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监管加码 资管计划“瘦身”影响几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8-25 08:3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升级版的“八条底线”规定落地后,资管计划领域的监管举措继续加码。来自基金子公司方面的消息显示,监管层在细化包括资管计划备案、投资顾问业务等方面的措施,并对现有资管计划的状况进行了摸底。

  监管持续发力,让包括基金子公司在内的诸多资管公司颇感压力。在增量业务收紧的同时,存量业务也可能逐渐“瘦身”。若存量资管计划出现一波“去产能”,虽对A股整体走势不会带来明显冲击,但对部分资管计划介入较深的个股可能有实质影响。

  某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表示,在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中,高杠杆结构化资管计划一度是吸引场外资金入市的重要渠道。在去年市场调整中,大批高杠杆资管计划爆仓,生存下来的不多。因此,从存量角度看,资管计划继续“去杠杆”短期对A股冲击有限。从新规角度分析,未来投向A股的资管计划体量料缩小。

  监管“触动灵魂”

  被称为升级版“八条底线”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7月18日实行。随后市场传出消息,银监会下发银行理财监管新规,约束结构化资管计划利用银行理财资金放杠杆的路径;各地证监局要求资管公司针对新“八条底线”进行自查和整改,存量资管计划的延续问题陡生变局;针对新资管计划的备案环节,又传出监管层将采取更加细致的规范措施。政策一环紧扣一环,资管计划这个近年来叱咤A股的新星,正迎来监管风暴。

  对于监管政策“急行军”,一些资管公司感到有些措手不及。这其中,短短数年成长为约11万亿资产管理规模的基金子公司感触颇深。某基金子公司高管曾向记者坦言,如果严格按照新“八条底线”来规范业务,基金子公司的现有资产管理规模会出现雪崩式下降。在新规落地一月有余后,记者询问多家基金子公司后发现,尽管针对新规进行了反复研讨,但对于基金子公司在资管计划上的发展前景,大家普遍持悲观态度。

  这场被业内称之为“触动灵魂”的监管风暴,究竟会在哪些方面改变既有的资管计划格局?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后发现,除了达成共识的基金子公司等资管公司通道业务萎缩外,投向A股市场的资管计划在去年大量爆仓的背景下,今年体量可能缩小。考虑到备案环节审核力度加大,以及去杠杆背景下结构化资管计划吸引力下降,加上投顾类方面资质要求的提升,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资管计划将难现前几年叱咤A股的风光。

  重仓个股面临风险

  对于A股市场来说,过去几年资管计划大批量涌现,是启动一波牛市的重要助力。尤其是通过银行理财资金等多种渠道形成的高杠杆结构化资管计划,让A股市场成交量在去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伴随资管计划大幅度“去杠杆”,以及各方面监管措施力度加强,A股也感受到压力。

  “去年我们已经看到去杠杆的巨大威力,众多资管计划爆仓,相关个股跌停,受创严重。今年虽然从体量上讲,监管层继续对资管计划‘去杠杆’不会导致A股产生系统性风险,但从相关个股角度看,所承受的压力还是较大。”某基金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该负责人指出,按照监管层的要求,除了增量资管计划无法加杠杆外,存量资管计划也需要对照整改,到期延续的概率很低。一些现有资管计划重仓的个股就会面临压力。如果按要求整改,这类个股短期就会有较集中的抛压;而按照合同约定,现有资管计划仍可执行到期,但考虑到结构化因素,到期后这些资管计划展期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届时会给股价造成一定心理压力。该负责人强调,投资者尤其要提防资管计划扎堆重仓的个股,由于并不清楚这些资管计划的杠杆情况,一旦需要整改或不予展期,投资者会面临股价变动风险。

  个股受到的影响,还不仅止于此。某上市公司高管表示,此前上市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以及去年许多大股东的增持计划,都会选择资管计划的方式来进行。这其中,配以一定的杠杆倍数成为默认规则。而按照新的监管规定,资管计划的杠杆倍数大幅压缩,对上市公司来说,通过资管计划进行员工持股激励以及大股东增持的动力会大大降低。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监管层落实政策的速度很快,但考虑到现有资管计划的合同都已备案,如果临时变更存在法律纠纷,因此存量资管计划的整改不会力度过大,对A股影响有限,但对部分个股的投资者心理冲击会较明显。

  寻觅发展方向

  对于人才济济的金融行业来说,监管风暴来袭虽然暂时令未来的方向显得扑朔迷离,但并不意味着发展止步。事实上,许多资管公司的从业者已经在苦思,如何才能既符合监管要求,又能推动资管计划业务前进。

  多位基金子公司的员工向记者透露的思路显示,取消投顾的中间环节,由资管公司直接受托管理资产投向A股,或成为未来资管计划的一个发展方向。此前,由于种种因素制约,许多资管计划中,如基金子公司等资管公司起到的仅仅是通道作用,另外架设的投资顾问真正掌握了投资的主动权,这也让许多资管计划实质上游离于监管之外。随着新政策对投资顾问门槛的提高,以及资管公司业务重心的改变,未来发行主动管理的资管计划或成为主流。

  也有探索者开始考虑资管计划更复杂的结构设计。业内人士透露,由于银行理财资金现在几乎只能对接信托,而信托方面的杠杆约束相对较弱,因此,未来可以考虑资管计划和信托产品之间的对接。在资管计划产品方面按照新规设立杠杆,但优先端资金则从银行理财产品变更为信托产品。而信托产品方面则可以通过复杂的结构设计来实现一定杠杆。“这只能是一种设想。因为如果按照穿透要求,最终穿透到底的话,这种情况是否合规,还没有定论。”该业内人士说,“从我们的了解来看,其实不管是基金子公司,还是基金专户,风险控制的严格程度要远高于信托。从风险的角度看,是完全可控的。”


                                                                                                                                                                         来源:中国证券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建议使用1024*768分倍率、IE6.0以上进行访问,低版本IE将不能正常浏览 所版权所有 @2001-2006 中国期货协会 CF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71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604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3号同泰大厦C座八层 邮编:10014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