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资委专家:经济或两年内触底 存很大不确定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8-16 08:47: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标题:改革红利释放将助中国经济一两年内成功触底  

  在经历了长达6年的增速回落后,中国经济何时触底、以何种方式触底、触底后是何种走势,是“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关注的重要议题。

  《人民日报》15日发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署名文章《加快创新发展的机遇与条件》。文中提到,如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我国经济有很大可能性在今后一两年成功触底。

  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中国经济增长的底部已初步建立起来,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近几年稳增长的经济效果逐步显现,增长潜力继续挖掘,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中国经济必然会转向平稳增长。

  经济一两年内触底存在不确定性

  刘世锦在上文中表示,我国经济增长已非常接近底部,正处在压力和困难较大,同时已看到转型成功曙光的时候。“这里所说的触底,不是V型或U型反转,而是增长速度不会继续下降,进入L型的下边,进入一个速度适当,更具创造性和可持续性的中高速增长平台”。

  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回落,是由以往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到中速增长,背后则是经济结构、增长动力和体制政策体系的系统转换,可称之为“转型再平衡”,也就是由高速增长时的平衡转向中速增长的平衡。实现这一平衡,将取决于三个条件,即高投资触底、去产能到位和新动力(310328,基金吧)形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增长的底部现已初步建立起来,这个底部首先基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结构变动的潜力很大。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正在持续推进。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发展潜力、发展态势、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来看,中国经济具备保持平稳增长的条件。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本报记者称,中国经济或在两年内触底,但还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任何经济体都不可能长时间保持高速增长,这是基本的经济规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还很大,比如人均GDP还较低,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是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处于高位,经济体量越大,保持高速运行的困难也越大。

  稳增长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张立群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最近几年稳增长政策的经济效果逐步显现,“长短结合”的模式更注重政策可持续性,既利当前,更重长远。目前就业形势、居民收入、消费都保持总体稳定,这对经济增长的托底作用已经非常明显。稳增长政策对促进消费、拉动基础设施投资、振兴房地产市场的积极作用也已逐步显现,这都会成为支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支撑。

  张立群分析,新型城镇化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效果正在逐步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强化,对城市群整体配套水平提高,对中小城市产城融合水平的提高、人气度提高都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的政策把去库存、补短板和新型城镇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结合起来,把基础设施投资和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必然会不断化解既有矛盾,促进城镇化健康推进,促进其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

  张立群认为,中国城镇化推进对房地产的发展有基础性的支持作用。过去房地产的发展过度集中于大城市,发展空间狭窄,大城市买房需求旺盛的同时,拿地的困难也比较突出。今年以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大城市与中小城市联合发展,房地产市场不仅在一线城市和热点的二线城市比较活跃,特大城市、中心城市附近的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度也在提高,比如廊坊、燕郊、保定等地的房地产市场都有上升趋势。总体来看,房地产逐步从低谷中走出来,销售和投资都在好转。

  胡迟也表示,稳增长与供给侧改革的效果初步显现。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PPI今年以来持续收窄,企业利润在增加、成本在降低、效益在改善。这说明去产能、降成本、调结构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改革红利将持续释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还有很多潜力,部分改革的红利尚未完全释放。当农村土地改革、城镇化、国企改革等改革的红利持续释放出来,必将对经济发展形成巨大的动力。

  徐洪才表示,放活土地经营权,进一步释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土地流转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经营提供广阔空间,同时还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农村的土地市场的开放,使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到农村去,和土地、资源相结合,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加强,将产生很大的增长动力。

  刘世锦也在文章中表示,中国城市化还有很大发展潜力,但重点不在现有的大城市,而在大城市之间。要把以往孤岛型城市转变为网络型城市,要下决心打破城乡间土地、人员、资金等要素流动、交易、优化配置的诸多不合理体制和政策限制。

  徐洪才对本报称,独具中国特色的国企改革或许会成为经济回暖的突破口。国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近日来国家层面的国企改革动向频繁。经济发展的重点突破应是国有企业的创新,要加大国有企业的创新力度。新常态下,国企需挑起创新驱动的“大梁”。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集团层面的重组、内部激励等举措,将进一步激发市场的活力、解放生产力。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建议使用1024*768分倍率、IE6.0以上进行访问,低版本IE将不能正常浏览 所版权所有 @2001-2006 中国期货协会 CF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71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604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3号同泰大厦C座八层 邮编:10014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