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沈建光:建议成立超级央行 发改委财政部合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26 11:0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瑞穗证劵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建议,中国应该成立一个超级央行,超级央行行长统管整个金融,地位相当于副总理。这样一个中国的央行行长出去都是副总理,财长央行会议上有什么决议,财长就能拍板决定了。

沈建光是在莫干山举行的“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上发表这番讲话。

沈建光指出,在法律上,中国人民银行不是货币政策的决策单位,它是建议和执行单位,货币政策决定权是在国务院,国务院有分管的副总理,一个副总理管金融,一个副总理分管发改委,一个副总理是分管财政部,还有一个副总理是分管人民银行,其实中国的决策体制是非常分散的。

沈建光的观点延续了今年以来市场关于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讨论。随着去年股市“异常波动”和P2P等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市场越来越感觉到现有的一行三会监管体系的有效性正在减弱,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日益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今年4月,香港信报原因消息人士报道称,中国监管机构改革计划最早或6月宣布,目前暂定仿照英国超级央行模式。央行行长将作为副国级官员,央行下设金融管理局,负责三会、外管局政策协调及三会监管。

不过,市场对于超级央行仍存在较大的争议。香港金融发展局成员,招商局集团、招商银行原董事长秦晓在最新一期的《中国金融》撰文表示,中国金融监管体系重构路径可以首先排除单一超级央行模式。

对于这一争议,沈建光认为超级央行的改革势在必行,他给出了三个原因:

一、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现在大资管行业就是把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其实都打通在一起了,监管依然停留在多头监管是跟不上节奏的。
二、很多风险从源头上讲都是监管错位的问题。P2P和场外配资,都是最开始没人管,放任它发展,最后出了问题才开始收拾。
三、金融创新有部门利益之间协调的困难。保监会要考虑保险公司的发展,银监会要考虑银行的发展,央行跟他们是平级的话就很难协调,但是央行要作为最后的担保人,还要造成宏观效应的叠加,最近房地产市场的上涨跟这个监管框架也有关系。

沈建光还建议,把发改委和财政部合并起来变成一个超级海外概念的财政部,也是一个副总理主管。因为发改委在中国实力很强大,我当时起名叫发展财政部,简称发财部。

以下为沈建光讲话全文,来自新浪财经

中国监管体系的讨论,其实我也一直在追踪,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中国金融监管新框架》。大家都知道,美国财长在政府序列当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而且这个财长基本上对财经问题的主导权很大,全球基本上发达国家都这样,央行行长也是非常有权力的,包括决定利率,都是央行自己决定的。但是中国的情况,整个经济决策的框架跟海外是很不一样的。

在法律上,我们的人民银行不是货币政策的决策单位,它是建议和执行单位,货币政策决定权是在国务院,国务院有分管的副总理,一个副总理管金融,一个副总理分管发改委,一个副总理是分管财政部,还有一个副总理是分管人民银行,其实中国的决策体制是非常分散的,当时我提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叫超级央行的概念,就是关于今后中国大部制改革的一个大胆的设想。超级央行行长可能就统管整个金融,地位相当于副总理,另外,建议把发改委和财政部合并起来变成一个超级海外概念的财政部,也是一个副总理主管。因为发改委在中国实力很强大,我当时起名叫发展财政部,简称发财部,这样一个中国的央行行长出去都是副总理级的,那么在G20,财长央行会议上有什么决议,财长就能拍板决定了。

关于金融框架改革,现在有三种可能性。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超级央行的体制,当然超级央行现在有很多争议,也有很多反对声音,我想就这几个问题,对照以前的思路做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为什么说改革势在必行?我们看到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现在大资管行业就是把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其实都打通在一起了。整个混业经营情况是非常典型的,包括最早是平安,一个集团里面什么都有,包括银行、证券、租赁、保险、基金,后来还有信托等等,像这种框架,企业对口的监管是四个部门,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进行监管?

现在看到的光大集团,包括银行业在控股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控股银行,大资管,很多金融机构体系都是打通的,分业监管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看到这几年来大的风险,包括钱荒,影子银行大规模发展,股灾,这都是有矛盾的体现。

第二个,很多风险从源头上讲都是监管错位的问题。我觉得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今年爆发P2P,像e租宝这样的情况,满大街都是财富管理公司,10%的保证回报率,当时就是没人管,放任它发展,最后出了问题才开始收拾。

证监会说我又没有给他发牌照,不管。银监会说,它不是银行,我不给他发牌照,那就不属于我管的范围内。它确确实实存在,也算是一个资产管理行业吧,但是就是没有人监管,这种情况下,你看去年出了这么多事情。股灾,我们看到多种情况的场外配资。证监会我不管那些,应该是银监会管,这个时候监管就有脱节。最近看到金融的隐患,风险的暴露,也是跟监管框架和实体金融业发展矛盾其实有很大的关系。

就国际经验来看也很有意思,2001年我在芬兰人民银行工作,到人民银行做了三个月访问学者。2003年人民银行正式宣布银监会成立,当时是叫银行监管司,当时英国金融监管体系就是分开的,后来我们也就拍板银监会分出来,但是你发现经过这一轮次贷危机,高层觉得金融稳定的职责还在央行。很多时候高层对整体宏观审慎框架,都是只看自己这一块监管。美国次贷危机也是牵扯到混业经营,影子银行,当时就是没有做很好的防范。从海外趋势来看监管也是分分合合,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之下,金融发展非常迅猛,金融创新使金融业务都交叉,要分开确实很难,所以海外趋势也是加强央行作为审慎宏观,金融稳定的作用。

我六年前预测2015年人民币可以加入SDR,人民币是资本项开放,这是大的支柱,第二是境外流通,当中需要利率市场化,汇率浮动,债券市场,金融市场发育作为支柱来培育。今年10月份马上人民币就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了,占全球总量的10%。这比我们金融市场的发展要来得快,现在问题是全球都准备好了,世界其他投资者也准备接纳人民币,现在我们怕海外冲击我们的汇率,最近在香港人民币境外市场,人民币越来越少了,就觉得利率大幅度上升,我们现在还没有准备好汇率的浮动。

去年的汇改最大的收获,其实就是克服了贬值恐惧,去年贬值的时候大家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今天来看,从去年开始人民币也贬了7%左右,大家也能接受这种浮动,浮动就是有贬有升,是由市场来决定,这对于我们金融冲击也很大。我们现在想的办法,其实就是变相的管控,我们不能说增加资本管制,它是把过去一些措施加强了。

还有一个背景,金融创新有部门利益之间协调的困难。保监会要考虑保险公司的发展,银监会要考虑银行的发展,央行跟他们是平级的话就很难协调,但是央行要作为最后的担保人,还要造成宏观效应的叠加,最近房地产市场的上涨跟这个监管框架也有关系。

反对金融监管体系调整的声音大概有这么几种,一是有效监管不等同于机构框架调整,用机构变更代替深层次的改革,浪费人力物力,达不到改革目的。二是一行三会合并重走老路等等。

但是我的思路,金融监管体系调整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就是超级央行的体制,这个大部制改革要推进,其他配套没有也不行。还有三会合并,成立综合监管机构,跟央行并行,这里面潜在的风险,就是这两个部门利益之间的协调变得非常重要。第三种是金融委员会。这些都是今后的方向和可能作为一个探讨,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华尔街见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建议使用1024*768分倍率、IE6.0以上进行访问,低版本IE将不能正常浏览 所版权所有 @2001-2006 中国期货协会 CF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71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604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3号同泰大厦C座八层 邮编:10014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