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过剩2.6亿吨 玉米库存“堰塞湖”待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10 09:1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2.6亿吨玉米正面临去库存之痛。

  来自布瑞克统计,截至8月23日,我国玉米库存约有2.6亿吨,这种高库存量给国内玉米市场带来巨大的下行压力,并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统计,每吨玉米每年库存成本高达250元左右,按此计算,目前2.6亿吨玉米需要付出的库存成本费就高达65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6亿吨玉米库存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粮食库存消费比17%至18%的粮食安全警戒线。

  因此,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稍早之前曾在某发布会上表示,为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十三五”期间,全国将推进以玉米为重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适当减少玉米种植面积。

  玉米供过于求

  近几年,我国粮食均呈现出了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齐增的现象,这一现象,对我国农业发展以及农民收入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三量齐增”的粮食品种中,玉米的高库存难题尤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缘何我国玉米库存如此之高?

  “这是现行农业环境下生产的必然结果。”中商产业研究院农业分析师陈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以现代种植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我国粮食尤其是玉米增产已经成为常态。

  有数据显示,2008年-2015年,我国玉米产量由1.66亿吨增长至2.25亿吨,增长了35.5%,播种面积由4.48亿亩增长至5.72亿亩,增长了27.6%。

  上述数据均显示,无论产量还是播种面积,都在逐年增长,这也是玉米高库存原因之一。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高库存粮食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其中,东北地区的玉米库存量占全国库存量的一半。

  “玉米高库存现象是典型的供过于求的表现。”江苏省农科院博士、农业部水稻全产业链江苏省级分析师朱思柱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供给方面,2008年至2014年,玉米临储提价达到50%,尤其是2010年以来,年均提价达到10%,这项政策最初的目的是解决农民卖粮难的保障性收储措施,后来就造成农户形成玉米价格只涨不跌、种植稳赚不赔的预期,由此,玉米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在需求层面,一方面,由于国内玉米加工业受经济不景气影响,玉米深加工亏损严重,开工不足,行业产能平均利用率降至45%以下;另一方面,由于进口玉米与国内玉米价差不断扩大,导致玉米和玉米替代品进口不断增加。”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国内进口玉米473万吨,高粱1070吨、玉米酒糟682.1万吨,三种产品进口量超过2000万吨。

  毫无疑问,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造成国内玉米供给严重大于需求,旧的不去新的进来,最终导致国内玉米库存不断增加。

  玉米价格低落

  进入到9月份,玉米市场方面似乎进入到敏感期,2016年秋季,我国将取消东北四省(区)的临储玉米收购政策,转而实施种植补贴政策,由市场决定玉米价格。在玉米取消“临储政策”后玉米行业也迎来市场化的第一年,然而,其价格走势却让人“心灰意冷”。

  截止到11月1日,全国玉米均价在1666元/吨,较去年同期跌200元/吨,同比跌幅10.72%。以东北地区为例,今年东北新玉米上市价格在1400-1600元/吨,较去年上市价格跌350元/吨左右,同比跌幅18.42%。

  据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市场玉米行情可能还会在低位运行。卓创资讯玉米分析师唐晓霄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玉米价格比去年大幅降低,是因为2016年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取消,东北玉米全部走向市场,粮源供应增加,供大于求导致玉米价格下行。

  “这就是市场力量作用的结果。”朱思柱说,低价会给玉米生产者释放信号,一味地只管生产就有收益的情况将不再出现。生产者必须要根据市场信息调节自己的生产计划,调整种植结构,尤其是“镰刀弯”地区等非玉米优势产区要减少玉米种植面积。

  尤为一提的是,玉米价格下跌,一方面会导致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民损失较大;但从加工和饲料环节这一方面来看,有益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使企业根据市场配置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对于农民种植玉米遭到损失的问题,日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前副组长陈锡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农民的损失,政府要承担责任,要对农民进行适当的、合理的补贴。

  需打好“组合拳”

  当前,2.6亿吨玉米库存挤爆仓库这一难题成了粮食主管部门最头痛的事,如何破解也成了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事实上,国家相关部门也在出台各种补贴政策来刺激玉米消费。例如日前国家粮食局发出通知要求,要提早谋划、综合施策,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开拓新的消费点,扩大可持续的消费空间,是可持续的做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储粮内蒙古分公司与黑龙江分公司均启动了玉米市场化收购以及启动中央储备玉米轮换收购工作,以此来缓解农民玉米销售压力。

  唐晓霄表示,东北地区对深加工企业进行补贴,其中辽宁、吉林已确定对年加工能力在10万吨以上的企业,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期间,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入库且6月底前实际加工消耗的2016年省内新产玉米,给予200元/吨的补贴。

  “化解玉米高库存关键是让市场重新恢复秩序,让供需水平决定生产和资源配置。”朱思柱认为,一方面,要调减国内玉米产量,特别是减少非优势产区玉米的产量。堵住进口,只有国内外玉米价差消失国内玉米才有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出台扶持政策鼓励玉米深加工企业消化玉米,东北地区应出台深加工补贴。

  其实,关于玉米减产的问题,日前,农业部新闻办表示,农业部门将打好农业结构调整“组合拳”,种养结构稳步调整,预计今年全国玉米面积调减3000万亩左右。

  据了解,在官方表态后,不仅今年玉米库存将有所减少外,就连进口方面也在减少。来自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我国累计进口玉米297.9万吨,同比下降34.31%,玉米及玉米替代品也明显减少。

  从相关部门的行动来看,预计2016年度玉米总消费量将出现一定恢复性增加,但是在朱思柱看来,这种总消费量恢复性增幅有限。

  朱思柱坦言,一方面,尽管生猪养殖盈利状况维持较好,但生猪产能仍然处于低位,难以在短期内大幅增加饲用玉米消费量;另一方面,玉米深加工受经济景气度影响,消耗量难有数量级的增加,随着玉米去库存多种措施的落实,特别是对深加工企业的支持,玉米工业消费较上年度会有一定增长,但受宏观经济制约增幅仍然有效。

  “除了上述两种因素外,还受到玉米及替代进口制约国内玉米消费,国内外玉米及其饲料原料替代品价差影响,本年度玉米及其替代品虽然有下降,但部分企业更青睐进口玉米的标准化质量,因此,玉米进口仍将维持,从而将继续影响国内玉米消费量。”朱思柱说,如果小麦比例大幅增加,价格优势将促使在饲料养殖上小麦替代玉米数量将提高,从而也会影响玉米消费量。

  据中华粮网预计,2015/16年度饲用玉米消费量约2200亿斤,较上年度增加110亿斤,工业玉米消费量约1000亿斤,较上年度60亿斤。2015/16年度玉米进口量为96亿斤,较上年度减少14亿斤。

  初步预估,2016年国内玉米种植面积将下降3000万亩,共5.42亿亩,玉米总产量约4450亿斤,比上年减少240亿斤。综合来看,预计2015/16年度玉米新增供给量约为4786亿斤,需求总量约3581亿斤,年度结余约1205亿斤,国内玉米市场继续保持供需宽松格局。

  有业内观察者认为,未来通过深加工行业增加对玉米需求可能体现在,国家增加燃料乙醇产能,并允许使用玉米生产,目前来看,燃料乙醇的需求还有增长空间。

  该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玉米价格回归市场化,使得燃料乙醇生产成本大幅下降,燃料乙醇企业不再单纯依靠政府补贴,可以实现企业的初步良性运转,这对燃料乙醇行业良性发展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不过,朱思柱坦言,虽然国内监管层一直在努力,但是玉米去库存压力仍然较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建议使用1024*768分倍率、IE6.0以上进行访问,低版本IE将不能正常浏览 所版权所有 @2001-2006 中国期货协会 CF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71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604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3号同泰大厦C座八层 邮编:10014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