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负利率是信用金融体系的未日?还是挽救经济良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8 09:04: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市场大讨论 | 负利率是信用金融体系的未日?还是挽救经济良药?
人民币交易与研究
本论坛昨日发出《格罗斯3月投资展望》引发市场热烈讨论,格罗斯用太阳自我燃尽并毁灭地球做比喻,引出“信用金融体系已到未日”的结论,从而给纷纷采用负利率以图提振信贷市场并刺激经济的全球央行当头浇了一盆凉水。对于负利率是否是全球趋势以及其引发的终极后果,目前尚无定论,但截止目前的效果可谓没有实现政策决策者们的预期。
在笔者小范围参与的讨论中,最令人脑洞大开的是一位耶鲁博士的分析。
他认为负利率是人口老龄化的必然结果,这就是日本、欧洲相次采取负利率的原因。而美国如非大量年轻移民的不断涌入,早该陷入负利率的循环中。该博士并称,早在他的学生时代,耶鲁大学的师生们就已经用数学模式推导出人类历史上必将出现“负利率”这一无法逃避的时刻。(膜拜,数学大神快把论文拿出来。本论坛奖励1888元。)
对于负利率有没有极限的问题,人民币交易与研究论坛成员、在莫尼塔从事宏观研究的钟正生博士也做了分析。
开通智能电管家,领电费红x2F是储户取现。按标准的经济学教科书上,名义利率不能为负,因为此时储户会从银行取现。从目前日本负利率实施情况来看,央行对商行征收了负利率,但商行却不敢向储户设置负利率,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约束。当然,如果直接步入无现金社会,那么储户将压根无“现”可取,负利率也就可以一“负”到底了。也许这就是央行开始发行大额货币,讨论数字货币的原因吧。
二是金融风险。这是低利率和零利率下问题的深度延续而已,超级宽松的货币金融环境总是易于酿制资产价格过剩的风险。例如今年年初银行股的暴跌,养老金和保险公司的举步维艰。但作为此轮全球银行股暴跌的一个重要震源,欧洲银行业新规的正式实施也是个重要因素。银行债券持有者可能享受不到“bail out”,而是可能被“bail in”了。也就是在纳税人兜底之前,你要先实实在在地割肉了。
总之,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负利率都是个完全未知的“深水区”。负利率的极限也许就是货币政策的极限!如果还不能解决“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那么全球央行也就剩下“望水兴叹”的份了。
人民币交易与研究论坛成员,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负责人张继强以抛砖引玉的形式,在群里提出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七大弊端,并欢迎同业们积极补充。
1、不利于储蓄,投资乏力,工资增长和消费预期疲软,反而不利于经济走出低增长的泥沼;
2、低利率用到极致使得汇率成为新的工具;
3、低利率引发的资产泡沫和收入再分配使得经济问题变成了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和类似trump的现象;
4、负利率降低银行NIM,损害银行利润和资产负债表;
5、低利率在实体层面延缓了无效产能的出清,鼓励了低效产能的投资,在金融层面鼓励过度借贷和短期投机;
6、低利率导致未来不可测的通胀风险;
7、养老金与保险柜问题。
国际清算银行(BIS)近日也发布报告称,如果欧洲与日本央行进一步下调负利率或者长期维持负利率,那么个人以及金融机构的行为将难以捉摸,这种政策将带来严重负面后果。
报告称,借款人和储户将对负利率作出何种反应,以及央行利率政策向经济的传导途径是否还会像过去一样仍未可知。
报告并指出,负利率政策可能给金融业带来严重后果。截至目前,银行自身在承担着负利率的冲击,并未将负利率带来的绝大部分成本转嫁给客户。“银行作为金融中介这种商业模式的存续性可能也在面临考验。”
1月底,日本央行意外引入负利率政策,成为主要国家中最新引入这一政策的央行。但这种行为并没有达到信贷增长的预期结果。

欧洲央行周四将召开政策会议,市场普遍预计欧洲央行将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以提振仍旧走势不稳的欧元区经济。据路透调查显示,欧洲央行在3月10日会议上扩大债券购买规模的可能性正在提高,而对于该行进一步下调业已为负的存款利率,经济分析师们几乎持肯定看法。
周五的仓位数据显示,美元多头仓位自1月中旬以来首次上升,但上周五美国非农就业报告和其它数据所传递出的不一的信号,整体上限制了美元的进一步涨势。
除了日本和欧洲央行之外,瑞典央行上月将主回购利率下调至-0.5%,瑞典央行目前执行的利率也已降至-0.75%。
BIS报告还指出,目前普通储户似乎与负利率的影响“绝缘”,瑞士部分抵押贷款利率反而上升。
如果不能提振信用体系实现自我创造,以及传导至贷款利率,BIS称,那么他们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存在意义。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负利率的确传导至企业和家庭的贷款利率,那么银行利率又会受到很大冲击,除非存款利率也执行负利率,而这则又引发普通储户存款是否稳定的问题。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人民币交易与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建议使用1024*768分倍率、IE6.0以上进行访问,低版本IE将不能正常浏览 所版权所有 @2001-2006 中国期货协会 CF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71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604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3号同泰大厦C座八层 邮编:10014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