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裘慧明:恪守匠心 做有温度的私募基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8-25 09:1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期货日报
       1995年,裘慧明从复旦大学毕业,拿到了全额奖学金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物理学硕士和博士。放在今天,我们会称之为学霸,遥想当年,必定也是千里挑一的了。
  看到这里,你是否会心存疑问:当年,他一定是使出了“洪荒之力”吧?然而,学霸的人生远非我们想象中那样埋头苦读。
  “从来没觉得考第一有多么难,考第一我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不考第一才有感觉。”裘慧明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到博士,第一名就是他的学习常态,尤其是上大学之前,不仅总成绩第一名,每门学科也都是第一名,不偏科则是他拔得头筹的关键所在。
  整体记忆中,他只有两次没考第一,那是有点郁闷的经历。然而,令他颇感自豪的是,自己的家庭远非富二代,但依靠自己的努力,可以拿到全额奖学金到美国留学,而且还依靠奖学金帮助父母改善了生活。
  说起这些天才般的过往,裘慧明淡淡地笑着说:“这是我的风格,也是我认为自己很适合走私募道路的原因。”实际上,毕业后他拿到了三个Offer,但最终放弃了做管理咨询和去Intel的机会,反而选择了进入投行工作。起初,他到瑞士银行的高频交易组做研究员,2001到2003年,他所在的小组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高频交易小组,盈利速度相当惊人。“2002年的时候,我们做股票日内高频交易,每小时都是挣钱的,用500万美元赚了2.5亿美元。”裘慧明说。
  “我应该是一个还不错的研究员,但从性格来说,我感到自己更适合做交易。上大学时,社会学、经济学、投资学各方面的书我都会看,做量化交易要用到数学和建模,和以前的学习都可以融会贯通。”裘慧明坦言,因为更喜欢量化交易,也为了更高一点的收入,他转而去了瑞士信贷做股票日内高频交易。
  裘慧明说:“高频交易的竞争非常激烈,从2005年开始,我就把精力放在开发新策略上,如量化选股、宏观对冲、CTA等。在这段时间里,我的职业生涯也获得了成功转型。”
  做每个阶段该做的事情
  有一句话叫:“当你克服质疑,也从不怀疑,终将赢回人生。”这样坚韧、乐观的态度,着实反映在了裘慧明身上,他是一个快乐随和的老板,对事业却有严肃认真的一面,而正是内心散发出来的阳光,让他行走得更有力量。
  时间倒回到2001年,在参加工作后仅3个月,裘慧明就经历了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当时坐在他后面的同事恰巧在世贸大厦开会,因而不幸罹难。他的许多朋友当时也都在附近,大家一起面对了这场灾难。尽管在美国多年,但这依然成为他心中挥之不去的深刻记忆。如果说这次事件给他心底带来诸多触动,那么2007年伊始的美国金融危机,则让他感到有些受伤。
  实际上,到2006年他所管理的资金都还有良好的表现,但2007年一个大型对冲基金突然清空头寸,致使他们做多的股票全部下跌,做空的股票全部上涨,市场上都在清空仓位,一时间出现了流动性风险。
  “我很坚定地认为,行情还是会回来的,对自己的策略也非常有信心,但最终没能说服老板,老板亲自干预将仓位砍掉90%。”裘慧明回忆说,他们的产品收益一次性跌去大半,结果行情回撤3天后骤然反弹,只用两天时间就全部回归。然而,他们的损失却难以弥补,在这次行情中,他们的收益损失高达1亿美元。
  与此同时,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裘慧明遭遇了人生低谷,但在低谷面前,他没有想过转行,并且始终相信自己的能力。他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当时也就雷曼一家大型机构倒闭,我并没有那样悲观,始终觉得在金融行业总会有口饭吃。”不过,他的内心也因此埋下了自主创业的种子,他认为,资金最好由自己来把握。
  虽然他后来到了美国千禧基金做投资经理,一直做到“向老板直接汇报”的级别,但到2012年年底,在华尔街工作了十多年的他,开始回国考察,接触各种各样的朋友,并在2013年回国发展,2014年就成立了上海明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我的人生没有波澜壮阔,也没有特别传奇的故事,只是每个阶段做每个阶段该做的事情。”裘慧明表示。
  做产品用“大厨”思维
  回国后,裘慧明开始了创业之旅,从十多年前的程序化高频交易,到后来的套利与量化对冲交易,这些都是他的强项,但他一直选择做量化交易。不过,跟国内多数量化基金经理不同,他是一位会写代码的老板,这意味着他对自己的交易模型无比熟悉。
  曾经,期货日报记者采访过一位成功的程序化交易者,他说:“一个程序化交易模型想要取得成功,基金经理必须熟悉这个模型的优劣以及策略的适应性。”
  在这个方面,裘慧明做得无比成功。当然,这和他的学霸态度也不可分割,他并非计算机专业出身,只因毕业后工作需要,根据所学又加以深入,学会了编写代码。如今可以戏谑地说,他是交易群体中最会写代码的,也是编写程序中交易做得最好的。
  2014年,通过自身跟投加上朋友支持,他成立了第一只产品。在此之前的一年,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投研上,也争取了更多时间把策略反复测试。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然产品发得晚,但不一定是坏事,如果没有准备好对业绩造成影响,那也是非常不利的。”裘慧明解释说,在他的产品策略中,如今股票、期货各占一半。以前市场上做CTA策略的不多,现在已经多了起来,而且市场上也出现了不错的CTA策略机构。
  据裘慧明介绍,以前大家只会关注股指期货对冲,现在股指受限,一些券商资金开始关注商品期货,也开始认可CTA策略。他相信,只要把策略做好,总会得到大型机构的认可。
  随着资金管理规模壮大,他的策略模型也在不断优化和扩大。他形象地比喻说:“我将模型看作一把刀,你可以拿它切青菜也可以切肉。对我们来说,不管是做股票还是做期货,不管是哪一项策略,其中都只有切青菜和切肉的区别,信心不是凭空来的,而是因为我们做足了准备。”
  从主观交易上来看,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很多国内交易者都很难游刃有余地横跨两个市场。不过,从数学的量化角度来讲,裘慧明认为,两个市场并无本质区别,他们可以把在股票上研究出来的模型放在期货市场上,期货市场的研究成果也可以放在股票市场上。
  “我们在期货上研究出来的策略可以用在股票上,不同的模型就是各种各样的刀,比如有短线模型、套利模型、趋势模型,针对不同的需求我们切不同的食物,切出不同的花样,再做出各式各样的菜肴。”裘慧明解释说,以上就是他的“大厨”思维。
  两年多时间,将一个从零开始的私募做到30多亿元的规模,按理说这位“大厨”非常值得骄傲,但话说到这里时,他立即向记者摆出一副“NO”的架势,带着自信的笑容说:“我不追求一蹴而就的成功,但依照现在的投入,我们的资金管理规模可以达到300亿元。”
  青山常在,细水长流,有实力者从来都能耐得住性子。近年来,国内私募行业日臻成熟,但其中不乏滥竽充数之辈,就在这鱼龙混杂之中,裘慧明发行的产品个个都顶住了市场考验,他着实是一个受欢迎的“大厨”。
  做私募走“学院派”路线
  公司刚成立的时候,依靠自己跟投以及同学和朋友的支持,裘慧明发行了第一只产品,虽然只有2000万元的规模,但依靠良好的业绩很快受到资金青睐。
  彼时,他的个人身份也在发生变化,过去是研究员、基金经理,现在则是自己做了老板。他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要专注于交易这件事,又要具备发散型思维,我一个人做不到,所以要组建团队。”
  尽管对日常生活要求极为简单,但他是一个肯花钱的老板,2014年开始就投入了大量资金吸引人才,以至于现在公司已经拥有了一个学霸级的投研团队,名校的硕士毕业生占了80%以上。“我们也会从金融机构挖人,就是要保证投研坚持走在前面。”裘慧明表示。
  回国后的两年,由于在创建团队上投入大量资金,他仍然是一个没有赚钱的老板。裘慧明认为,做管理最重要的是要有大局观,当下就要考虑到一年后的规模,为那个规模做足准备,比如把策略先研究出来测试,也就是说,研发一定要走在规模前面,而不是单纯为了追求规模而扩大规模。
  实际上,这几年行业内涌现出来的很多大型私募基金都采取了这种思路。诸如,业内知名的敦和资产董事长“叶大佬”就是江湖传奇人物,他依靠个人交易实现了数万倍的收益。现在的敦和资产不仅拥有灵魂人物张拥军,还大量招募了人才,不断壮大投研力量,而且还从公募基金引进投资经理,目标则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宏观对冲基金。
  在裘慧明看来,这是一种走“学院派”路线的思维,单打独斗说明个人能力超群,而如果想要将基金业务做大、做强,按照现在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情况,仍然是这种模式占据优势地位。
  “我们的模式很多,每发一只产品都有信心为客户赚钱,也一定会为客户考虑投资风险比。”裘慧明表示,他们不只想做国内的一流团队,未来还想走出去与国外的投资团队竞争,那么就更要加大投研力量了。
  充实了后台力量后,在这个博弈的市场中,依然会面临亏损和回撤,那么裘慧明又该如何处理这些情况呢?
  裘慧明说:“资金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数字,如果有回撤证明我们模型做得不够好,每一次回撤都是鞭策我们继续完善模型的契机,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对于金钱的态度,他也非常坦然。他认为,有这个钱是吃咸菜肉丝面,没有这个钱也能吃得起咸菜肉丝面。他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人,不管是过去面对着几百亿美元的资金,还是如今辗转国内面对新的客户群体,这种根植于内心的理念从未改变。
  曾经,裘慧明是一名学霸,如今也依然经历着各种各样的考验。对他来说,现在公司每月、每年的业绩也都是一次考试,他一直用学霸的标准在要求自己,而每一份成就感的获得,也是从填写每一份答卷开始。
  记者发现,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裘慧明自然而然地忆起过往,乐观、从容地讲述着每一段经历,没有一丝抱怨,也没有语气上的起伏,平和与亲近自始至终。
  然而,谁的人生没有伤痛?不过,我们从裘慧明身上能够切实地看到,人生没有永远的伤痛,一帆风顺也好,跌宕起伏也罢,重要的是,任何时候都保有对生活的笑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建议使用1024*768分倍率、IE6.0以上进行访问,低版本IE将不能正常浏览 所版权所有 @2001-2006 中国期货协会 CF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71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604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3号同泰大厦C座八层 邮编:10014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