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7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思考中医》刘力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7 16:5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道德经 于 2010-10-7 17:18 编辑

《思考中医》刘力红.pdf
《思考中医》又名《伤寒论导论》,作者以其对中医经典的执著和热爱,致力于《伤寒杂病论》的研究解读和疑难病症研究。为了避免深奥晦涩,作者竭力将学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超越对《伤寒杂病论》的研究,是个案特点和学术规律结合研究的典范。该书名为“思考中医”,是取思考时空、思考生命、思考健康之意,所以它既是中医书,也是传统文化学术书,更是一本超越了时空与领域的人文社科书。
《思考中医》刘力红.pdf (1.1 MB, 下载次数: 9)






2
发表于 2010-10-7 17:16:4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好。看看对身体有益。中医博大精深啊。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7 17:33: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道德经 于 2010-10-7 17:38 编辑

“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
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网友上传是为了宣传本书,版权归原作者。”

作者:刘力红
er
  序
作者是我众多学生中颇具特色的一位,这个特色不是指旁的什么,而是指他对中医,尤其是对经典中医那不同寻常的热爱与追求。这在对经典的重视每况愈下,在高等中医院校纷纷将经典改为选修课的情况下,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赞许的,也是最令我感到欣慰之处。作者对经典的执著与热爱,以及作者在经典中医方面所达到的境界,已在这部书稿中充分地展现出来。相信各位在阅读过此书后,应该有所感,有所得。诚如作者所言,经典是中医这门学问的基础学科,而这个基础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东西能够代替。因此,欲学好中医,欲在中医这门学问里达到较高的境界,就必须重视经典,就必须重视这个基础学科。欲诣扶桑,非舟莫适。这是古今大师们所公认的必由之路,舍此别无他途。《伤寒论》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是一部经典,是一部圣人的著述,是一部中医史上承前启后的巨著,是几乎所有的成名医家共同推崇的一部最最重要的典籍,是伐山之斧,是入道之津梁,而在我看来,更是一部论述疑难病证的专著。《伤寒论》于中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有目共睹的。正因为其在中医这门学问里的独特意义,引来了这一领域里的古今中外的医家们的共同瞩目。有关《伤寒论》方面的著述,迄今为止,仍是中医界叹为观止的。而在这众多的著述里,能像作者这样如此平实地将甚深的经义娓娓道来者,却实为少见。孔子云:“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余信也,是为序。
辛巳十月 陈亦人于南京

第一章 略说中医的学习与研究
一、树立正确的认识
1.理论认识的重要性
对中医的信念和感情,自然造就了我对中医有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以为中医兴亡,匹夫有责。这部书的写作,也许正是出于这样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很希望通过这部书的写作,切实地为中医解决一些问题,特别是认识上的问题。这部书的写作,经历了近十年的酝酿,应该说准备还是充分的。但是,真正要动笔了,却还是不知从何入手。总觉得中医的问题千头万绪,哪一个更重要?哪一个更关键呢?在平常人眼里,中医是治疗慢性病的,或者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什么是治本呢?实在的就是大病重病,西医帮助渡过了急、危、重等诸道难关,然后让中医来收尾,让中医来调养。因此,说到底,中医只能用来治一些死不了的病。而在另一些人眼里,中医只是啼鸣的公鸡。你啼,天也亮;你不啼,天也亮。中医究竟是不是这么回事呢?我想解决这个认识,应是一个关键。
(1)中医目前的状况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易家网  ©2015-2023  郑州期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136号 豫ICP备16010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