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92|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兵道入股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29 19:3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6
发表于 2013-10-29 21:12:00 | 只看该作者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soso_e179:}

3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19:41:54 | 只看该作者
完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19:41:48 | 只看该作者
欢迎 交易猿、分析狮、鸡精经理们提意见
33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19:40:37 | 只看该作者
灌的是水,贴出来的可是精华
3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19:40:19 | 只看该作者
顺便刷积分
3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19:40:07 | 只看该作者
长文不方便阅读,分段落可能更有效果
30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19:39:47 | 只看该作者
全文结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19:39:37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42:}
2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19:39:14 | 只看该作者
蒋介石败退台湾岛后,曾经对国共两党军队的作战思想做了一番绝妙的对比,他说:“###自江西以来,因为兵员缺乏,武器寡劣,谈不上军事科学,故以我国古代的军事哲学为基本思想,讲求奇正虚实,讲求运用变化,寓生活于战斗,寓训练于战场,翻陈出新,千锤百炼,狡诡虞诈,神出鬼没,极尽战争艺术化之能事。故其战术思想是基于军事哲学的反复实践而形成统一的一套。”“我军则以军事科学为军官学校训练的范本,于是学德国、学日本、学苏俄、学美国,东抄西袭,各鸣其是。头脑先入主观,门户各不相上下,对外国的军事科学未得皮毛,反将自己的传统的军事哲学抛弃无遗,逐渐变成死的训练、死的指挥、死的战法,而无战术思想可言。”
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19:38:59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的统将原则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将能而君不御。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19:38:38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说:“指挥全局的人,最紧要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主要是依据情况,照顾部队和兵团的组成问题,照顾两个战役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各个作战阶段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我方全部活动和敌方全部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都是最吃力的地方,如果丢了这个去忙一些别的次要的问题,那就要吃亏了。”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19:38:25 | 只看该作者
“抓住战略枢纽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部署战斗”,是毛泽东用兵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所谓枢纽,是指对战争全局具有决定性的关节。
24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19:38:13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用兵如神的重要前提是他对事业、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23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19:37:54 | 只看该作者
围城打援 攻城歼援
攻点打援,就是围城打援,即攻击敌人必救的战略要点,调动敌人来援,在运动中歼灭之。这是解放军在暂时不具备攻击国民党军重点设防城市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过渡战法。
第一:敢不敢进攻国民党军重兵守备的大城市;第二,敢不敢在国民党军重兵增援时,有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19:37:44 | 只看该作者
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
2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19:37:32 | 只看该作者
要进一步确立运动战的指导思想,“大踏步进退,不拘一城一地之得失”,实行“完全主动”的作战。
毛泽东所强调的“不拘一城一地之得失”,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实行完全主动的作战。他强调:放弃城市和地盘时,要有利于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而不是无代价放弃;要边打边撤,而不是一泻千里;要有选择的放弃,在放弃中保持野战军机动作战所必需的回旋余地,创造战场。有打有放,打放自如。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19:37:19 | 只看该作者
歼敌为主 略地次之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19:37:03 | 只看该作者
内线防御与外线进攻相结合, 所谓内线与外线,是对军队作战空间的一种界定。内线是指处于防御或被包围态势下的军队所拥有的作战线;外线是指处于进攻或实施包围态势下的军队所拥有的作战线。毛泽东认为,红军作战,能在内线消灭敌人打破“进剿”最好,否则就必须坚决地“使用红军主力突破敌之围攻线,转入我之外线即敌之内线去解决这个问题”。以主力的外线进攻,结合一部的内线防御,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进剿”,这就是毛泽东对围魏救赵战法作出的新解。
战略上的内线作战,战役战斗上的外线作战,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相互转化。将敌军对我军的战略上优势,改为我军对敌军的战役或战斗上的优势。这即是所谓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
无论是主力跳出敌人包围圈所实施的外线进攻,还是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恰当地选择跳出的时机、外线作战的方向与所要进攻的敌人。这是把握外线作战主动权的关键。
在日伪军向抗日根据地进攻的时候,抗日根据地以一部军队协同地方武装采取坚壁清野等方法,坚持内线作战,疲惫、消耗日伪军,主力则跳出日伪军合围,到日伪军后方去,向日伪军“来的一带地方”展开积极进攻,内外结合夹击日伪军,迫使进入抗日根据地的日伪军回援。
当内线能多消灭敌军,就暂时在内线多打胜仗,当外线能创造更加广阔的天地时,他一定出奇制胜。毛泽东从不因循机械的定法,而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方式。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19:36:44 | 只看该作者
“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在战争的舞台上,毛泽东所看重的从来都是生存的空间、作战的空间。以空间换生存,以空间换时间,以空间换发展,以空间换战机,以空间换胜利,创造战场,克敌制胜。
一部红军反“围剿”作战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以空间换时间”、“以空间换战机”的作战史。红军以部分根据地“空间”的丧失,争取到集中兵力、选择战场和疲劳敌人的“时间”,获得了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机,从而赢得反“围剿”作战的胜利。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应该根本避免进行赌国家命运的战略决战。而“不决战就须放弃土地,这是没有疑问的,在无可避免的情况下,只好勇敢地放弃。这是以土地换时间的正确的政策。”
对毛泽东来说,战场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主观能动的、因敌而变的、可以发挥创造的作战空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易家网  ©2015-2023  郑州期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136号 豫ICP备16010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