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最大矿业公司、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集团拟出售其美国页岩油业务。
8月22日,必和必拓公布财报的同时宣布,希望出售在岸美国页岩油业务,它们属于公司的“非核心”业务,公司正“积极寻求一些退出的选择”。
必和必拓CEO Andrew Mackenzie说,公司偏好是同行转卖,但拒绝给出退出业务的时间表。“我们当然有很多兴趣买家。我们退出的决心意味着我们有其他方式可以退出,并不一定依赖于一个有竞争力的买家。”
对此,国际能源署中国合作办主任涂建军分析,页岩油气业务不同于常规油气业务,对成本控制和技术创新要求比较高,更适合中小企业,所以必和必拓这样的大公司并没有突出优势。
一位油气区块投资商分析,必和必拓这么做应该主要出于维持公司资产平衡和业绩增长的需要,反映了他们对美国页岩油开采不大有信心,希望将资本投入到其他投资回报更高的领域。
资料显示,必和必拓是以经营矿产和石油为主的跨国公司,在澳大利亚、伦敦和纽约的股票交易所上市。它已经是美国墨西哥湾第四大产油商,同时也是美国第八大页岩油田的开发商。
必和必拓页岩油业务已致400亿美元亏损
追溯历史,必和必拓在2011年进军页岩油业务。
这家矿业巨头当年投入206亿美元收购了两个页岩油公司,并承担被收购方的债务。但当时油气价格远高于目前的低迷油价。
将于今年9月1日退休的必和必拓董事长Jean Nasser在今年6月底公开表示,“过去六年,必和必拓集团对美国页岩油气行业累计投资200亿美元,从现在来看是个错误之举。”
Andrew Mackenzie公开坦陈,“页岩收购时间不佳。我们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公司在其他方面的收购要更加谨慎,不要重复这个错误。”
根据8月22日公布的最新财报,必和必拓位于得克萨斯州和美国东南部的页岩业务处于亏损状态,回报率为-3%。相比之下,公司传统油气业务的资本回报率为12%,铜业务为6%,铁矿石业务为26%。
必和必拓的股东之一、持股4.01%的对冲基金公司Elliott Management Corp此前是力劝必和必拓出售页岩油业务的推动方。
Elliott Management认为,必和必拓领导层战略上的失误,包括页岩油业务,已经导致约400亿美元价值损失。
Elliott Management曾在今年四月发布变更清单,直接要求必和必拓集团出售包括页岩油气在内的业务,使其从必和必拓在伦敦和澳大利亚上市板块中退出,从而给股东带来更高的回报。
Andrew Mackenzie在8月22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多年前就意识到页岩油不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扩张。长期来看,电动车增加了油市的不确定性,但必和必拓将继续致力于发展传统石油业务。”
国研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分析,必和必拓毕竟还是一个以矿为主的公司,它缺乏开釆页岩油的专业人才、灵活的金融运作机制、持续的创新机制和高科技技术,这也是这家石油巨头要退出页岩油开采的不容忽视的原因。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中石化、潜能恒信、湖南华菱、新潮实业、仁和资本、通源石油等中国的石油公司已经开始在美国投资页岩油项目,但目前这些公司是否对必和必拓的待售页岩油项目感兴趣尚未可知。
页岩油生产仍在持续增长
近期,市场上出现了美国页岩油产量即将见顶的观点。此时必和必拓将出售美国的页岩油区块,是否会给页岩油行业带来更多打击,有待进一步观察。
今年7月下旬,美国对冲基金Horseman Global宣布大幅做空页岩油企业,认定这些企业的资金将告罄,产量会骤降,加之资本支出不足,会掀起新一轮行业违约,这将推动油价上涨。
对此,前述油气区块投资商分析,“美国的很多页岩油企业没有扭亏为盈,这是由页岩油行业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决定的,但是它们的现金流已经为正,这是一个积极的、重大的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页岩油的勘探开采成本已经从前两年的60美元/桶左右,降低到今年的50美元/桶左右,未来还有继续下降的空间。
“如果页岩油的开采成本可以降低到30美元/桶左右,而油价继续维持在50美元/桶以上,那么这些公司实现盈利指日可待、页岩油开采前景看好。”前述油气区块投资商解释。
郭焦锋表示:“美国页岩油勘探开采技术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开釆成本有希望进一步降低,所以我不认同市场上有关页岩油生产已经见顶的说法。”
涂建军分析:“页岩油的生产是否见顶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而是随着油价的波动在发生改变。当下页岩油生产并未见顶。”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8月14日对外宣称,预计包括新阿纳达科和阿帕拉契亚产区的美国9月页岩油产区整体石油产出料增11.7万桶/日,至614.9万桶/日的水平,这将创下纪录新高。剔除两地的9月页岩油产出后,石油产出料增10.6万桶/日,至569.1万桶/日。今年截至目前,EIA每个月公布的报告都显示页岩油产量将继续增长。
对此,资深石油专家、东帆石能源咨询公司董事长陈卫东分析,唱衰页岩油的力量主要来自传统的油气生产公司、油服公司和投资了前两类公司股票的二级市场机构,他们有关页岩油生产见顶的观点实际上隐含了自己的利益诉求。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