实。我有三个星期重新安置的时间,其中两周已经预订了休假。辞职那天晚上,我跟手下的交易员一起吃晚饭,酒过三巡后,我拍胸脯说,我走了他们的日子还会过得很好。他们曾是我的家人,但几个星期后,我又得寻找新家了。

而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新家在什么地方。



73.换了人间

没过多久,我辞职的事就传开了。华尔街是个很小的地方,消息传得很快。我们的交易券商--从高盛到摩根士丹利,从贝尔斯登到雷曼兄弟--都靠Cramer Berkowitz对冲基金的交易佣金赚得盆满钵满。在我任交易主管的时候,每年要付给他们7000万到9000万美元的佣金。

他们很不乐意见到与其关系融洽的看门人把钥匙交还给城堡,尤其是当这个城堡的业务进展顺利之时。我向他们保证,接班人会很不错;但自己的下一步该怎么走,心里却没那么有把握。

Minyanville推出后,我是唯一一个在上面写文章的人,鲁比派克基金会也比我预期的更烧钱。我需要一个家园,让我能跟上市场脉动,并增加一些收入。当了12年的交易员后,我认识一些关注我去哪里工作的朋友。我接触了几份工作邀请,但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

有个以前的同事打电话来,让我在做任何决定之前先跟他见个面。他和一个受人尊敬的基金经理共事,那个基金公司位于纽约的公园大道(Park Avenue)。作为其业务模式的组成部分,他们经营一个“对冲基金酒店”,为对冲基金提供办公空间、交易系统和人力资源支持,用来交换他们的交易订单和佣金。

我走进他们的办公楼,富丽堂皇的大厅让我印象深刻,一些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在其间办公。我参观了一下,和公司高管坐下来聊天,听取可能的合作方式。“你应该考虑设立自己的基金,”他们说,“这里的设施一应俱全,我们可以帮你处理各种事务和文书工作。”

我没有深入考虑过这个可能性,但自己需要一个家,他们看上去很友善,而且设施不错。

他们信任我,这是我不会忽略的东西。Minyanville每个月要花5万美元,而我还有其他的各种支出。此外,在911后,设立一个非盈利基金会所要付出的努力和投入的成本非常巨大。

我需要有些收入进帐,想找到一份能让我的交易专长与写作欲望和平共处的工作。我在摩根士丹利培养了技能,在Galleon得到进一步磨练,在Cramer Berkowitz一展身手,建立起华尔街最好的交易席位之一。在倾听对冲基金可能的架构时,我开始在心里盘算起得失来。

一个正常的对冲基金收取委托资产1%的管理费,以及利润的20%作为业绩提成。但他们提出一个不同的设想,不收管理费,但业绩提成提高到50%。这是为华尔街最出色的交易员特别设计的架构,一种前轻后重的薪酬方式,一切靠业绩说话。

他们愿意向我提供种子基金,而我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把大部分的积蓄也投入进来,其他一些人也纷纷拿钱加入。很快,我就把私人物品和一些体育赛事纪念品搬到了位于公园大道的新家。




74.我觉得……自由自在。

一个大型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所承受的压力我不会去怀念。风险巨大,彻夜难眠,围绕头寸进行搏杀,赚钱亏钱,每晚依据利润的完成与否来决定自我价值,这种生活我再也不想过了。

交易员是年轻人的游戏,这话很有道理。虽然我只有34岁,但心理年龄已经大大超出实际年龄。我记得当时自己在想,这是一个“转变生活方式的决定”,新的人生道路应该让我活得更简单,更轻松。
在资金管理相关手续办理过程中,我通过交易自己的私人账户来保持市场状态。在只有一个助手帮忙的情况下,我慢慢积累起可观的收益。脱离一个团队来进行交易的感觉很陌生,但最初的业绩表明,这并未影响我的成功发挥。

私人账户的资金量不大,但我每次下注都很谨慎,我的信心慢慢开始增长,也许我确实很厉害,我基金的条款都得到了保证。

Minyanville转型为一个付费网站─每个月收10美元,以抵消部分运营成本─但网站仍处于亏损状态。我每周都会收到一大堆账单,在支票上签字的速度太快了,我得找个赚钱的活儿来养活这只嗷嗷待哺的小野兽,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2003年3月,我成立了自己的对冲基金。当时正值全世界气氛紧张之际,美国和联合国在围绕着战争边缘起舞。我确信,美国入侵伊拉克将埋下全球不安定的种子,厄运不可避免,一场混乱的闹剧才刚刚开始上演。

我通过CNN电视台观看美国战斗机在伊拉克的大规模轰炸,心里想:“这就是罗马帝国的结束,美国将重蹈历史的覆辙。”




75.对赌市场

基金开张差不多和美军入侵伊拉克是同一天。股市大涨,我却趁机建立空头头寸。这是一个让基金一炮打响的好机会,我为自己开始新的人生篇章而感到兴奋不已。

我的投资理念包含四个主要维度─基本面、技术分析、市场结构和市场心理─这些是我分析股票的基础所在。虽然这四个维度的权重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但以此进行整体考量是衡量风险/收益情况的最有效方式。

市场以惊人的速度攀升,人们很快就把对战争的担 甩在脑后,强大的市场动能正在积聚起来。政策制定者推出的财政和货币刺激计划就像给市场点了一把火,结构性的变化推动资产价格不断上升。

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帮忙把网络泡沫吹大,以此应对当时正在蔓延的亚洲金融危机;现在,他还想故计重施。房地产泡沫开始显现,信贷泡沫也进入酝酿阶段。

政策制定者在争取时间,让经济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复苏,而对刺激政策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并不关心。美国股市是全世界最大的温度计,而华盛顿也明白这个事实。他们需要股市走高,不管采取什么必要手段。

回过头来看,一切都很清楚;但在当时,我的眼光没那么锐利。

现在我能明白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一起上的威力,以及一个下定决心的美联储影响力到底有多大;但当时的我失去了自律能力,陷入情绪的漩涡不可自拔,犯下交易员最不该犯的错误,觉得自己不会失败,过于自我,最终饱尝了徒劳和失败的苦果。

我在Minyanville网站上发表文章,阐述刺激政策的风险,也按此观点投资自己的对冲基金。按照时间和股价调整我的空头头寸。我认为人为的信贷扩张不可持久,很快就会偃旗息鼓,结果让基金的买卖时点和风险头寸都在和市场唱对台戏。

过早行动和错误行动的唯一区别就在于,你能否收回自己的赌注。我不想为自己的错误辩解,这些错误让我饱尝痛苦,名誉扫地,备受煎熬。成立对冲基金的本意是弥补一下自己做其他事情所投入的成本,结果我却疯狂地往相反的方向奔跑。

我一个人干四份工作─管理基金、运营Minyanville、写文章和建立鲁比派克基金会。虽然我有些积蓄,但绝大部分都和其它筹码一起投入到基金当中,蒸发的速度很快。

基金的风险空前巨大,我四处寻找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却不得不怀疑,罪魁祸首其实就是我。




76.真正的财富

我深陷亏损泥潭,相关业绩让我发狂,日常开支应接不暇,白天痛苦不堪,晚上彻夜难眠。

我顶风前行。工作时间更长,交易频率更快,写的东西更多─这些是我唯一觉得可以做的事情。

我为能够多往前爬一米而奋斗,哪怕最后只能爬上一寸,也算有所收获。

这一年,我把所有跟投资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都往后推,每天日以继夜地工作,社交生活一片空白,但还是因为少有建树而紧张急躁、怒气冲冲。

以往让我感觉生活快乐的那些奢侈享受,现在都成为自己玩物丧志的证明。我一直感觉自己为人谦逊,即使身处视谦逊为软弱的投资行业依然不改本色,但在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根本就是一无是处。我内心的火焰─那点燃我所有希望和梦想的火焰─已经被现实打湿熄灭,让我陷入更深的抑郁当中。
在电影《华尔街》(Wall Street) 中饰演洛乌•曼海姆(Lou Mannheim)这个虚构人物的哈尔•霍尔布鲁克(Hal Holbrook)说过:“人看向深渊,而那里却无人回望。就在那一刻,人发现了自己的本性。正是这让他远离深渊。”

我的职业生涯经历过很多浮沉,有时单单一个交易日就有两三千万美元的盈亏,但到2003年,当自己的积蓄和信心都烟消云散之时,我才真正 会到了浮沉的含义。

我不想说金钱不重要,因为这话不对;但我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如果想从银行帐户中寻找快乐,那你就会错失更好的机会。

当我似乎拥有一切时,其实并未找到自己在寻找的东西;而当我似乎失去一切时,才明白真正的财富是什么。

不再有私人飞机接送和演出的前排票,那些在我帮助下获得成功的人,没一个给我回电话。早年的同事戴维•斯莱恩(David Slaine)曾对我说过,别对这些人抱有希望,但我根本没料到,这种态度的转变会如此集中、如此突然。我在华尔街的朋友,那些从我毫不藏私的投资观点中赚钱的人,在我最需要他们的时候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不会天真地认为,别人对我的态度应该跟以前一样,但自己确实把一颗真诚的心放错了地方。我能够信任的朋友圈子越来越小,起初还是慢慢变小,后来却放量萎缩;不过,我还是在心里原谅了那些中山狼。

在社交生活上,类似的情况也在开始发生。以前经常有人给我打电话,寻找免费喝酒和乘豪华车的机会,现在却一下子清静下来。这是一个让我十分痛苦的觉醒时期。

就象他们说的,我的世界中更重要更好的东西是,我意识到当自己无法达到更高更好的目标时,就会被它无情地抛弃。在经历整整一个轮回后,我才最终明白这个道理;但我确信,自己已经变得更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易家网  ©2015-2023  郑州期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136号 豫ICP备16010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