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楼
楼主 |
发表于 2016-7-8 09:57:55
|
只看该作者
为身体“除湿” 运动出汗最有效
发布时间:2015-7-3 浏览人数:2642人 分享到
进入梅雨季节后,持续的阴雨让整个城市都潮乎乎的,不少人因此觉得心情压抑、萎靡不振。中医认为,这是因为人体脾胃受“湿邪”影响。很多人一到梅雨季节会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还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乏力、不想喝水、舌苔白腻或黄腻等症状,中医叫做“湿邪中阻”。那么在梅雨季节该如何祛湿排毒呢?记者请中医专家介绍了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
什么是湿气
脾脏“运化水湿”受阻
人体的湿气究竟是什么?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惠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戴广珠介绍,在中医理论里,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化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脘腹胀满、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体内湿气是否过重呢?戴广珠医生介绍了几个简单的自测方法:
起床时: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气了。
洗漱时:刷牙前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气;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怎样防湿祛湿
运动出汗是最好的方法
体内湿气重怎么办?别怕,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保健可以祛除湿气,保证健康。戴广珠推荐了几种简单有效的祛湿方法。
按摩祛湿法:戴广珠介绍,点揉承山穴(伸小腿时,腿肚的肌肉出现交角处),或三阴交(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处),阴陵泉(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处)都有祛湿的作用。有条件的话用艾灸效果更好。平时也可点按足三里穴位(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处),可健脾胃,有助于运化体内水湿;内湿过重的人,还可以用艾条灸肚脐处的神阙穴。
运动祛湿法: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方法。特别是夏天,运动后不要开空调、风扇,让身体里面的汗一定要发散出来,否则体内郁积的湿气太重,到了冬天肯定会得病的。所以,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任何“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医生提醒】
夏季吃“苦”不宜太过
“很多市民掌握了一些祛湿的方法,但是在应用时,也要注意‘度’,要知道过犹不及,凡事做过度,反而有害。”
戴广珠介绍,夏天吃点“苦”,很有必要,清热解毒,特别是苦瓜和莴笋,但是不宜吃“苦”太多,也不宜空腹吃苦。不少人爱吃辣椒,能发汗,想当然地认为能祛除体内的湿气。中医认为,辣椒性味辛,大热,吃多了会引“火”上身。夏季宵夜,吃得酣畅淋漓,但是吃下去过多肥甘厚腻的食物,反而容易产生湿症。在中医看来,夏季阳气浮于外,人体的消化能力并不比秋冬更强,饮食过生过冷或饮酒过多,极易导致脾失健运,造成湿浊内停,形成“内湿”。
戴广珠介绍,一些市民因为作息不规律、饮食不科学,脏腑积热、风热湿毒,并进而出现粉刺、疮疡。很多人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自己的皮肤上涂抹很多护肤品,其实从内部清热解毒祛湿、少熬夜,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更为重要。
【养生食谱】
三款祛湿小食谱
薏米红豆粥消水肿
做法:将薏米和赤小豆先泡个几个小时,然后放在锅里加进去足够的水,烧开后熄火,让薏米和赤小豆在锅里焖半个小时,再点火,烧开后再焖半个小时,赤小豆粥就煮成了。有高压锅的,直接泡后煮压一会就可以。
功效:薏米,可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赤小豆,能补心养血,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
茯苓粥健脾祛湿
做法:取粳米100克,淘净;粳米100克、茯苓粉20克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调至武火将水烧沸,水开后转用文火熬至糜烂,然后加入盐、生姜粒若干,搅匀即成。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根据口味可加入红糖。
功效:长期食用可起到利水渗温、健脾祛湿的功效,对于慢性肝炎也有一定的疗效。
冬瓜粥利尿祛湿
做法:冬瓜100克,粳米100克。冬瓜洗净,带皮切成小块,和粳米一起放入砂锅加水,文火熬煮至瓜烂米熟成粥即成。
功效:冬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并能利尿祛湿,同时也是消暑佳品。
来源:扬州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