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央行旗下媒体:全面客观看待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下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8-17 17:1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央行8月15日发布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之后,关于近期是否有必要降准的讨论再度成为热点。市场对于央行下半年是否降准众说纷纭。反对者认为,降准释放的宽松信号太强,与“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符;支持者认为,我国的外汇占款持续下降已经造成了信贷缺口,而降准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我国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非常之低,降准非常自然。

央行旗下媒体《金融时报》今日发文称,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下降已成趋势,但这并不意味流动性收紧,对此应当持全面客观的态度加以看待。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总体呈下行态势。2001年,超额准备金率超过7%,之后总体呈下降态势,2003至2008年平均超额准备金率在3.5%左右,之后进一步下行,目前超额准备金率在1.5%左右。
报告分析指出,这主要得益于支付体系的现代化、金融市场发展带来的融资便利、银行流动性管理能力的提升等市场因素;同时,央行不断完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为银行管理流动性带来极大便利。
报告强调,随着现代支付体系的不断发展,加快了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资金的清算速度,加之商业银行融入资金更加便利、流动性管理更加科学有效,银行对超额储备金储备需求逐渐降低,造成了超额准备金率的下降,这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这种下降并不意味着银行体系流动性收紧和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
相关市场人士表示,央行此次以专栏的形式对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问题进行论述,显示出了管理层加强对市场预期进行引导的政策意图,即希望市场全面客观看待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下降现象,勿将这种下降片面理解为银行体系流动性收紧和政策取向发生变化,继续向市场传达政策“稳”的基调。
反对者:降准释放的信号太强

8月15日,央行参事盛松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下半年货币政策或紧中趋缓,金融市场利率一般不会再上升,而降准释放的信号意义太浓,央行更乐于通过其他手段而非降准来达到增加货币投放的目的。

我们的超储率已经很低了,应该说降准是完全可能的,但是降准最大的问题在于,第一,降准释放宽松的信号意义太强,而这与当前总体基调不符;第二,降准以后短期内是不能再升准的,不可能今天降准,明天升准。央行更乐于通过SLF、MLF、PSL等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来达到增加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8月17日,21经济报道发文解读称,支持降准者认为,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只有“稳健”而没有“中性”,这预示下半年货币政策会转向。这种看法可能是错误的。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只有“稳健”而没有“中性”,原因应该是这是五年一度的会议,而“稳健中性”是对今年货币政策的定调。这并不能说明“中性”不再重要,下半年货币政策要转向。实际上,央行之后的表述仍然是“稳健中性”。

此外,据21是经济报道,今年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偏宽松的。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偏紧了吗?M2增速确实比较慢,但信贷增速显示,今年的货币政策仍然是偏宽松的。去年货币政策被普遍认为偏宽松,而今年的信贷增长并不逊于去年。今年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2%,比上年同期还高0.3个百分点;前7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就达到了8.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7981亿元。
支持者:外汇占款持续下降造成结构性缺口,降准无可替代

广发银行业研究员沐华和屈俊认为,年内降准概率提升,降准窗口或开启。

(1)外汇占款和降准是基础货币的主要来源,且二者之间存在对冲互补关系。外汇占款已连续20个月下降,且预计下半年仍将维持低位震荡态势。对于外汇占款下降造成的结构性缺口,降准的作用无法被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完全替代。
(2)之前人民币贬值是压制降准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人民币贬值压力最大的阶段已经结束,步入阶段性升值期间,且预计短期内人民币汇率仍将持续稳中上升的态势,降准迎来很好的时间窗口。
(3)金融去杠杆效果已显现,金融机构表外扩张速度放缓,6月M2增速下降至9.4%。同时,2017年二季度末金融机构超储率回落至1.40%,超储率偏低会加剧资金面紧张程度。而金融去杠杆是从控风险角度出发,银监会多次表态要防止发生“处置风险的风险”。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已经出现微调迹象。
(4)金融工作会议将服务实体经济摆在首要位置,并提出要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当前货币乘数已达高位,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有回落趋势。降准有利于保持流动性适度增长,缓解市场利率上升压力,符合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华尔街见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建议使用1024*768分倍率、IE6.0以上进行访问,低版本IE将不能正常浏览 所版权所有 @2001-2006 中国期货协会 CF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71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604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3号同泰大厦C座八层 邮编:10014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