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轮猪周期涨价来的轰轰烈烈、风风火火,养殖场的集中补栏使得一时间小猪仔都一猪难求,小猪仔的价格都要炒上天。一位受采访的养殖户表示,现在价格牛气,买小猪你嫌贵?你爱要不要。然后他看着到处求小猪仔的同行,深情感慨:
“幸好之前挺过来了。”
挺过来了。这里的“挺”字的宾语,就是被新闻反复讲的“猪周期”。而“挺”这个动词,就是我国养殖户面对猪周期的普遍应对方式。(基本= 无可奈何任其摆布)
由于中国生猪市场的“散养户”比例高,“羊群效应”明显。每逢猪肉价格走低,大量散养户就退出市场,导致此后一年的生猪供应出现严重不足,价格被迅速推高。价格涨上来以后,养殖场又一窝蜂的冲进来集中补栏。就比如现在,那些空栏已经空了大半年的养殖户正心急火燎的到处“抓小猪”。
据说这次周期性最低点到周期性最高点只用了一年时间,在历史上也实属罕见。3月下旬猪价同比就已经上涨超过六成。4月5日的新闻联播上我们被通知,国家发改委已经在近日发布了猪粮比价黄色预警。而分析师表示,目前价格仍有上涨空间,记录还会被继续刷新。价格刺激养殖规模开始扩大,眼看又是一场激烈的价格涨跌轮回。
同样是主要肉食产品,猪价在国内较短周期内就常常出现暴涨暴跌,而在欧美国家却显得“镇定”的多。除了养殖规模和防病治病能力差距造成的市场供给不稳定因素以外,这也和国内缺乏对冲、转移相关价格波动的衍生品工具有关。
毕竟人家有衍生品作为对付价格波动风险的利器,我们的养殖户面对周期大浪却赤手空拳硬挺过去。如此,猪周期的大浪汹涌而至,相关产业链上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岁月静好。
“场内工具缺失的背景下,国内利用套保工具的企业不到1%,99%的企业没有套保交易。”芝华数据CEO黄劲文介绍说,虽然,国内也在很多省份试点推行生猪价格保险,但是从此前肉鸡等行业的试行结果来看,保险公司持续性问题不能解决,实施效果相对较弱。在“猪周期”价格下行阶段,即便能够稳定成本,大多企业的稳定经营还是会受到很大影响。
对于国内畜牧禽蛋类等品种期货相对国外起步较晚,黄劲文表认为,这主要还是受饮食文化和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但是随着蛋白质食品在国民饮食结构中地位的日益凸显,国内该领域的期货市场其实有很大发展潜力。商品期货领域品类多样,且均发展迅速,对整个市场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期货品种的上市,不仅有利于熨平行业价格波动风险,也将益于促进行业规范发展、稳定民生。”
畜牧禽蛋类和乳制品这两格是不是差别有点大,国内是不是有点空,亲?
就生猪行业而言,统计局数据2015年生猪出栏数据70825万头,生猪年产值至少7588亿元,目前生猪从业者5300万,100头能繁母猪存栏规模的养殖场户数达9万家,生猪相关的行业上市公司28家,总市值达到4500亿元左右,行业产能巨大。
但是生猪价格上,最近的猪周期数据波动显示,最高时达到19.68元/公斤,最低跌至5.5元/公斤,最高时头均赚750元,最低时头均亏损380元。按照月出栏万头肥猪的规模计算,养殖户一月最高赚750万元,最低亏380万元,盈亏金额波动幅度巨大。
行业对生猪期货的期待已经不是一天两天。据了解,其实国内生猪、白条猪和冻猪肉期货都在研究,其迟迟没有“出闺”,也和以散户为主的行业情况有很大关系。
“现在行业中小散户占比较多,行业规模化程度低。品种不能统一,交割标准就容易出现争议。而且,目前生猪屠宰行业鱼龙混杂,对活体质量安全难检测,食品安全也难以保障。”黄劲文表示。
对此,他认为,随着加快行业规模集约化发展,在提升行业养殖效益的同时也能促进品种统一,使得行业朝良性道路发展。同时,国内也可以借鉴美国CME生猪指数期货,此期货品种主要利用现金结算方式结算,能规避品种不一、食品安全等问题。
此外,如果建立生猪指数期货,需要建立权威价格体系,建议使用交易量加权价格。或者,按照农业部、商务部、新华社统计的猪肉终端批发市场价格数据,利用交易量分权重形成猪肉价格指数期货。同样使用现金结算方式,利于提高价格透明度,规避养殖、收购、加工等环节因大户操控出现价格风险的情况。
来源:期货日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