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291|回复: 7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火 :炒单高频交易五大死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4-5-14 08:49: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满盘红 于 2014-5-16 11:49 编辑

高频小止损,高频手续费,高频小滑点,高频负价差,高频点差,是高频交易五大死穴!造就高频交易天然高概率的低胜率低盈亏比!高频交易盈利成功是低概率事件!当然也不是零结果事件!
从概率上讲,选择炒单就是选择了一条高概率亏损而小概率成功的荆棘之路

火 火 火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0:39:56 | 只看该作者
睡教觉主 发表于 2014-5-14 20:23
昔有兄弟二人,兄不谈阴阳,弟多迷信,频年兄弟均未逢凶宿。弟拘禁时日,颇以为苦,思效其兄,以自疏放。不 ...

【清〕刘体智《异辞录》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讲这个故事的,是清代“中兴名臣”胡林翼,标题是针对曾国荃而发的。
  当年曾国荃带领部队去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往东攻打南京,但这支部队走在路上犹犹豫豫,尤其是那些懂军事的人顾虑重重,总是担心此去不适应新的地形,没有后援,没有退路。估计曾国荃的参谋们还为此提交了一份详细的风险报告书,说此去风险大于所得,“知兵之士多虑后路之孤”。
  曾国荃也犹豫起来,这时候是胡林翼给他打的气。胡林翼也没讲多少大道理,而是讲了一个寓言故事。
  说是以前有一对兄弟,哥哥根本不相信阴阳那一套,弟弟却很迷信,这哥俩按各自的方式行事,倒也没发生不利的事情。
  有一年,弟弟觉得老是恪守阴阳那一套,拘谨得很,做事放不开,苦不堪言,于是打算向他老哥学习,扔掉以前那一套,做人做事疏放一点。于是,某一天,弟弟不翻老黄历,也不看阴阳,不择日子,直接出门办事。没想到,在路上碰到黑煞神,所谓黑煞神,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即指一种不好的煞气。黑煞神指责弟弟说:“你今儿个怎么不按照以往的规矩办事?”弟弟不服气地说:“我是学我哥哥的,怎么他不择日不信阴阳就没事,我却要承担由此带来的厄运?”
  黑煞神说了一番让人大跌眼镜的话:“你的兄长是个懵懂之人,阴阳择日这一套只对那些信它的人有用,碰到懵懂不信的人,俺也得让路避开他。你是畏惧服从阴阳的人,怎么可以不按规矩行事呢?”看样子,黑煞神只欺负相信他的人,对懵懂不信的人完全失效。
  讲完这个故事,胡林翼还总结一句:“天下人,唯懵懂足以举事。”受到胡林翼的鼓励,曾国荃果断带兵东下,果然成事。
  寓言里说:“阴阳怕懵懂,不得不避之。”其寓意就是说,风险和困难的程度大小,有时候也取决于做事者的认识态度,你无视它们,它们倒让路了。
  做事固然要考虑风险和困难,要冷静分析、量化分析,但如果眼光纯粹停留在这些消极因素上面,很可能会影响到你的决策和执行力。你越是犹豫,越是惧怕,风险和困难也可能随着你的态度呈正比例增长,变得越来越大。原来可能不算难,但你过于在乎,还真就成为难事了。
  过于强调风险,等于迷信风险;太在乎风险,风险也会在乎你。有时候,要成事还真要有点懵懂不怕的气度。当然,技术上不能懵懂,方法上不能懵懂。
  曾国荃后来在湖北任官,还是用懵懂的态度和人相处,导致人事关系僵化,李鸿章就拿胡林翼当年的话取笑他:“是太懵懂矣。”

感谢。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01:38:50 | 只看该作者
何时你可以成功飘一手单,赚日线级别一大波,你就可以在这个市场取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14-6-12 15:59:44 | 只看该作者

好久没看到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15:51:32 | 只看该作者


日线级别画上一条混沌均线:
VAR:=REF(SMA(IF(CLOSE>REF(EMA(CLOSE,26),3),LOW,HIGH),26,1),3),LINETHICK2;
PARTLINE(VAR<REF(VAR,1),VAR),COLORFF0000,LINETHICK2;
PARTLINE(VAR>REF(VAR,1),VAR),COLOR0000FF,LINETHICK2;


作为日线级别多空趋势分界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14-5-30 20:54:27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20:28:22 | 只看该作者
农产品期货的七条规律

做期货多年后,我发现了农产品期货的一些现象:

1、在大行情中,农产品期货的涨跌幅往往没有现货大。不少人认为期货的价格带动现货价格,期货的涨跌先于现货的涨跌,期货的涨跌幅也大于现货,或许在震荡行情中,这是对的。但在单边大行情中,往往是现货引领期货,现货的涨跌幅度大于期货。甚至,现货的一波行情要比期货剧烈得多,涨跌幅度远大于期货。因此做期货的根本还是现货、是现货的供求关系。预期有大行情的时候,更要关注现货市场的变化,多去了解现货产业各个链条的情况。以前的红小豆、绿豆,后来的大蒜、棉花,在大行情来临时都是现货领涨,现货涨幅大于期货(或电子盘)。

有人说期货的价格是胡来的,这说明他还不懂期货。在某个商品价格大涨或大跌时,往往是现货的涨幅更厉害。2003年国庆,原价2000出头的豆粕,现货在几天时间里提价650元一吨,当时期货的涨停板只有3%,都够10个涨停板了,但期货连续三个涨停就会协议平仓。一些期货品种,经常短时间内大涨大跌,其实那不是期货的问题,而是现货的问题,更本质的说法则是这个品种特性使然。像绿豆、红小豆、白糖这种农产品,本身就不是主要粮食,是小商品、小品种,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老百姓对价格的敏感度不高,国家的调控力度也不大,种植面积受农民积极性高低的影响很大,所以价格容易大涨大跌。当绿豆从2块钱一斤涨到5块再跌到1块5,当红小豆从3块钱一斤跌到1块再涨到3块,当白糖从9毛钱一斤涨到1块8,对应期货的涨跌实际上都没有现货那么厉害。其实,这些商品在涨价的时候,涨很多才是对的,在跌价的时候,跌很多才是对的,涨多了才能抑制需求、激发种植积极性,跌多了才能激发需求、抑制种植积极性。在供不应求的时候,如果供应缺口很大,不涨是不正常的,小涨也是不正常的,大涨以后,新的价格才能实现新的平衡,否则就永远处在不平衡中了。2010年的棉花就是如此,即便是抛储不让涨也不行,天道如此,市场规律不可逆,任何人只能影响一时、左右一时,影响不了一世,最终,最强大的力量必然是供求关系。

期货是从现货来的,是现货引导期货而不是期货引导现货。期货合约对应的始终是现实存在的商品,现实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了现货价格的走势,也决定了期货价格的走势。说到底,期货涨跌的决定因素是现货的供求,期货的涨跌是现货因素引导的。棉花现货涨了,不是因为棉花期货涨,而是因为现货的供应不足,现货本来就是要涨的,并不会因为期货的涨跌而改变自己的方向。说期货市场的投机导致棉花价格的暴涨,说期货市场的投机对稳定物价起了负面作用,这绝对是冤枉期货甚至是污蔑期货。什么是期货?期货是从现货市场衍生而来的,炒期货说白了炒的就是现货的涨跌预期,是现货的供求因素决定了期货的走势。而且在大蒜、棉花的大行情中,都是现货的涨幅领先期货,反过来应该说期货有利于压制现货的价格,有利于平抑物价,那才对呢!

2、农产品的价格长时间低于成本,一旦供求失衡,往往会爆发成倍上涨的大行情。一个品种的价格若低于成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必然会下降,若长时间低于成本,越来越多的农民会放弃这个品种,改种其他品种,该品种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必然下降。如果再发生点天灾,进一步导致产量下降,或是大环境处在通胀中,那么供应和需求的不平衡将激烈爆发,价格就会有大幅度的上涨。因此一旦发现一个农产品的价格长时间(一年、两年)低于成本时,就应该去实地考察,获取最直接、最真实的第一手信息,体验买方和卖方的能量对比,感受一下让价格喷发而上的力量是否已经形成,这是捕捉历史性大行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品种价格跌破成本的幅度越大,价格低于成本的时间越长,价值越被低估,之前跌得越狠,就越具备投资价值,找到爆发点之后,盈利的空间越大。

3、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如果供求缺口很大,外围环境、其他要素也配合的话,行情就会上涨。严重供不应求导致的上涨行情,如果一开始不涨或小涨,那么后续补涨会很厉害,一开始不涨或小涨是因为人们对供求缺口的预期不到位(或有力量刻意压制),后来确认了供不应求,而且还超预期,甚至严重超预期,那就会狠狠地补涨;而如果一开始就涨了,那么后续一般就涨不动了,因为人们一开始就知道供需有缺口,推动了上涨,后来确认供不应求,但在预期之内,那只是预期的兑现而已,没有新的力量推动,行情就不会涨甚至还会回来一点。2010年的棉花行情,为什么在9月10月11月初大涨,两个月时间价格就翻番,就是因为棉花收获时大家发现产量严重下降,比预期的供不应求要严重很多。2010年的棉花,从2月开始到5月中旬,涨了一波,从1万5涨到1万8,而从5月中旬开始一直横盘。如果2月到5月这一波涨得多了或是2月到8月连续上涨了,那么后续9月10月的上涨就不会出现或大大减弱;如果2月到5月这一波也没涨,那么9月10月的上涨还要更加凶猛。

4、农产品历史性的大行情,往往发生在收获季节。因为在收获之前人们对减产的预期往往不够充分,也没有充分考虑各种“不确定性”和“突发事件”。往往是预期一亩减产100斤,结果收获了才确认减产150斤,甚至减产200斤以上。大部分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到黄河不死心、不见棺材不落泪”,在大幅减产的信息确认之前,总有着各种“希望”和“奢想”,总觉得现在虽然有点供不应求,但等新的供应上来了就会缓解供求关系,非要等到收获了,确认大幅减产了,才发现供不应求没有缓解反而还加剧了,才承认自己的“错误”。而当大幅减产的信息把他一切的幻想都打破的时候,他可能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样,在牛市行情中,收获季节的涨幅往往就是最大的。很多事情,看上去不合理,为什么不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涨幅大,而是在“收获”的时候涨幅大呢?其实,事实只是按照自然的规律在发展,出问题的只是人们的预期总喜欢一厢情愿。所以在做农产品期货的时候,在通过实地调研或确切的信息认定要大幅减产,并且外部因素也配合的情况下,完全是可以提前大胆预期的,也可以在交易上进行一定的埋伏(如果不打埋伏,不打提前量,等大家都知道大幅减产了,低价买进也就不可能了)。
5、供不应求时价格到底能涨多高?一个价格涨了,比以前高了,就能够抑制一部分需求,这个价格是否足够高了,要看它抑制了多少需求,如果它抑制的需求刚好和供应缺口能匹配,那么价格也就涨不动了;而如果它抑制的需求还不够,需要买的量还是大于想要卖的量,那么价格还是会上涨,价格一直涨到买方和卖方能达到“共识”了,才会停止。而一旦停止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盘整,也就是实现了一个新的价格区间的动态平衡,另一种则是快速下跌,因为那个价格的临时性“共识”是建立在卖方惜售和投机买家大量跟进的情况下的,有效供应实际上没有那么少,有效需求实际上也没那么多,价格会在下跌后寻找新的“共识”点。

6、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不同,用供求关系分析农产品的价格走势比工业品更有效。农产品的消费基本稳定,经济环境好,人们要吃饭,经济环境不好,人们也要吃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多,全世界对农产品的需求基本上是逐步增长的;而工业品的需求则不稳定,经济环境好,人们的消费多,需求就上升,经济环境差,人们的消费少,需求就下降,如果遇到经济危机,需求则会急剧下降。另外,农产品的供应有“靠天吃饭”的因素,农作物都是从地里面长出来的,气候条件好,则丰收,气候条件差,则减产,如果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则会急剧减产(还有遇到天年也可能导致大幅增产或减产);而工业品供应的可调节性就比较高,供应跟不上需求了,就迅速扩大产能(工业品生产可以加班加点、昼夜不停,农产品种植面积无法迅速扩大),供应太多了,则可以闲置一部分产能(土地则一般不会闲置)。所以做农产品应更加关注供应,供应环节出了问题、有了大的变化,才会有大行情;而做工业品则要更加关注需求,需求环节出了问题、有了大的变化,就会有大行情。农产品和工业品有着本质的区别,影响农产品供应的因素,比如土地(土地是有限的),气候、种植面积、单产、农民和经营者的积极性等,还有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比如人口、消费频率、替代品等,可研究性强,可确定性高;而影响工业品供应的因素,比如产能、技术革新、矿产量等,影响工业品需求的因素,比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等,可研究性差,可确定性低。说白了就是“天定的东西容易分析、预测、找规律,人定的东西不容易分析、预测、找规律”,而农产品更多是天定的,工业品则更多是人定的。就是说农产品的需求影响小,供应影响大,天气是影响供应的核心因素,如果多方条件配合,核心因素发力,就容易形成大行情,这类大行情比较好判断、好捕捉。

7、不同的农产品价格涨跌的特性有所不同。比如蔬菜类的生姜、白菜、大蒜等,因为不易储存,卖家必须在一定时间内销完,否则会烂掉,供大于求时,卖家一旦急于出售,价格就很可能会跌破成本价,供不应求时又因为库存不多,想买却很难买到而使价格短期猛涨;而大米、小麦等粮食类农产品则有所不同,它们易储存,可调节性强,价格波动幅度就比蔬菜小很多。



《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由傅海棠口述、沈良主编,2013年5月上市
《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由七禾网-期货中国网[url]www.7hcn.com出品[/ur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20:27:51 | 只看该作者
棉花战役的感想

做期货就是要想办法做到暴涨暴跌的行情。如果害怕暴涨暴跌的行情,那就不要做期货了,甚至都不要做投资了,安安稳稳打工赚一份工资会更舒服一些。
作为投机者,到期货市场的目的当然是来赚钱的,当然也是希望能赚大钱的。在平稳的行情中,在震荡的行情中,赚到大钱的概率很低很低,只有抓住一波“历史性”的牛市或熊市,利用期货的杠杆原理和适当的加仓方法,本金才能翻上几倍、几十倍、上百倍甚至上千倍、上万倍。期货市场的好几个传奇人物,不都是白手起家的吗?没有千倍、万倍的增长,哪来的亿万财富?所以我们做期货,应该期待暴涨暴跌的行情,不过前提是自己要有完善的分析体系和分析能力,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否则暴涨暴跌的行情来了,要么错过、要么做反。

2010年棉花战役的激烈程度,财富分配的庞大程度,在中国期货史上都应该算是空前的。一个品种,只有交易活跃了,才会有足够的财富用于分配,一个品种,只有走出一波大行情,才会有财富传奇诞生。我从朋友那里了解到,2010年的棉花,浙江一个大户赚了40多亿,另一个大户赚了十来个亿,北京一个大户赚了17亿,当然空头的亏损也是惨烈的,上海一个知名的大户亏20多个亿,另一个不知名的大户亏了8个亿(据说原本是钢材贸易商,亏到整个企业都破产了)。还有一个不可考的传说,新疆建设兵团在棉花上曾浮亏60亿,说是有任务让它放空压住价格,可惜压不住。棉花的大行情,要是没有那么多资金做空,多头就缺少了对手盘,行情就无法持续,如此庞大的财富转移也就无法完成。投机市场就是如此,魅力无穷,又惨烈无比
做期货要小成,要么靠天分、要么靠勤奋,做期货要大成,则天分、勤奋要一起依靠,而且需要很高的天分,和很多的勤奋。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人只要比较努力,就能实现80分,而要上90分、95分,则要难很多,要么付出超常规的努力,要么激发自己的天分(不同人的天分在不同的领域,所以某个人非要在一个特定的领域激发天分往往是激发不出来的,找准了适合自己的领域才能把天分激发出来,“男怕投错行、女怕嫁错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一旦在某个领域获得了90分以上的得分,其获得的奖赏是成几何级增长的。在一个领域,80分的人月收入2000,85分的月收入4000,90分的月收入1万,95分的月收入5万,96分的月收入10万,97分的月收入50万,98分的月收入500万,99分的月收入1亿。当然,任何人都只能无限接近100分,而无法真正做到100分。
而期货交易这个领域又比较特殊,或许只有5%的人是盈利的,也就说,95分以下的人不管得分是多少,获得的都是负收益,只有达到95分、超越95分才能实现正收益。而一旦超越了95分,财富效应则是爆炸级增长的。
棉花战役结束后,我的资金大约到了1.2亿。如果从翻的倍数来说,算是很多了,从赚到的资金量来说,也算比较大了,但相对赚了十几亿、几十亿的牛人来说,还是差了一两个数量级,这就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和他们比还差远了。赚了这笔钱后,我曾考虑做点其他事业,但我不适合做管理,我有能力驾驭钱,但没能力驾驭人,所以最终我还是决定近几年的核心事业依然是做期货。
大部分人无法第一时间获得供求关系的相关信息,或是无法获得相对准确的供求关系数据,又或是弄不清楚供求力量博弈对价格的影响,不了解一个品种的特性,不了解其他相关品种或相关外部条件对这个品种的影响,所以索性就不去关注基本面了,或是只凭自己的主观偏好、一厢情愿地选择性关注某一些基本面信息,然后得出自以为正确的分析预判。这样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肯定是赚不到大钱的,即使能偶尔赚点小钱,也是无法持续赚钱的。但凡在期货市场赚了大钱的人,都是对某个品种或某几个品种的品种特性、供求关系有深入了解的。我能够在期货市场赚一点钱,并不是因为我足够聪明,而是因为我花了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和研究少数几个品种的基本面情况。
我做棉花是2009年5月建的仓,对当时的我来说,做期货的钱已经比较多了(600万左右)。我没有满仓交易,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虽然对行情很确定,想要重仓交易,但好不容易赚到数百万的财富不能受太大的伤害;二是从2007年2008年看对行情没赚到钱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满仓交易不容易拿住单子,一个回调损失可能就会很大。
我2009年、2010年做棉花,如果是持仓过夜,基本上都是50%左右的仓位,只有赚到一部分钱了才去加仓,因为我买的是低价,利润又逐步多了起来(利润越来越多时,我还从账户里转了几次钱出来),行情的波动对我的影响就小了,除非是我主动倒手去赚价差,否则反向震荡没法把我洗出来。随着资金翻倍的增多,我持仓手数也越来越多,最多做到1700手单子。
棉花涨到29600我出来了,错过了后面3000多点的涨幅,我并不遗憾;棉花从33000多点暴跌下来,十几天时间跌了八九千点,这一波行情没有做到,我反而是有点遗憾的。因为我当时已经观察到,棉花价格高了以后(现货价格更高),很多纺织厂用棉的量就减少了,因为棉花有替代物。根据我多年的观察,期货暴涨暴跌行情,最后往往是“物极必反”,比如2008年暴跌之后,2009年1月就以连续涨停板的形式绝地反转。我预期着棉花疯狂上涨之后,也会有连续跌停的模式结束上涨行情。我从29600出来后,就想着要做一把空头,只是当时现货价格高于期货,我一直等着期货价格再高一点再做,结果价格到了33000多,暴跌下来如此之快,就没有做到。
我做期货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价格在底部运行的时间相对长,而在顶部的时间则很短。大牛市的顶部往往几天时间就被空头“攻破”了,价格会在短期内直线下降;而大熊市的底部则需要多头力量持久积聚、多次“进攻”之后才能在一个特殊的时点被“攻破”。所以说,很多抄底的人往往等不到价格上涨就失去耐心了,而很多摸顶的人又往往因为价格下跌太快而错过了行情。如果在大牛市顶部能抓到放空的机会,财富效应是非常之大的。

另外,做期货多年以后,我发现,期货投资的分析思路、分析方法,在现货投资、现货运作中也可以运用,实际上投资思想应该是共通的,因为能够长期盈利的投资思想应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那么这样的投资思想不管运用到期货中还是现货中,必然都是有效的,只不过杠杆不同、具体的运作形式有所不同。
做期货做的是一种预期,做现货很多时候做的也是一种预期,只要是预期就会有对有错,只要是预期就需要运作者提前布局、提前分析、提前操作。当我这样去理解现货的时候,我甚至可以把现货也当作期货,电子盘是期货、贩卖大蒜是期货、种大蒜是期货、养猪也是期货……
只要思路是对的,做期货做现货都能赚钱、都能成功。

《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由傅海棠口述、沈良主编,已经上市,详情请点击[url]http://www.7hcn.com/article/130482-1.html[/url]
《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由七禾网-期货中国网[url]www.7hcn.com出品[/ur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20:26:51 | 只看该作者
做期货需要认清商品自身内在价值和商品特性

一个商品会不会涨,会不会跌,会涨多少,跌多少,投资者在这方面要进行分析和预判,必须了解商品自身的内在价值,以及其内在价值的运行规律。另外,我们还必须知道,不同的商品,内在价值不同,特性不同,在分析预判时必须区别对待。比如有替代品的商品,和无替代品的商品,在同样的供求关系中,在同样的外部环境中,其涨跌表现也是不同的。

这一次的棉花,我为什么敢看到3万?

棉花的主要功能是做服装的原料。

一方面,一件衣服用棉量比较少,也就用几两棉花,棉花占普通的衣服售价成本的比例并不高,比如一件衣服100-300元,即便用了1斤棉花,以3万1吨计算,棉花的成本也就是15元,只占300元的5%-15%,其实这300元的售价,更多包含的是商场利润、工人工资、物流、税费、房租、利息等。也就是说,棉花价格的涨跌对服装成本高低的影响不大,即使棉花涨一倍,一件衣服的成本提高也比较有限,最终体现在售价上也只是5%、10%最多20%的提升,这对买衣服的群体来说,抑制效应有限,该买衣服的大部分人还是要买,不太会在意价格的小幅上升,更何况买衣服也不是天天去买的,买者对价格小幅上涨并不敏感。这方面的原因给了棉花上涨的空间。不像鸡蛋、猪肉等商品,涨价在终端售价上会完全体现出来,消费者对涨价的幅度更敏感。

另一方面,棉花有一定的可替代性,但不是完全可替代。一件衣服可以用棉花做,也可以用涤纶化纤做,当然还可以用麻或其他的材料去做。现在很多衣服实际上是棉花和涤纶的混纺,棉花的成本高了,就少放一点棉花,便宜了就多放一点棉花,普通人穿在身上基本上感觉不出来。当然了,棉花和涤纶的质感毕竟是不同的,有些人就是喜欢棉质衣服,最好是100%棉花的,或是60%以上棉花的才要,涤纶化纤成分高的不要。棉花一定程度上的可替代性对棉花上涨空间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如果它是无可替代的,那么我预判的就不是3万了,而是5万,甚至8万。

其他的商品,比如大蒜、生姜、花椒等,作为调味品,在百姓和餐馆的食品消费中占的比例太小,人们对它们的价格高度不敏感。不管大蒜是几毛钱一斤,1块钱一斤,还是10块钱一斤,人们都只是吃那么一点点,在食品总支出中占的比例太小。就单单这个层面的原因,就可以打消大蒜大涨大跌的心理阻碍和支撑,在特定的供求关系和外部条件的作用下,大蒜价格翻倍甚至翻很多倍也是正常的,因为价格的上涨对消费者支出的影响不大,涨得不够多不足以抑制需求。

比如豆粕,它是一个具备大涨(涨百分之大几十、涨100%)的品种,但一般不会暴涨(翻几倍)。一方面豆粕在饲料中占的比重不大,在100斤猪饲料中,一般玉米占55斤左右,麦麸占30斤左右,豆粕只占15斤左右,因此豆粕价格的上涨对饲料成本的影响不算大,这方面的原因可以助推豆粕大涨。另一方面,大豆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品种,每年的产量很大,库存也不少,对美国、中国和南美诸国来说,大豆都有一定的战略价值,相对稳固的供求关系,相对平稳的生产和库存,使得它暴涨暴跌的空间较小。当然了,在种植面积下降、单产下降、库存下降、气候出问题等多方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豆粕起一波较好的涨势还是可以预期的。从某些层面来讲,豆粕和棉花的特性有些部分是相似的。

相反,还有一些品种,是不太可能大涨大跌的,比如大米。大米在百姓日常的食品消费中占的比例较高,其价格的涨跌对CPI的影响较大,不单是百姓对大米的价格比较敏感,政府也敏感。另外,大米的供应充足,水稻在我国的种植区域相当广泛,各地的水利设施都比较完备,旱了灌溉,涝了排水,基本都能保证水稻的生长和收获,气候对水稻收成的影响要比其他作物小很多,我国水稻每年的收获比较平稳,国家库存非常充足。大米的这些特性都限制了其涨跌的空间。
我们在投资一个商品时,应该对它的内在价值和特性做全面的了解,然后才去分析它的供求和外部影响因素。有些外部影响因素是很微妙的,比如工资涨了也会助推商品价格的上涨,因为收入增长可以减少人们对物价上涨的敏感度和抗性。棉花和大蒜价格的上涨,其中一部分助推原因就是农民工工资的上涨(成本助推)和市民工资的上涨(消费抗性下降)。

另外,很多人抱怨物价上涨厉害,实际上,物价的上涨远没有赶上工资的上涨。以前工资30元一个月,现在3000元一个月,涨了100倍了,而大米的价格涨了多少呢?以前买一辆自行车要存一年的钱,现在一个月的收入就可以买一堆自行车了。工资上涨快,物价上涨慢,这是物质日益丰富的表现,是经济发展的表现,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如果工资上涨慢,物价上涨快,那则是经济倒退了。

所以,不了解品种特性就做不好投资,不懂经济规律就不懂投资。若不懂投资,财富谈何增长?其实有些经济学家也不一定懂经济。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缺钱,那就应该注入钱。花缺水了,应该浇水,这样才能开得鲜艳。“复而不苏,回而不暖”,经济学家这么说,但他们可能不知道原因是什么。殊不知,苏的时候,暖的时候,价格早就上去了。哪里还轮到你去低价买大蒜、买棉花,低价买进其它商品呢?很多经济学家自己也懵了,不敢投资。其实抓住一个要领就好,缺钱引起的经济危机,注入钱就能有所恢复。货币大量进去了,通胀要起来了,逢低买便是。这么简单的分析方法,为什么一般人不去学呢?

《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由傅海棠口述、沈良主编,已经上市,详情请点击[url]http://www.7hcn.com/article/130482-1.html[/url]
《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由七禾网-期货中国网[url]www.7hcn.com出品[/ur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20:25:01 | 只看该作者
市场是可以预测的

我此次运作棉花期货,证明市场是可以预测的(包括之前运作大蒜电子盘,后来运作豆粕和大豆,甚至包括1991和1994年的种大蒜、1996年和1998年的养猪,都能证明市场是可以预测的)。当价格突破历史极限时,必有它的原因所在,那是严重的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导致的,供求严重失衡,价格就必须突破,只有走出大行情,才能寻找到新的平衡点,这时我们就可以大胆预测,从2万可以预测到3万。
但很多人都认为市场不可预测,市场还经常会出一些意外事件,也有人总是拿“偶然事件”、“意外事件”来为自己的亏损找借口。确实,市场是有意外事件发生,但什么叫意外事件呢?
没有预测到的事件才是意外事件,如果提前想到了,那就不是意外。提前想到了,后来发生了,那叫“应验”不叫“意外”。某个事件看上去是突然发生、偶然发生的,实质上还是要看当事人有没有提前预测到,只要提前预测到了,当它发生的时候就一点也不意外。
有人说,市场不可预测,意外之外还有意外,这只是借口而已,不去努力思考,不去充分考察,不去认真分析,当然无法预测,也无法防范“意外”。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做期货就是做未来,哪怕是做超级短线,也是在预测未来几分钟或几秒钟的行情。如果没有能力预测未来,那还是离开期货市场比较好,或者继续认真学习预测未来的方法,找到其根本性的原因。
如果播种面积减少了,单产也下降了,那么总产量减产就是必然,而不是偶然。
当然,预测市场牵扯到很多层面、很多问题,预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准确预测需要认真的态度、深厚的功力、和一定的勇气。预测市场,必须考虑当时的市场氛围,大部分人是不敢轻易转向的。预测市场,必须知道历史,了解一项商品曾经经历过的行情,必须知道供求,必须知道相关商品的比价关系,必须知道当下的经济环境和货币环境,必须对天气等所谓的突发事件有所预期。了解不全、了解不透,那是不能去预测、不能去操作的,只有全了、透了才能去预判,才能知道供求关系的“度”在哪里。只有充分准备了,才有资格去“敢想”。即便如此,想了之后,心里也难免会打鼓,因为未来是老天管的。话又说回来,虽然老天不太想让我们知道未来,但它总是会给我们很多预测未来的“线索”,我们想要预测未来,就必须站在老天这一边,必须知道如何搜集和分析“线索”,必须深刻理解何为“天道”。其实说到底,未来并不是我们预测出来的,而是老天告诉我们的。
播种面积减少了,即使单产不降低,价格也不会跌,如果单产真的下降了,就必然会涨,如果外部环境配合,则会大涨。
很多事情,可以提前三个月,甚至提前半年或更长时间去预期,要出现大涨或大跌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还需要哪些条件,当需要的条件真的出现时,你就能适应过来,而不是像其他人那样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惊慌失策、临场退缩、裹足不前,你能够知道接下来市场会往哪个方向走,或者你会知道当下的市场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你可以先埋伏,静等东风,东风一来,你预期中的大行情就启动了。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创造的。

做期货就是要打伏击,打提前量,否则就不是“期”货了,期货做的就是未来。做期货必须先知先觉,不能事后诸葛亮,凡是事后诸葛亮者,不可能赚到大钱。
我为什么不认同技术分析,就因为技术分析多半是事后诸葛亮。我们应该事先就通过严密的分析,预测行情要涨或要跌,并在低位买入或高位卖出,等涨起来或跌下去,突破的时候,就已经赚了不少了,即便是一次假突破,价格又回来了,也不会亏;如果是技术分析,只能是突破了跟进,对后续的行情又无法确定,价格一回调或反弹就会担心,就很容易被洗出来,甚至被“骗到”做反手。很多技术分析的“老师”说先轻仓试单,突破了加仓,再突破再加仓,我看是很危险的动作,因为加仓的成本很高,仓位也越来越大,价格一回调或反弹就会出问题。
做期货还必须有一个好心态,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勇气。一个人在打仗前可能有一个好的心态,对战局分析得也很好,但真正上了战场,就不一样了,战场上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干扰很多,心态变化了,甚至变坏了,就容易输掉战争。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看对行情赚不到钱,就是因为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多很多问题。
另外,即便你是做大行情的人,在平时也要少量参与市场,不能停止交易,这样才能时刻感受价格的波动,才能对市场的节奏有切身的感觉。俗话说“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练手生”,做交易,就要经常做,时刻把脉市场节奏,再结合充分的基本面分析,才更容易得出对的方向,才便于在大势到来之前,提前做好准备,才能在大势到来之时,有充分的敏感度,才能真正把握住大势,赚到心中想要赚的“大钱”。

做期货就是做未来,如果未来不可预测,那就不要做期货了,除非是做超级日内短线。当然,市场可以预测是有条件有基础的,我们应在可以预测的时候去预测,在不可预测的时候不要去预测。另外,以个人的能力,预测市场是有局限的,能够预测半年、一年内市场大概会怎么走就已经很厉害了,能预测两年、三年便是绝顶聪明了。像姜子牙能够预测几百年,那便是接近神一样的人物了。做期货,应该确立这样一个信念,即“未来的市场是可以预测的”。市场的性质是可以确定的,虽然不能每时每刻都确定,但在各种条件都具备了,综合分析后,可以确定的时候要敢于去确定,并敢于顺势而为。
要对行情进行分析、判断、预测,必须要有一个素质:看问题要实事求是,不能只评主观想象。发生一个事情,要了解它的根在哪里?要实事求是地研究、考察,能否看准,能否准确预测的前提条件是要客观、要全面,只有客观、全面,通过理性分析,才能推测、预期后来要发生的事情。能否具备这一能力,与一个人的学历、修养关系都不大,明白的人是少数,能做到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做实业和做期货是一样的,要有预测未来的本事,对未来的的判断不准一样要亏钱,只是实业的杠杆小,亏得慢而已。
人必须要有预知能力。不管是做投资,还是做其他事情,亦或只是过生活,都需要预知能力。预知能力越强,驾驭现在、把握未来的力量就越强,从而越能在物质和精神上有所获得。有人说未来是不确定的,预知未来是不可能的,我觉得这是极其消极的看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未来是可以预知的,因为任何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明白了事物运行的规律,就能预知它的未来。其实,宇宙中万事万物的运行都是有规律的,这就是天道,是天定下来的规律,人类完全有能力有智慧去认识规律、适应规律、顺从规律,当然了人类也只能去认识、适应和顺从,一切自以为是、自不量力地对抗自然规律的行为都会以失败告终。

不管多么坚定,心里有波动、受干扰都是正常的。做期货,做的毕竟是未来,一个人对未来的预测和判断,不管多么正确、多么坚定,还是难免会受相关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心理产生一定的波动。甚至可以这么说,期货交易者心里有波动是100%的,不管他的观点多么坚定,受干扰也是100%的,不管他的方法有多好。因为交易者即便洞悉了天道,明白了市场运行规律,也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行情、影响自身、影响其他市场参与者,比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有不确定性,天气有不确定性,在中国还有其他不确定性,比如白糖收储、棉花配额短期内的不确定性等。所以,哪怕我100%判断要涨,也会有所担心,因为有些东西可以预测,有些东西不可预测,何况100%要涨也不是一路涨上去,一定幅度的回调都是正常的(或是主力故意做出来的),何况有时候无法100%判断要涨,只能80%或者70%判断要涨,那怎么解决内心的担心和实质上的风险呢?只能通过资金管理来解决,就是不满仓,设止损。满仓操作,一个正常的回调可能就受不了,不设止损,万一看错了或是主力深度洗盘,就会受很大损失。
如果有90%以上的把握,可以重兵(50%仓位)出击,搏一把;有70%-80%的把握,可以战略性逐步运作;只有60%的把握,则最多只能打打游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19:32:32 | 只看该作者

此图一出天下殊! 长线暴利是期货皇冠上的明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19:24: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满盘红 于 2014-5-30 19:27 编辑



这个图不对,傅海棠也是在接近30000元高点出来的.
"2010年11月3日,棉花期货涨到29600所有的时候,价格有所停顿。因为我之前预判的价位就是30000,就在29600左右全部平仓了(1105合约)。这时资金已经到了1.2亿。
我29600平仓出来以后,棉花后来又涨了3000多点,这是我预判之外的,既然是预判之外的也就不该我赚,真的想去赚也会有很大的风险,因为在这个位置已经处在物极必反的区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19:21:31 | 只看该作者
29600平仓出来 赚到1.2亿

周一,9月20日,我早早地做好了准备,计算好我要买多少单量,在棉花1105合约以20600的涨停板价格挂单50%的单量。开盘价格在20450,一开盘,我的单子就全部成交了,成交了以后,价格有一点点下探,我就立马把剩下50%的单量建仓。
没过5分钟就涨停了。又是连续大涨。
棉花20000的价格似乎很高,其实不高。期货的价格就是如此,某些价格,你当时看是天价,回头看则是地板价。时过境迁,今非昔比,原来和现在是不同的,过去的黄历看不了,只能作为参考。要根据现实的情况,看现实的问题,原因不同,环境改变,其结果必然改变。

2010年国庆期间,我又出去考察。很多人做期货(包括我自己做期货的头几年),看盘的时候很有精神,聊起行情来很有精神,可是实地去考察、验证却不愿意,似乎出去考察是很累人的事,而看着K线则是很轻松的事。如果不出去实地考察,那么对行情的任何想法都只是空想,成功需要想象,但如果只有想象,那便是空想、假想、幻想,最终成功是靠干出来的。
看上去出去考察会比较累,但这一付出,可能会有百倍甚至千倍万倍的收获。
在办公室里想着涨或者跌,对错不好界定,在办公室里想着一个因素重要或不重要,那也只是自己想想而已,度很难把握。“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可能”发生的事情没发生,其结果常常事与愿违。只有出去实地考察了,才会有直观的感受,才能提高准确率,才能测量重要度。对农产品来说,实地考察尤其重要,因为作物长在地里,只有亲身看到了,摸过了,才能真正感受它的生长情况,预期它的收获水平。甚至有时候还可能遇到一个“天年”,即气候正常却突然单产增加较多或减少较多的年份,就是农民说的突然收重了或收轻了,没有明显的天气原因,就是老天的一次安排而已。比如20来年前,有一次山东的大蒜一亩地突然收了4000斤(正常年份只有2000多斤),后来20年都没有遇到过;比如2008年鲁西南济宁一带的大豆,突然一亩地收了600多斤,而正常年景亩产才300多斤;再比如2011年山东鲁西南济宁一带的玉米亩产700斤左右,到了2012年突然增产到1300斤左右,这两年都是比较正常的气候。
当然,实地考察不可能把所有的地方都看个遍,实地考察要有技巧性,要懂得选点,要以点带面,到有代表性的主产区、副产区重点考察。要充分了解农民心理的相似性,人们会随大流,要多种都多种了,要少种都少种了,要找到代表性的点,进行有效的综合分析。
棉花我一直是看多的,并且十分坚定。我之前已经多次去山东、河南、江苏等地的棉产区考察。这一次我决定去全国最大的棉产区——新疆看一看。
有些做期货的朋友讨厌假期,觉得假期停止交易后无所事事、非常无聊,或者觉得假期的持仓风险太大,而我则觉得假期是个资源。一方面,假期可以让我从交易的紧张情绪中缓解出来,第二方面,正确的单子经过假期的孵化,往往会以跳空的方式赚取利润(赚钱更快),第三方面,假期也给了我更多的时间去实地考察,进一步了解一个品种的供求关系,以及影响供求的各个因素的“度”到底是多少。
我没去过新疆,这次去新疆,全当是旅游了。我开车到济南,做飞机去乌鲁木齐,转机到库尔勒。库尔勒种棉花的朋友招待了我吃晚饭,酒桌上我们主要聊的也是棉花的基本面信息。聊下来的情况是:种植面积减少、单产降低。第二天,朋友帮我联系了一辆出租车,我花了1500块钱包下这辆车(司机很开心),两天时间,让司机拉我去种棉花的地方,哪儿的棉花种植多就去哪儿,不管是远还是近。
我们到了一个很大的种棉区,看到路边有积肥的农户,就停车下去和他打招呼。
“老乡,你们干活啊!”
“嗯,你哪儿的啊?”
“我是山东的。”
“到这儿干什么?”
“看看你们这边的棉花收成怎么样?”
“今年收成不好,减产严重,去年我这片地收了50吨,估计今年也就30吨。”(棉花还长在地里,下面的棉桃刚开,上面的棉花叶子还没落完,棉棵矮小,长势很不好。)
“你们这边的情况都这样吗?”
“普遍不好!据说北疆那边更严重!”(他在北疆有种棉花的朋友)
路上又问了几个地方,情况差不多。
当然,去新疆考察,也是对非凡自然的亲近,以及对非凡文化的瞻仰。当我看着100多公里的戈壁滩,没有一个人,其开阔壮美是中原地区任何地方无法比的。一个人,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会感受到自然力量的伟大和自我能力的渺小。

10月中旬,价格涨到24000。10月14日外盘涨停,10月15日,外盘亚洲电子盘高开冲涨停,国内棉花只是略微高开,高开后还低走,外强内弱非常明显。根据我多年的经验,预想可能有主力机构知道外盘晚上要跌,所以提前出货(很多次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于是,我就在15日当天全部平仓。
10月15日内盘棉花微跌收盘,而外盘棉花跌停收盘。
下一天(10月18日),我早上看到外盘棉花跌停,暗喜前一天平仓平对了,因为我依然看多棉花,所以如果内盘棉花低开很多,便是买入机会。结果内盘棉花以23330跌停板开盘,有800手封跌停,我就挂1000手,价格比跌停板高10个点,等一开盘,我就下单,以跌停板成交800手,另外200手也以高一两个价位成交了。我记得当时我在跌停板买入的时候,期货公司的同仁过来和我说“看着你的单子,真是吓人,跌停板敢买进,而且一次买这么多!”
这么便宜的价格当然要尽快买进,要和别人抢单子,这800手单子抢不到,以后想这个价成交就不可能了。这一次换手,我吃到了1000点左右的价差,没少赚钱。后面价格涨上去,我的利润多了不少,逐步又加仓700手。
期货盘子的阴谋诡计太多了,关键的时候我们必须识破它,内盘外盘都是有诡计的,有时候主力还利用内外盘的联动来迷惑散户。
那段时间刚好遇上我母亲66岁大寿,我就回去给我母亲庆寿,我请了三个剧团,唱山东梆子,连唱了12天,只要母亲开心就好,就当是给母亲尽点孝心。
给母亲庆寿的这半个月时间,我每天都在农村家里(嘉祥县付庄村)和济宁之间来回跑,没有太多时间关注行情。当时现货的价格比期货还高,在我的预判中棉花能涨到30000。那时我持有基本的仓位,每天早上还做十几分钟的短线(做完短线赶回农村家里),当时的状态出奇的好,几乎每天短线都能赚30-50万。

2010年11月3日,棉花期货涨到29600所有的时候,价格有所停顿。因为我之前预判的价位就是30000,就在29600左右全部平仓了(1105合约)。这时资金已经到了1.2亿。
我29600平仓出来以后,棉花后来又涨了3000多点,这是我预判之外的,既然是预判之外的也就不该我赚,真的想去赚也会有很大的风险,因为在这个位置已经处在物极必反的区域了。
棉花涨到29000多的时候,山东魏桥(全世界最大的纺织企业,棉花市场的风向标)每天上涨1000元收购棉花,连续几天,价格抬高了三五千,后来跌了,它又不要棉花了,宁可降价3000卖出。魏桥也在这里掺和,把其他企业都绕晕了。我感觉里面应该是有猫腻的,多头主力中应该有人是有背景的,他联合某些现货企业造势,便于自己出货。另外,据说国家20000左右抛储的时候,某个企业以11000左右的价格就把货拿走了,后来说是电脑出了问题,电子竞价系统出错了,11000被拿走了也就算数了。
11月中旬,随着国务院发话打击过度投机、交易所提高手续费等利空的逐个亮相,棉花价格就暴跌了。


《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由傅海棠口述、沈良主编,已经上市,详情请点击[url]http://www.7hcn.com/article/130482-1.html[/url]
《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由七禾网-期货中国网[url]www.7hcn.com出品[/ur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19:20:58 | 只看该作者
事物往平衡发展是必然而不是偶然

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但任何事物追求平衡,往平衡点发展是必然现象而不是偶然现象。如果事物向平衡点发展只是偶然现象,那么任何事情都将不可预测。事物在某一个点、某一种状态下,往一个方向发展,这是必然过程,任何事物想要长久,就必须保持相对平衡,不能总处在不平衡之中。一段时间不平衡了,必然要往一个方向发展乃至实现相对平衡。

当然事物的状态必须达到一定的度,才会有强劲的动力向一个方向必然发展,有时候人们感觉它极端了、不平衡了,要向一个方向发展了,可能这个度还没到。在夏天的时候,今天热、明天热、后天还是热,度没有到,只会继续保持或延续,度到了,才会从热转凉。这就需要我们找准切入点。

在特定的供求关系下,如果求的分量很重,而供的分量很轻,则现在的价格必然不能维持平衡,价格必须往上走才能实现新的动态平衡。当求的力量越来越强,有一种喷发而出的感觉时,价格就会在短期内(几天内)急速向上运动,以此迅速打破累积已久的供需不平衡。

这是指一个特定时点,特定供需情况下,用价格调整的方式实现的动态平衡。另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平衡,则是把时间拉长,从长时间来看,供应有时候多,有时候少,需求有时被激发,有时被压抑,价格有时高,有时低,但如此循环、波动地运行下来,最终实现的是一个整体的大平衡。也就是说,现在供应少了,不会永远少,现在需求被压抑了,不会永远被压抑,现在价格高了,不会永远高,否则整体上就无法实现平衡了。

因此,从某个时点来说,价格有向着“实现特定供应分量和需求分量”的相对平衡价格点发展;而从长远来看,价格又有着高低循环、震荡趋势循环的周期运行特征。

当然,价格往一个方向的长期运行或短期爆发,都需要很多条件的配合,否则周期不到、力量不够,价格是难以单方向运行的。不同的品种,有着不同的特点,影响它供求的因素不同,自身价格的运行周期也不同,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当波澜壮阔的趋势行情来临,或是价格在某个点爆发时,又应把它看作是正常的现象,这只是一个大平衡周期运行的必然,和一个动态平衡点需求的必然,我们要做的只是提前分析、提前准备、打有把握之战。

而在2010年9月中旬,由于棉花的需求力量已经喷发,而供应仍然缺少,价格往一个方向变动的动力已经足够,因此它的价格必然在短期内向上发展。这就是买入的切入点。

《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由傅海棠口述、沈良主编,已经上市,详情请点击[url]http://www.7hcn.com/article/130482-1.html[/url]
《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由七禾网-期货中国网[url]www.7hcn.com出品[/ur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19:20:24 | 只看该作者
棉花价格将喷涌而上

9月17日,19600平仓后,我虽然期待着棉花短期能有个回调,然后再低价买进。但想着之前的强劲势头,总觉得有点不踏实。
于是,周六周日就开车去山东德州,还有周边的河北农村调研。
我星期六早上5点就起来,去德州的主产区。上午10点左右,我到了武城县一个农村。在路上也没看到什么人,于是我到一个村里的小卖部,里面有几个人在聊天,我买了一盒“泰山”烟(小卖部里的好烟),打开后递烟给小卖部老板、还有边上一个男的,我问道:“大哥,今年棉花的收成怎么样啊?”
小卖部里还有一个妇人,她带着小孩,小孩手里拿着零食正在吃。还没等那个男的回答,这位妇人就“抢答”了:“今年的棉花‘超级不好’!”
我一听,坏了,不只是“不好”,还是“超级不好”,“那产量呢?”
“减产得可厉害了,差不多少一半呢!”这位妇人很热心,说起棉花也很来劲。
“棉花的质量好不好?”
“不好,雨水多,淹的。”
“质量不好的话,那价格多少呢?”
“你还别说,虽然质量不好,这棉花4块一二毛还没人卖,他们说能涨到5块!”
她说5块的时候,我心里惊了一下。我想如果现货涨到5块,那期货棉要24000多了。这时候我心里就有点后悔了,为什么19600的时候就平出来。

注:从地里收上来的是籽棉,纺织厂用的是经过加工的皮棉,棉花期货合约对应的是固定规格的皮棉,100斤籽棉加工成皮棉大约是33斤-40斤(不同品种、不同时期、不同含水量的籽棉加工后获得的皮棉量略有差别)。

中午的时候,我到了武城和夏津交界处的一个小镇,那里有几个收棉站,卖棉的小贩很多,公路边棉贩的柴油四轮车停在一起,一排一排的。刚好是中午,我就决定在这儿吃饭,方便打听,走村串巷收棉花的商贩们掌握的信息比较全面、更综合一些。我就走进路边的一个小饭店,果然看到四个收棉花的小贩,我看他们的桌上只有两三个菜,就走过去递上烟,“老乡,你们收棉花的呀?”
“嗯,我们收棉花的,你哪儿来的呀?”
“我从济宁过来。”确认了他们是收棉花的商贩,“老乡,今天我请你们吃饭!”
我让饭店的老板加八个菜,要一箱啤酒,又问老板有什么白酒,30元一瓶的不行,40元一瓶的也不行,最好的是70元一瓶的,那就上两瓶70元的白酒。
看到我“无缘无故”请他们吃饭,这四个棉花小贩有点“傻眼”,于是我就先把单买了,把钱给了饭店老板,他们就知道我是“真心”请他们吃饭了,就聊上了。
“我没别的意思,就是想和你们聊聊今年棉花的收成怎么样?”
“普遍不好!”
我一听,和我考察的情况差不多,又问“河北那边呢?”
“也是这样,减产!”
“减多少呢?”
“一亩地减200斤籽棉。”
我心里估算着,这可是单产30%的减产,又是普遍现象,再加上种植面积的下降——可不得了了!
“那价格怎么样?”
“价格上涨得厉害,河北那边的棉农说能涨到7块钱呢!”
7块钱?真的涨到7块钱,那棉花期货可要涨到3万以上了!

在我们吃饭的过程中,有一个收棉站的老板也进来吃饭。小贩们和我说“他是收棉站的老板,你去问问他吧,他了解的信息更全面。”
于是,我就走过去,迎上笑脸,递上烟,“老板,你是收棉花的吧。”
他推开了,“我不抽烟,你哪儿来的呀?”
“我山东济宁来的。”
“哦,济宁啊,那是半个老乡了,我在济宁读了四年书。”
“哈哈,那真是老乡了,你今年收棉花的情况如何啊?”
“棉花少,不好收,现在是有多少我要多少!”
“那价格呢?”
“开盘涨停,最低25000!”
(我想他说的应该是棉花现货电子盘的价格。)

我又去周边的农村实地去看,也到了河北产棉区威县、邱县的农村。考察下来的情况一样,那就是种植面积下降,单产下降,棉贩子高价收棉,大家对棉花的价格预期都在25000以上,有些甚至看到28000、30000、35000。
看来这次我19600平仓出来,又犯了一个大错。
于是我在开车回济宁的路上就做好了计划,周一集合竞价就挂涨停板买进!(不然就买不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19:19:38 | 只看该作者
贪心换手 错过上涨 坚决追进 成功大赚

春节前一个月的下跌,我估计和企业间、民间资金的结算有关系,春节一过,资金就会宽松,棉花就会恢复上涨。另外,春节期间服装的销售量通常会比较大,春节后服装企业的订单会促进棉花的上涨。
于是我在春节前几天几乎满仓买进(2010年春节前,我开户的期货公司保证金提得很高,棉花期货收25%左右的保证金),一过春节,棉花大幅高开,我的资金很快就赚回不少。3月4月5月棉花的上涨比较稳,每次回调和震荡的幅度都比较小,每次上涨则是步步推进。我的资金也就不断地创新高。
做棉花的时候,除了常在周边的产棉区走动、考察外,我还密切关注影响棉花价格的各个因素,也通过种棉花或经营棉花生意的朋友了解及时可靠的一手信息。2010年春天气候反常,寒流一来短期内会降温十度以上,不利于棉花的生长。棉花长势本来就不好,到了5月中下旬,新疆还下了一场大雪,棉花冻死一部分冻伤一部分,新疆棉花单产下降已成必然(当时补种一些,但补种的棉花必然会因为“积温”不够而导致单产下降)。我还了解到山东德州地区2010年棉花种植只有155万亩,比2009年减少32%,是十一年来面积最少的一年。当年国家发布的信息比较温和(对减产的预估相对少一些),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国家也没有错,因为它的意图是稳定物价,稳定物价有利于社会和谐)。要了解真实情况,要么自己去实地考察,如果无法实地考察,则要有真实可信的信息渠道,而面对庞杂的媒体信息和市场消息时,一定要有相当强的辨别力,心里要有数,要知道哪一个信息的可靠度高,哪一个信息是不能听的。如果对信息有怀疑,则要想办法核实。

注(我国棉花主要产区):棉花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一种多年生、短日照作物。经长期人工选择和培育,逐渐北移到温带,演变为一年生作物。春季(或初夏)播种,当年现蕾、开花、结实,完成生育周期,到冬季严寒来临时,生命终止。目前我国棉花种植带大致分布在北纬18-46度、东经74-124度之间。产棉省、市、区有22个,棉田面积在40万公顷以上的有7个(新疆、河南、江苏、湖北、山东、河北、安徽),在10万公顷上(不到40万公顷)的有4个(湖南、江西、四川、山西);其他的各省、市只有教零星的种植。产量最高的是新疆(现在除了新疆以外其他的棉区种植面积都在逐年萎缩)。
注(我国棉花生长周期):我国大部分地区棉花的生长周期为4月播种期(清明-谷雨),长江流域棉花在4月上旬播种,黄河流域一般在4月中旬播种,新疆一般在4月15日-25日之间播种;5月苗床期(立夏-小满),苗床期是指棉花从出苗到现蕾,长江流域4月下旬至6月上旬,黄河六月4月底至6月上中旬(棉花苗期为营养生长期,影响棉苗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低温可造成棉苗弱小,抗逆性差,发生病害、死苗或晚发“小老苗”出现);6月(芒种-夏至)蕾期,棉花蕾期是指从现蕾到开花期间,一般在6月上中旬到7月上旬;7月-8月花铃期,花铃期是指从开花至吐絮这一段时间,时间一般是7月上旬到8月底、9月初(又分为初花期和盛花结铃期,棉株对水反应敏感,如水分失调,代谢过程受阻,可能导致大量蕾铃脱落,并引起早衰,严重影响棉花生育进程);9月-10月吐絮期,此期为枯霜来临、生育结束的一段较长的时间,一般在8月下旬、9月初开始吐絮,持续70-80天,是棉纤维生长发育的主要阶段。

7月初,在远月棉花(棉花1101合约)16600左右的时候,我全部平仓。我之前的盈利也出过一些资金,买了写字楼,7月初我平仓后,就去忙装修办公室的事情。我当时觉得棉花远月合约在16600的时候走势比较弱,想出来以后,等价格低一点再买回来,我平仓出来后,价格跌了一些,感觉出来是对的,等跌到16300的时候,我就专门去搞装修的活了,没去看行情。那一波棉花跌到16000多,然后重新开始上涨,等我看到的时候已经16500了,我当时想16300我没有买,16500好像有点高了,等等吧,结果就错过了买入的良机。价格稍微盘整一下就往上涨了,一下子突破了17000,我一直在犹豫,等待回调再买入,都只是小单在试,没有正式买入。然后,价格就一路上涨到了18000。
8月中上旬,德州又出现了大范围的持续强降雨和连阴天气,导致部分棉花蕾铃脱落,即将开裂的底桃霉烂变黑,棉花的产量和质量都大打折扣,预计亩产将减少20%左右。这类消息的释放,进一步促进棉花的上涨。
我从16600平仓出来,一直到18000,棉花价格涨了很多,而我却没有赚到钱,原因就是太贪心了,想要换手拿更低的价格,想赚更多的钱,而实际上却没有在价格起来的时候追进,导致错过了这一段行情。
棉花到了18000,此价格已接近历史最高价,在恐高症的心理影响下,大多数人不敢看多和追高。

那时,我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含水分较多的僵瓣棉在地头上就被人以4块钱一斤的高价收走了。这个价格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实在是历史之罕见。而且棉贩子似乎有点“饥不择食”的感觉,僵瓣棉还没经过晾晒,他们就很猴急地高价抢购了。
注:僵瓣棉是指棉铃在生长过程中遭到霜、病虫害、形成纤维大多不成熟而僵结的棉花。
在特定的时间,在特定的供求关系下,价格上涨才是对的,不涨反而是不对的,只有涨了才能达到新的平衡。如果价格不涨,对消费的压制依然不够,生产积极性的提升依然不够,只会导致供求更加失衡。

做期货,就是要找价格必然上涨或必然下跌的爆发点。当僵瓣棉别人都抢着要的时候,表明购买者的欲望已经大大地起来了,储存者的欲望也起来了,他们4元存的棉花涨到4.5元了,这会促使他们去收更多的棉花,而生产者、销售者则会因为有人抢购而不急着卖了。买的人越贵越买,存的人越贵越存,卖的人越贵越不卖。如果存的人或卖的人4块就卖了,价格涨到4块5的时候就会后悔,后续就不卖了,等5块再卖。所以当价格突破历史新高的时候,趋势明朗了,信心起来了,向上的力量就大了。

看到这条消息,我非常重视,因为我看到了“买劲很大”,行情似乎有马上起来的气氛。
我了解棉花这个市场,看见现货市场的动静有点反常,又结合2010年棉花播种面积比2009年再次下降,国家也没有多少库存了,而需求还在上升,另外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已经散去,人们对经济的信心基本恢复,而之前放出来的大量货币还在市场上。我想尽快买入棉花,但我还要核实一下现货市场的动静是否是普遍的。
我有个朋友办了一个网站,有几个会员是新疆库尔勒的,据我所知他们种了很多棉花,对棉花非常了解,就通过朋友找到其中一个会员,问他新疆那边的棉花情况如何?他说那边的棉花早就被各路收购商划块高价包掉了。和我一起做期货的朋友,他有个亲戚在东营是棉花大户(种了几十亩棉花),我又赶紧向他打听,他说他今年的棉花收成不好,减产比较多,但有个棉贩子打包票说“别人出什么价,我也出什么价,甚至可以比他们给更高的价,你的棉花我全包了,不能卖给别人!”,棉花还没收下来就付了定金。
我综合判断下来,棉花的行情马上要爆发,上涨的能量太大了,不可能被压住,我预计三天内棉花必涨。8月31日,已经快收盘了,此时不买就要错过大好机会,于是我就果断买入1105合约,18000左右买进去,开仓1000手。
第二天,没有涨也没有跌,价格就在18000附近震荡。
第三天,棉花期货涨停,连续三个大涨。价格就一路上去了。
我买了不久,棉花就涨了近2000点,这一回我大赚了一笔。不过我感觉短期内上涨太快太多了,可能会有回调,为了保住利润,也想着能在更低的价位买入,我在一个周五(9月17日),19600平仓出来。(后来证明,这次平仓想要赚点差价又是错误的动作。)

《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由傅海棠口述、沈良主编,已经上市,详情请点击[url]http://www.7hcn.com/article/130482-1.html[/url]
《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由七禾网-期货中国网[url]www.7hcn.com出品[/ur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19:18:50 | 只看该作者
资金增长到1300万 回撤到800万

2009年国庆期间,我开车去山东德州/聊城、河北威县/邱县等地考察。
在德州市夏津县和武城县,我看到大量的农民拔掉棉柴(棉杆子),翻地改种小麦。如果秋天不种小麦,第二年春天还能种棉花,而如果种上了小麦,第二年就种不了棉花了。于是我预计2010年棉花的种植面积还要下降。

在聊城市高唐县县城以南的柏油路边,我在棉地里看到两个农民,就停好车,跨过沟,递上烟,和他们交谈。
“老乡,干农活啊。”
“你哪儿来的?”
“山东济宁”
“干啥的呢?”
“来看看棉花。拔棉柴啊?”
“不种棉花了,种棉花不行,拔了棉柴种小麦。”
“你们村都这样吗?”
老乡四处指了指,“你看看这一大片,灌上水的地,都要拔掉棉柴,改种小麦。种小麦赚钱,种棉花没钱赚!现在打一天工100多,一个家庭妇女干一天小工还六七十块呢。”

当时棉花期货的价格是14000-15000,棉花是费时费工的作物,而农民工的人工工资涨得厉害,这个价格根本不足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反而还进一步促进了农民改种其他农作物。

我一路持有棉花,国家抛储,使棉花在8月份有一个短暂的回调,到了9月份棉花就一路上涨,一直到年底。这一波上涨,涨到了17000多,我单子拿得比较牢,中间换手过,随着资金的上升也加了一些仓。在2009年底的时候,我的资金到了1300万左右,有1000手单子,这是我第一次运作1000万以上的资金,感觉自己有瓶颈还需要突破,果然接下来资金就回撤了。2010年1月棉花从17600跌到16000左右,我的资金从1300万下来,跌破了1000万,最后到了800万左右。当然,我不怕它暂时的下跌,我等着它上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19:18:19 | 只看该作者
13000买入棉花期货

明确了棉花必涨的观点后,我从大蒜电子盘50万、50万不断出金的时候,在5月中旬,在棉花0909合约上,价格13000左右的位置就开始布局了,当时做期货的朋友很少关注棉花,都感觉棉花的波动太小、活跃性也不好(主力合约只有5000手持仓),认为它不会有大的盈利机会。当时9月合约是主力,成交才几千手,成交不活跃,一般挂单都是十手、二十手。我就慢慢进去,20手、30手、50手慢慢成交,一直做到300手、500手持仓,后续还有一些倒仓、加仓的操作。
棉花的单子13000做进去之后,价格波动很小,基本上就是在13000上下。我当时就想最坏的情况跌到12000,也不过跌1000块钱(如果当时真的跌到12000,我还会加仓的)。我坚定地认为:国家不让棉花涨的话,未来的棉花就可能要“绝迹”了,没有人会继续种。这种情况不可能维持下去。
随着棉花的出苗,各种信息出来,网上说,虽然今年棉花播种面积下降了,但棉花的长势很好,单产会提高,单产的增加应该会弥补播种面积的下降,从而使棉花的总产量和去年持平。我看了这样的信息,不以为然。刚刚出苗长得好,不等于收获的时候也好,具体收成好不好还要看后续的生长。
我生活在农村这么多年,有一个经验在我的记忆中是非常深刻的,那就是:当一种农作物播种面积大增的时候,当年往往是丰收的;而当它播种面积大减的年份,单产反而会很低。这样就导致总产量多上加多,低上加低。我感觉这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虽然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样的事情一定会发生,但至少可以预期。我在2009年就预计当年棉花的单产也不会高。

整个五月六月棉花期货基本上是横盘整理,一直到了七八月份,才真正开始上涨。其实棉花就长在地里,种了多少棉花一看就知道了,比去年多还是少估算一下就明白了,长势比去年好还是不好,观察一下就了解了。所以越接近收获或新季上市的时候,能够预判到棉花要上涨的人就越多了,特别是一些从事棉花生意的人,还有专门研究农产品价格的人,在七八月份闻到了棉花要上涨的味了。他们的资金的介入,就慢慢推动了棉花的上涨。实际上,不只是棉花,任何农产品,只要是减产较多,价格的强劲上涨往往开始于收获季节。
但是价格还没涨多少,或者说只是有了一个上涨的苗头,国家就开始拍卖了,陆陆续续地拍卖了260万吨左右,相当于2008年的收储量基本上都放出来了。刚开始拍卖的时候,价格有所回调,但后续的拍卖根本压不住价格,因为货本来就是缺的,地里长不出那么多棉花,价格本来就是要涨的,抛储只能暂时压住价格或是减缓价格的上涨,但想要改变价格的运行方向是不可能的,除非抛储1000万吨。
就我的理解而言,国家的收储和抛储有国家的意图,总体上来说就是要平抑物价,确保经济运行的稳定和社会运行的稳定。从这个角度来说,是非常正确和值得肯定的。只不过收储的时机、抛储的时机掌握不好,定价掌握不好,对社会的供求可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导致后续的供求失衡进一步扩大。
2009年国家对棉花的抛储,我个人认为是不恰当的。棉花价格本来就低,棉农的生产积极性很低,当年的播种面积下降了,减产是必然的,这个时候不应该用抛储来压制价格,而是应该让价格有一定幅度的上升,比如涨到20000-25000,这样棉花和其他农作物相比才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可言,棉农才有生产积极性,也就能使2010年的棉花种植面积上升,使2010年棉农对棉花的维护更精心。即使要抛储也应该在价格涨到20000的时候才开始抛,而不是价格刚有上涨的苗头就抛了,这其实是抛储部门的人员对2009年棉花播种、生产等方面因素的忽视,对2010年提升棉农播种积极性重要程度的忽视,对社会各个环节对棉花需求(不只是包括正常的需求,还包括中间商储存需求和投机商囤货需求)的忽视。这样的压制,形成的只是暂时的价格下跌,和暂时的价格慢涨,但为未来的暴涨却埋下了隐患。
国家的抛储使得收获季节籽棉的收购价格没高多少,棉农的生产积极性本来已经被打击好几年了,2009年还是没有好的效益,积极性继续被打击,当时我预计2010年棉花还要减产,心里挺高兴的(因为如果2010年再减产,后续价格就要大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19:16:49 | 只看该作者
实地调研 综合分析 棉花必涨

我在预判棉花要上涨之后,花了较多时间和精力关注、打听棉花现货各方面、各渠道、各层次、各群体、各链条的情况,并且自己也开车去了周边产棉区,还有山东德州、河北等地调研。

棉花价格在13000左右一吨的时候,很多人根据棉花前几年历史价格的波动特征,认为涨不上去了,而且国家号称有500万吨左右库存,所以棉花应该要跌下去,不跌下去也不该涨上去。
而我发现这个13000的价格,十年前就到过,在2003年2004年的时候甚至还到过19000呢!农民工资十年前15块一天,2009年已经涨到80块一天了,涨了4倍以上;小麦十年前是4毛左右一斤,2009年已经9毛一斤了,涨了1倍多;玉米十年前3毛5左右一斤,2009年已经8毛一斤了,也涨了1倍多;其他农作物价格的上涨,使得种棉花的比价效益越来越不合算,这对棉花种植造成严重打击;同时棉花又是费工费时的农作物,种同样面积的棉花要比种小麦和玉米多花2-3倍的时间精力去劳作和维护;十年前小麦、玉米、棉花都是人工作业,2009年小麦和玉米的机械化作业程度大大提高了,而种植棉花,基本上还是要靠人工作业(棉花要分几次采摘,如果用机械化一次性采摘,则会造成较多的浪费);黄河流域的棉花春天的谷雨前后播种,直到十月份还在忙,这一期间农民都不能离开(不能出去打工),播种、覆膜、整枝、打叉、除草、打药、治虫、施肥、灌溉、采摘(采摘还得分几次收,不像玉米小麦一次性收完了事。棉花的收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8月开始,一直到10月,三个月都要摘棉花。)。
棉花的价格还是十年前的价格,而小麦玉米的价格都已经翻倍了,种棉花又费工费时,经济效应已经大大落后。棉花平均一亩地收籽棉500斤左右,合着国标328棉花13000一吨的价格,籽棉大约是2块7毛一斤,一亩地的毛收入是1400元,成本800元左右。种玉米和小麦可以种两季(一年两熟,一季小麦、一季玉米),一季小麦500公斤左右,一季玉米也是500公斤左右,按照平均9毛左右一斤来算,一年的毛收入有1800元,成本不到800元。这么一比,棉花的经济效益就差很多了!
另外,农村的农民出去打工的很多,农村基本上也没有闲余劳动力了,叫一个农村的家庭妇女干一天活少说也要给50块。谁还愿意种棉花呢?
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又让所有的商品都泥沙俱下,籽棉在2008年还跌到过1块8毛一斤。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很多棉花副产区能改种其他作物的都改种了。根据我2009年春天实地调查的结果来看,副产区的种植面积急剧下降,至少下降30%。而主产区则有所不同,因为某些主产区的土地是盐碱地,种植其他作物收成差,棉花耐盐碱,所以只能种棉花,在地力原因的限制下,主产区也减产了20%左右。综合来看,主产区、副产区棉花的种植面积总体下降25%左右(种植面积下降,单产也很可能下降)。

在如此利多的基本面面前,为什么还有很多人看跌呢?
一方面因为棉花过去几年的价格运行空间形成了人们对棉花价格的“固定思维”,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国家有库存500万吨,这个数字吓不吓人呢?很吓人!
当时中国棉花一年的产量才700万吨,乍一看,这500万吨的库存都快接近1年的产量了,有人觉得即使减产再多这些库存一释放,市场的供应还是充足的,因此13000的价格不会再涨,甚至反而应该跌一点才对(当时很多人还没从经济危机中缓过气来)。
但如果棉花维持在13000的价格,从长远来看就没有人愿意生产了。当时国家的收储价就在13000左右(2008年金融危机国家以12600的价格收了272万吨棉花),这个价格根本就没有吸引力。如果农民都不愿意种棉花了,国家的库存再多也用不了多久。
金融危机后的国际大环境最明显的就是各国央行都注资增发货币,美其名曰“量化宽松”,其实就是开动印钞机印钞票而已,当然中国也不甘示弱,迅速推出了一个4万亿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4万亿虽然在数量上和细节上值得探讨,但该政策总体上是非常正确的,没有这个政策,那么中国就真的要经济危机了)。如此,全球的流动性必然增加,未来的购买力将大大增强。在2009年上半年,还有很多人处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即使了解到货币增发的严重性,也不敢预期价格的大幅上涨,当时经济“V型反转”、“L型萧条”、“M型衰退”、“二次探底”等各种各样的言论大打口水仗,经济学家们嘴巴上舒服了,但绝大部分企业和老百姓脑子里可被他们弄糊涂了。我当时就明确了简单的一点,物质还是那么多,突然一下子多了那么多货币,结果必然是价格的上涨,只是涨得快还是慢的问题,只是涨得顺畅还是曲折的问题。
虽然2008年国家收储了272万吨,但在所谓的金融危机时期,人们的吃穿消费也不会变少,生产量少了,库存的消耗是很快的。另外,2008年收储的量比较大的核心原因并不是当时市场的货太多了,而是因为中间商怕价格下跌,把货给了国家,是中间商去库存的结果。中间商怕价格下跌去了库存,等价格上涨了他们必然要增库存,增库存的需求又是一个巨大的潜在需求。
所以,我当时的判断是棉花必涨,今年(2009年)不涨,明年涨;如果今年涨多了,那么明年少涨;如果今年不涨或者涨少了,那么明年将要暴涨(今年不涨或涨得少,农民的播种积极性依然很低,明年的产量还是不行,那么棉花的供应就要出大问题了)。
该涨的东西涨得晚一天,能量就多一天,后续上涨的力量会更大。就像酒一样,多“陈”一天多一份酒味,多一份香气。该涨的时候不让涨,压着价格的时间越长,后续的爆发力就越大,不少商品的牛市,其中至少一部分价格上涨是被政府压出来的。如果2009年让棉花涨到2万5,或国家的收储价不是定在12600而是定在2万或更高一点,棉农就有积极性了,2010年就不会涨到3万5了。
该涨的东西先涨比后涨好,如果不让先涨,那后涨的涨幅更大,对稳定物价和社会消费的影响更大。囤积居奇有利于平衡物价,如果有人先囤积一部分,然后在价格涨一些上去后卖出,是有利于后市的。为什么这么说?价格在上涨初期,囤积者的买入会让市场供应更加紧张,价格上涨更快一些,这可以促使生产者加大下一期的生产投入,也可以适当打压消费群体的消费量,如果缺货却不让涨,或者用抛储的方式压价,则会让本来就缺的东西被大家低价买走了,消费掉了,生产积极性上不来,等缺货越来越严重的时候,价格只会暴涨。而有人先囤积一些则可以让当期消费量减少一些,并在价格涨一些上来之后,囤积者有利可图了就会慢慢把货放出来,适当抑制价格的上涨,这时生产也跟上了,有利于促进商品的持续供应。让价格的适当上涨或下跌好于商品的奇缺或供应过量。


《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由傅海棠口述、沈良主编,已经上市,详情请点击[url]http://www.7hcn.com/article/130482-1.html[/url]
《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由七禾网-期货中国网[url]www.7hcn.com出品[/ur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19:15:50 | 只看该作者

朋友嫁女儿 我发现棉花的投资机会

我们常常发现越富的人越容易赚钱,越穷的人越赚不到钱,但也有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富人也有“破产”的时候,穷人也有“翻身”的时候,这就是物极必反。
自然界总有物极必反的事情发生。
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很大的时候,其单产往往也是高的,总产量就会很高;而在播种面积减少很多的时候,其单产往往也是低的,总产量就会巨幅减产。所谓越少越少,越多越多,俗话说:行船偏遇顶头风,屋漏偏逢连阴雨,越渴越给盐吃,黄鼠狼专咬病鸭子,事情总是从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发展。除了农民积极性的原因,经济和货币环境的原因,老天总会再出一些气候的原因或是突发事件的原因,导致供应多上加多或是少上减少,让事物处在一个极度不平衡的极点,于是物极必反就会发生。
当播种面积减少的时候,人们总是一厢情愿地期待单产能高一点,但出现的事实往往是单产也是低的。
2009年和2010年的棉花便是如此。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大蒜电子盘太不公平,甚至很危险,我要不是不停地取钱出来,恐怕赚的700万都会打水漂(当时我发现,放空的是主力,做多的是散户,比如很多蒜贩子就去做多了)。幸好不停地取钱出来,才有了600万的利润用于后续的投资(还有100来万拿不出来了)。因为当时电子盘不能做了,我就回到期货市场,开始做棉花。
我为什么会关注棉花期货呢?我小时候种过棉花,但棉花这个品种在期货上我是从未做过的。不过,我在2005年开始就对棉花有所关注,因为它的价格相对其他农作物越来越低(其他的在涨价,它不涨)。
而2009年着重关注棉花,还有一个小故事。
金融危机后,2008年秋天11月。村里有个好朋友的孩子结婚,我去帮忙。那个朋友还有个大女儿,已经出嫁了,嫁到了嘉祥县西北面老僧堂乡,她也回来喝喜酒,同时过来的还有她的婆婆。
因为我有个奇瑞车,朋友就叫我开车送她女儿还有女儿的婆婆回去。我当然是义不容辞了。
我知道嘉祥县老僧堂乡有种棉花的习惯,同时也还了解到金融危机后籽棉跌到了很低的价格,我又预判在货币大量放出之后通胀不可避免,心想着棉花可能有较大幅度上涨的机会,就在路上问:“今年你们那儿棉花地留种情况咋样?”(山东济宁一带种棉花,是年前隔行种小麦,小麦收获之前在留的空行里种上棉花,棉花出苗后小麦就收获了,两不耽误,在农村这叫“套种”或“复种”,以此提高土地使用率。)
婆婆回答说:“棉花不行,没人留种了(意说棉花减种严重)!大家都少留地了。”
她说没人留种了,我就来劲了,“那你留了几亩?”
“我留了4亩。”
“那去年呢?”
“去年8亩。”
我寻思着这可是减产一半啊!这只是个个例还是全面如此呢?其他地方的种植面积是否也大幅减少呢?如此,在这次送她们回家的路上,我开始重点关注棉花,着手研究考察。

2009年初春,又有一个邻居嫁女儿。又让我帮忙接送宾客。
男方迎亲的来了三个人,一个取亲、一个放炮、一个抱鸡(这是济宁的迎亲风俗习惯)。在迎走新娘之前,他们在我朋友家里坐了一会儿,我刚好被安排坐在边上陪他们聊天。
聊天的时候发现,来迎亲的一个人他家里是办小企业的,主要生产塑料薄膜。我就问他:“今年塑料薄膜卖得如何?”
他叹了口气,回答说:“卖得不好。”
我又问:“大蒜薄膜和往年相比少卖多少?”,他回答说:少卖了30%。
我再问:“那么棉花呢?”(棉花在春天也用薄膜覆盖)
“棉花更差,少卖百分之四五十!”
后来我进一步了解到,主要是河南那边的棉花薄膜卖不动,少卖了50%,山东菏泽也减少30%,山东德州减少量略少一些。
和他聊天之后,我对棉花种植面积的减少心理上有了大概的预估。(后来我又自己开车去各地考察确认。)
关注一个品种,实地考察很重要,对种子和塑料薄膜用量的了解也很重要。除了了解棉花、大蒜等作物薄膜的销量变化外,我还会去种子站(卖各种农作物种子的),去了解当年或近几年哪个品种的种子好卖,哪个品种不好卖,哪个品种的种子销量明显上升,哪个明显下降等。这种类型的信息了解,可以以点带面,对一个作物的播种面积增减有一个初步的估测。

我比较关注各个品种的比价关系,一般会多角度观察,多方面打听。某些品种可能价格多少年都没怎么动过,但在比价关系很差,农民都不愿意种的时候,价格可能会一下子涨起来。
2008年之前,其他品种涨幅较大的时候,棉花的行情也不太好,和其他农作物的比价关系已经比较差,棉农的积极性下降较多。金融危机一来,棉花也是大跌,和其他品种的比价关系就更差了,很多农民就放弃了棉花种植,改种其他品种了。
一般来说,农民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在心理上改变对一个品种的看法,打击积极性需要一定的时间,激发积极性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然后还要一段时间在行动上反映出来。而当农民转变了心理,决定了种或不种某个作物,那也会坚持一段时间,不可能马上转变。所以棉花虽然和其他农产品相比,比价关系不好已经持续数年,但棉花价格要上涨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更多因素的配合。具体需要多长时间,具体在哪个时点会爆发,这就需要密切关注农民心理的微妙变化,去理解和熟悉他们心理变化的周期特征,不懂农民的心理是怎么想的,怎么变化的,就无法对后续的价格运行做出正确的判断。关注农民心理变化的同时还要关注相关品种的比价关系,库存变化,整体经济的氛围和货币的政策,另外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品种自身的供求关系能否在某个时点有重大的变化。
其实,金融危机对日用消费品的需求打击几乎是没有影响的,为什么棉花这类商品也暴跌呢?主要原因一是金融危机,整体氛围就是暴跌,棉花本来就弱,被其它商品一带动也就暴跌了;二是金融危机之下,棉花中间商都不敢囤货,不敢有库存,中间商抛售相当于供应增加需求减少,也加剧了价格的下跌。
2008年底到2009年初中间商去库存之后,2009年必然要增库存,不然他们就没货可卖了。在外部环境配合的情况下,减产和中间商进货两个因素叠加,会直接导致棉花价格上涨,价格涨了中间商囤货会更加积极,从而会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所以一旦涨起来,就会有一个上涨的时间周期,越是上涨,囤货的需求就越大,这就增加了额外的“需求”,进一步推升价格;当然了,反过来说,在下跌的周期中,越是下跌,中间商越要去库存,价格下跌的动力就越大。
另外,当一个商品刚上涨的时候,有人之前买的,卖了赚点小钱,但后来再涨,他就会后悔,可能会买入更多,并且价格越是上涨,胆子越大。甚至有些人在棉花2万的时候是看空的,但到了3万却敢买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4-5-28 19:37:59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4-5-28 17:25:4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非常赞同楼主。有些人认识不够,境界达不到,再过几年就该明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易家网  ©2015-2023  郑州期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136号 豫ICP备16010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