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国债收益率期限利差继续收窄,1年、3年、5年、10年期国债分别变动-0.85BP、-1.04BP、-2.80BP、-3.01BP至2.14%、2.31%、2.44%、2.67%,收益率曲线进一步平坦化;国债期货上涨,5年期上涨0.12%,10年期上涨0.17%。 期限结构变动合理性:对经济悲观,风险偏好仍低;但资金推动仍是主要推手 中国经济增速在2007年达到14.2%的顶峰之后开始下滑。虽然近期公布的一些数据,例如前两天公布的社融信贷超预期的回暖,之前的9月制造业PMI维持高位,非制造业PMI稳中有升,表明经济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糟,但在前期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人们对长期经济低迷的悲观预期仍占主导地位,对长期通胀下行、央行宽松政策的预期压低了长期利率;而货币政策方面逆回购代替降息降准,并通过拉长期限和资金净回笼使得资金面中性偏紧,流动性较为紧张,中短期资金供需不平衡,与长期利差变动出现差异。但从配置资金来看,昨日有传闻外资机构增加债券投资,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在汇率尚未出清的背景下,外资商业机构并未增加投资,但可能存在主权类机构增加投资的情况,因此在此传闻影响下,二级市场收益率并未理会已经企稳的经济数据,继续快速向下。从合理性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短期看长端利率有可能挑战8月份的低点,但现在的环境与8月中非常相似,当市场过热时,短端的波动性加强,不排除央行出于去杠杆或者稳定汇率的考虑,通过短端变化引导长端的走势。
期限结构不合理:利差过低,或陷恶性循环 在经济悲观预期、风险偏好下降时,长短期利差缩小貌似是合理的,但目前中国利差过小对经济增长和信用扩张却有负面影响。与国外相比,美国10年期-1年期年国债利差在2%左右,而中国仅为1%。 利差过低会导致两个问题。第一,长端投资的回报率偏低使得实体经济不愿意进行长期规划和投资,大量资金趴在账上或者转向短期投资产品。而长期投资的降低又会进一步使得实体经济长期发展恶化,并导致长期收益率进一步下行,形成恶性循环,悲观预期自我实现。第二,机构配置压力增大。一方面,资金成本仍高,目前银行隔夜质押已经达到2.26%,1个月质押达到2.85%;另一方面,可投资资产回报率持续降低,以前期限较长利率较高的产品收益率下降的更快,导致机构配置出现资产荒。在这种情况下,机构想要保证收益率水平只能进一步加杠杆或者期限错配,来超配长债,进一步推动收益率走低和期限利差收窄,进入另一个恶性循环。 实际上,市场对经济悲观预期已经得到了一定修复,但资金配置需求导致利空被忽视,债券收益率不断下探,同时收益率曲线被压平到极致,某些期限的收益率甚至出现倒挂现象。虽然信贷和社融规模超预期上升,但过平的收益率曲线不利于信贷持续扩张,反而会使得预期自我实现。另一方面,市场经济预期扭转,风险偏好回升,以及流动性的变局仍是眼前的风险,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并保持谨慎态度。
华尔街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