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1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投资大神们居然都做过球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7-26 09:0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笔者在读金融届名人传记的时候,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出色的投资人都曾经做过一份相同的兼职——高尔夫俱乐部的球童。笔者今天就来说说三位“前球童”的故事。

读完之后你就会发现,其实高尔夫俱乐部就像是一个社群。当你想成为一个领域的高手,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入到一个高手聚集的群体中,即便你不是一位真正的成员,你也能受益颇丰。

1 桥水基金创始人Ray Dalio

第一位是雷·达利奥(Ray Dalio),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的创始人。他从12岁开始,就在高尔夫俱乐部当球童,高尔夫球场一直是政商两界名流巨贾的聚集之地,达利奥所在的这家俱乐部的会员中,正好有不少华尔街投资人。

当时正值1960年代,是美国股市的繁荣年代,每个人都沉浸于金融市场的赚钱效应中,这些金融界的大亨们更是如此。偶尔,球童们还能从他们口中得到股票的信息,其中有的是投资人打球时开玩笑式地主动推荐的,有的则是在会员之间交谈中被动透露的。

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年少的达利奥听说了不少股票的故事,也对股市有了最初的概念。他根据自己的理解,投资了人生第一个股票——美国东北航空公司,不久后这家正值要破产的公司被另一家公司收购,股价翻了三倍。运气让他赚了钱,也让他对股票投资产生了兴趣。

这是做球童的第一重境界,它和最新、最敏感的市场信息在一起

2 传奇基金管理人Peter Lynch

第二位是彼得·林奇(Peter Lynch),历史上最牛的几位共同基金(相当于中国的公募基金)管理人之一。他在1977年接手管理麦哲伦基金,到1990年,13年的年复合平均收益率达29%,同时期全球第一,涨了近30倍。同一期间,他统治下的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也从1800万美元提升至140亿美元,为当时的世界之最。令其生涯更具传奇色彩的是他的离开,1990年,他在事业巅峰时选择退休,转身走出了共同基金圈子。

彼得·林奇对于股市的第一堂课,也是在高尔夫俱乐部里完成的。他原本家境富足,父亲先后从事过数学教授和高级审计师两份高薪职业,但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家庭陷入收不抵支的窘境。全家人缩衣节食,林奇也从私立学校转入公立学校,并从高尔夫球场找了一份球童的工作,半工半读。

当时美国大众对于美国股市的看法,与今天中国老百姓看待A股相比,也不遑多让。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这一百年期间,华尔街给人的印象就和今天中国A股的典型形象差不多——一个十足的赌场。老百姓视股票为发家致富的好手段,但内心对于股票行业,则并不怎么信任。

让林奇转变观念的,是球童的经历。

二战之后的50-60年代,则适逢美国证券市场改革前夕,机构逐步取代个人成为了美国股市的主力。50年代这种趋势已经出现,而整个60年代则更为明显,在这10年间,美股的个人投资者数量翻了一番,但交易量所占比例却从51.4%跌到33.4%,机构投资者的份额从26.2%上升到了42.4%。(数据来源:《伟大的博弈 : 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

林奇担任球童的高尔夫俱乐部中,有不少证券机构从业人员和投资人,耳濡目染之下,林奇建立了对于股市的基础认知,了解了美国股票市场是如何为个人和整个市场带来财富增长的。后来林奇的经历,大多与此相关。

在结束了半工半读的数年之后,林奇进入了其父曾经担任教职的波士顿学院,并有意识地选择学习、研究与股票投资有关的学科,并在毕业后直接进入了基金行业,最终成为了最好的基金管理人。

这是做球童的第二重境界,它和最前沿的投资价值观在一起

3 股神巴菲特的偶像Eddie Bennett

第三位和股神巴菲特有关,虽然巴菲特也做过高尔夫球童,但这第三位球童并不是他,而是巴菲特在2002年致股东信讲到的一位棒球球童。

他说在管理上,他有一位偶像是叫做埃迪·贝内特(Eddie Bennett),是一位棒球球童。1919年,贝内特年仅19岁,在芝加哥白袜队开始做球童,那年白袜队打进了世界大赛。次年,贝内特跳槽到布鲁克林道奇队,结果道奇队在世界大赛中赢得亚军。这位球童似乎嗅出苗头不对,再次改换门庭,1921年来到纽约扬基队,扬基队夺得美联冠军。埃迪·贝内特从此安心待在扬基队,此后7年,扬基队多次夺魁。(注:世界大赛是美国职棒大联盟每年10月举行的总冠军赛)

巴菲特这样描述他:

可能有人会问,这跟管理有什么关系?要想成为赢家很简单,就是与赢家在一起。例如,1927扬基队赢得世界大赛1/8决赛,当时传奇巨星Ruth和Gehrig也在队中,埃迪就得到700美元的奖金。埃迪只干了4天就拿到这700美元(因为当年度扬基队四连胜横扫对手),这笔钱大约相当于其它球童为普通的球员工作整整一年才能赚到的收入。

埃迪非常明白:如何拎球棒并不重要,而重要的是给谁拎球棒,一定要和球场上的赢家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从埃迪身上学到了这个成功秘诀。在伯克希尔公司,我经常把球棒递给美国商界最重量级的击球手。

——2002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年报中的巴菲特致股东信

巴菲特的举例写出了一个最朴素的原理,要想成为赢家,就要与大赢家在一起。这是我们所说的“抱大腿”,也是我们所说的“要想成为富人,那你再穷,也要和有钱人在一起”。

这是做球童的第三重境界,它和成为赢家的参与机会在一起






2
发表于 2016-7-26 09:23:49 | 只看该作者
韦尔奇 杰克 也是一个球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09:28:43 | 只看该作者
金蛇郎君555 发表于 2016-7-26 09:23
韦尔奇 杰克 也是一个球童

组织大家开展高尔夫活动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4
发表于 2016-7-26 12:58: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易家网  ©2015-2023  郑州期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136号 豫ICP备16010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