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银行业传染风险创新高?评级机构聚焦中国中小银行资金来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26 11:0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小银行超过三分之一的贷款来自批发贷,令评级机构对中国银行业风险的传染发出警告。

穆迪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截至6月30日,在中国中小银行的资金来源中,批发贷的占比达到创纪录的34%,其中包括从银行间市场获得的资金。去年1月31日,这一占比为29%。

相比之下,国有四大行并不依赖于银行间市场,并且大多是资金的提供者,批发资金占比则只有10%。

彭博援引穆迪高级副总裁Christine Kuo称,银行对批发资金的依赖程度越高,出现流动性紧缩的风险也就越大。“当银行面临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赎回要求时,这也会反过来导致它们赎回自己的资金。”

标普金融机构评级资深董事Liao Qiang也表示,中国银行业“传染风险毫无疑问在上升。”他还称:

情况的发展让人关注,如果不及时制止,央行将失去对货币政策的部分控制和弹性。

界面新闻此前报道,由于同业业务的资本要求和信贷成本较低,许多中小银行将此作为提高资产和收入的一大途径。与四大行相比,中小银行资产增长更为迅速,显示当前多数中小银行的经营仍侧重于资产规模与即时盈利。

但是对同业间批发资金的使用、尤其部分银行引入期限在3个月以内的短期批发资金来支持贷款,以及贷款和应收账款投资等非流动性资产,带来期限错配和流动性风险。

尤其是应收账款投资,作为银行资产负债表中不断增加的一种资产类别,本身就带有巨大风险。

华尔街见闻此前也提及,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限公司本月初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共有45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资金账面余额26.28万亿元,较2016年年初增加11.83%。

银行自身所购买的其他银行的理财产品,就被计入应收账款投资。穆迪此前曾表示,“应收款项类投资的快速增长并非金融创新的良性发展,而是在多个层面加大了银行体系的风险”,金融机构互相增信和互持产品也增加了金融机构间的关联度。

德国商业银行分析师He Xuanlai也警告称,银行银行利用批发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会导致传染风险进一步升高。



华尔街见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建议使用1024*768分倍率、IE6.0以上进行访问,低版本IE将不能正常浏览 所版权所有 @2001-2006 中国期货协会 CF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71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604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3号同泰大厦C座八层 邮编:10014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