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期货的起源谈起,说说期货市场的现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8-9-11 17:5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期货的起源
期货是一种跨越时间的交易方式,而它真正意义上的诞生就要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芝加哥了。
当时的芝加哥是美国重要的粮食中转站,但由于交通条件的落后和库存有限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在粮食的上市季节,商人的大量采购因为这些客观原因总是进行的不那么理想,导致上市季节供大于求,粮食的价格一跌再跌,农场主深受其扰;而到了淡季,又因为供应量的大量减少导致价格的飞涨。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错位问题,当时的人们一方面通过增加仓库等手段改善交易客观条件,另一方面采购商则与农场主签定第二年春季供货合同,这样通过联连产销,确定了利润。这就是早期的期货合约了。
后来经过慢慢演变,标准化合约的出现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结算公司的成立,标志着现代意义上期货交易真正诞生。买卖双方透过签订标准化合约,同意按指定的时间、价格与其他交易条件,交收指定数量的现货。期货交易也逐渐变成农场主用来对冲农产品价格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相较于欧洲的早早萌芽,东方世界由于经济发展模式等原因,相关交易方式没有发展进一步起来。直至今日,我国的期货市场依然发展缓慢。
国内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期货市场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距今已经有近20年的发展历程,在近2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期货市场经历了产生、整顿和清理三个主要过程,到今天,已经具有了一个比较规范理性的期货市场体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府的大力扶持,我国家的期货市场出现了恢复性的大幅度增长。在基础经济法规制度的完善建设下,我国的期货市场发展环境和监督力度大为增强,商品期货的品种和创新不断加快,金融期货市场正在稳步建立和发展。随着期货市场规模的不断拓展,其行业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其超强的市场功能已经逐步显现。期货市场对资源和产业的整合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期货市场特殊的交易方式和我国的国情影响,我国的期货市场在发展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1、期货交易制度不够完善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期货交易起步晚,在交易制度上存在很大缺陷,与美国的期货交易相比,国内的期货交易时间只有工作日的日间4小时,如果遇到国际形势或突发时间影响,其隔夜风险非常巨大,以黄金期货为例,隔夜跳空现象非常频繁,让很多投资者难以适从。
2、期货交易主体分布不合理
期货市场的交易主体主要包含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两大类,但在我国期货交易市场中,这两大类参与者中的机构比例偏少,绝大多数参与者以散户为主,在总体参与者的90%以上,严重影响了期货市场的稳定。
3、期货交易品种数量偏少
我国的期货上市是采取行政层层审批制,新品种期货的上市必须经期货交易所研究审核后上报证监会,在证监会审核通过后上报国务院批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经过十多个部委审核批准,一旦某一部门不予通过,则新品种难以上市,这样极大地增加了新期货交易品种上市的难度,造成期货交易品种数量不足,类别不够丰富
4、期货市场国际影响力和创新度不足
与国际期货市场相比,我国期货市场的迅猛发展仍是缓慢的,无论是在交易数量和金额上都相形见拙,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另外,我国的期货交易创新度不足,在期货市场的运行和品种类别上没有完全具体地结合中国实际国情,为期货市场的整体稳定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
外盘期货的交易优势
相较于国内期货,外盘期货在投资上优势更加明显。
这是因为外盘期货的发展历史比较长,尤其像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期货市场,运作较为规范,交易规则也比较成熟,对于新手参与者而言,进入外盘市场相对比较容易,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
除此之外,外盘期货还具有如下优势:
1、外盘24小时交易,交易时间灵活。
相对国内4小时以内的交易时间,外盘的交易时间更加灵活,完全可以人为控制在通勤时间之外。此外,外盘的可参考技术指标数量要多,因此盈利的机会也成倍增加,优秀的策略会更有效。
2、外盘有效对冲国内市场风险,提供跨市场套利机会。
如果在国内期货市场有隔夜留仓,次日的跳空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夜间在外盘相对应的品种当中适当的做对冲,来避免次日反方向跳空带来的损失,保证收益最大化的同时,起到把控风险的目的。
3、外盘是全球定价中心,价格权威,有大量的现货商做保值。
5、外盘的成交量巨大,成熟的交易市场和交易机制,流动性强,市场容量大,控盘几率更小。
总结一下,优势其实主要体现在交易时间,交易品种以及市场分析等方面:

专业期货智能交易软件免费下载:gongyj.pr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易家网  ©2015-2023  郑州期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136号 豫ICP备16010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