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盛:社会融资总额大大低估了中国融资规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6-7 09:1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盛认为,中国的社会融资数据大大低估了实际融资规模,且二者的差距仍在不断加大。

社会融资规模是中国于2011年引入的一个新指标概念,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即企业和个人)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目前,很多投资者用这个指标作为判断中国影子银行活动的参考。

高盛分析师M.K. Tang等人在一份研报中称,通过考察资金从家庭和企业流向各种金融投资工具,计算发现去年中国信贷规模达到24.6万亿元,远超过去年16万亿元的货币供应以及19万亿元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高盛统计方法中的资金流向:

据央行数据,2015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41万亿元,比上年少4675亿元。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2015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略少于2014年,主要受外币贷款大幅减少,表外融资明显萎缩,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影响。

去年财政部向地方下达置换债券额度3.2万亿元,高盛所称19万亿元社会融资增量考虑了地方债置换因素。

高盛对中国2011-2015年信贷规模的估计:

高盛的估计(曲线)和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柱状图)的对比:

高盛称,中国官方的社会融资总额数据和该投行对中国信贷规模的估计之间存在差距,而且差距的不断扩大形成了一种越发令人不安的趋势。

高盛表示,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透明贷款的增长。这种贷款主要涉及银行向非银行金融机构而非直接面向企业的贷款。

高盛称,尽管这些贷款有助于提振银行利润,但也意味着银行资产负债表投资项目的扩张,且更多的资金仅在金融体系内部流转,而不是以M2供应增加的方式流入实体经济。

报告还称,中国杠杆率的恶化比之前预想的要快,根据过去的估计以及2015年的实际情况,中国经济对信贷的依赖程度更深,要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速,就必须要有持续的大规模信贷流入。

报告总结道:

中国杠杆率情况的恶化,让我们对信贷问题和可持续性风险的担忧增加。
体系内存在如此大规模的影子贷款却并未被纳入官方统计之中的可能性,表明了监管的盲区,也凸显了关于潜在金融承压点在哪里以及将如何向外扩散的不透明性。






华尔街见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建议使用1024*768分倍率、IE6.0以上进行访问,低版本IE将不能正常浏览 所版权所有 @2001-2006 中国期货协会 CF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71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604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3号同泰大厦C座八层 邮编:10014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