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2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息相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30 10:11: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节 心息依虚功理功法简介
上章已经说了, 丹道真传, 就是"心息依虚、定动定" 七字,为何本章又说"心息相依, 大定真空" 八字呢?言异义同,细体自明。上章也已说了, 心、就是思想、意识, 息、就是呼吸、气息。心息相依, 就是把意念依存到呼吸上去, 让心念和呼吸灌注在一起。《胎息经》说:"神行则气行, 神住则气住;若要长生, 神气相注。"实际上, 本功就是神气相注的实践工夫·由于心息出入, 不离鼻外"虚空" 之焦点, 所以心息一依, 自然神气便着落在这个焦点上, 故虽不言依虚, 而虚自依之。大定真空者、即静亦定, 动亦定, 虽触亦不动, 而始终定在真空之中,而一定到底也, 非以定续定, 一定到底, 定动定之全旨乎!又虚空者, 呼吸、意念起动之处, 即一元祖气始生之地也。婴儿初生, 剪断脐带, 呼吸之气与中阴性之神便从此而入, 转入四肢百骸, 五脏六府, 三关九窍。若欲回归, 非先将此一元始气之炁神重聚归于此处莫属。是故抱元守一, 必从此而守之;万法归一, 必此处而归之;执中贯一, 亦必从此处而贯之;故心息相依, 亦必由是而依之也。所以三花聚顶, 五炁朝元, 亦从此而聚之而朝之也。虚者, 即元、空、无、一也。工夫大要, 天机毕露, 尽泄于是矣。
心息相依, 确已义简意明。那末, 为何又要目视、耳听、鼻缄、舌舐、意抱等诸多做作呢?盖眼、耳、鼻、舌、意,皆心之分部, 分部归一, 心便不依自依。况眼、耳、鼻、舌、空者, 身外之五行也。肝、肾、肺、心、脾者, 身内之五行也。眼属木, 肝亦属木, 以目观息(即以眼观空),肝与目、位居东方, 其色青。以眼观空,肝脏之青气朝元矣。耳属水, 肾亦属水, 以耳听息(即以耳听空也), 肾与耳, 位居北方, 其色黑, 以耳听息, 肾脏之黑气朝元矣。鼻属金, 肺亦属金, 以鼻缄息, (即以鼻缄虚也)。肺与鼻位居西方, 其色白, 以鼻缄息, 肺脏之白气朝元矣。舌属火, 心亦属火, 以舌舐息, (即以舌对虚也)。心与舌(舌根通心)位居南方, 其色红, 以舌对虚, 心脏之红气朝元矣。空属土, 脾(真意所居)亦属土, 以意抱息, (即以脾通虚也)。脾与虚位居中宫, 其色黄, 以意抱息, 脾脏之黄气朝元矣。又东南为木性火心, 东三南二合之为一五, 是元神之宅。西北为金情水精, 北一西四合为一五, 是元精之宅。中央为戊己(即黄婆真意), 自成一五, 是元气之宅。故五炁既朝元, 而三花亦自聚顶也。故修士果能把握心息依虚定动定七字秘诀, 大定而真空之, 金液之先天大还丹, 也便一步到位矣。更何庸去上中下三丹田去摸索, 以色身泥丸心肾脾为玄关, 而硬生生将真阴真阳真铅真汞之二物分置于异炉而煮之哉。欲其还元复命, 其可得乎!故还元之道, 心息相依后, 眼、耳、鼻、舌空自来归, 肝、肾、肺、心、脾五脏之炁亦必自来朝矣。反之, 目视、耳听、鼻缄、舌对、意抱, 只要其中有一根反本, 只心息亦不依自依。真所谓一根既反本, 六根自清净也。
顺便再说明一下,六根中又以耳、目、口(含舌与心)为最重要, 《参同契》云:"耳目口三宝, 闭塞勿发扬。"而耳根又为三要之最要。观音大士之所以必先从耳根悟入,《庄子》亦有听息法之专示, 而吾道之睡诀, 在心息相依之前, 亦必以耳听息为先导也。然则、耳根又何以如此之重要乎?大家都知道, 炼丹之序次, 以炼精化气为第一步。盖肾为水府龙宫, 是藏精之宅, 而耳为肾之门户, 是摄精之都;精者养生立命之至宝,其不重乎!安可忽哉。

第二节 心息依虚实炼之步序
一、 姿式:1、种类:a、坐式,b站式,c、卧式,d、行式。若细分之,每种式还有多种不同形式。如果懂得坐字的真实含义,知道心息依虚为真坐的道理。所以学人只要能做到心息相依,不管行站坐卧,以及任何一个不同的分别姿式,莫非坐也。若心息不依而做工,不要说行站卧非坐,即坐亦非真坐也。原因何在,请参坐字含义。


2




2楼
(1)坐字含义:坐为二人字与一土字 组成, 为心息依虚之注脚。二人为谁, 即心与息也, 铅汞也,龙虎也, 真阴真阳也, 婴儿姹女也……异名甚多, 皆二人之实体也。一土为何? 即中央土釜, 戊己虚无之中宫也。亦即玄关也, 玄牝也, 鼎炉也。余如阴阳窍, 龙虎穴, 三才窍, 通天窍, 悬胎鼎, 虚无窟子等等, 异名亦多; 难以尽述。综其大旨, 只有二人同坐土上, 即心息依虚之时, 方为之坐。心息不依, 不与虚符, 非真坐也。懂得了这层道理,只要做到心息相依,便坐亦坐, 站亦坐, 卧亦坐, 行、住、靠、工、吃饭、大便之时,无处非坐也。心息不依, 心念纷驰, 虽坐亦动, 谓之坐驰, 非坐也。此为坐的先决条件, 不可不知。故西派坐功, 不拘一式, 以心息是否相依为合度,即是故也。故张紫阳说:"先把乾坤(即指此中土)为鼎器, 次抟乌兔(即指心息之婴姹二人)药来烹。既驱二物(亦指心息二人)归黄道(亦指此土字言也).争得金丹不解生《悟真篇》。"又说:"铅汞(心息也)归真土,身心寂不动《金丹四百字铭》。"以上二说, 皆含心息依虚定全旨。亦坐式之真诀也。
(2)坐的姿式与种类:外形之坐姿, 虽不重要, 但也不能没有一个固定式子,如双盘(先左脚背放在右大腿上, 再将右脚背放在左大腿上, 亦可先右后左)、单盘(可把左脚背放在右大腿上, 亦可把右脚背放在左大腿上, 亦可先左后右)、自由盘(两脚背平分左右放于两大腿之下), 跨鹤式(两膝盖对准重叠, 两脚背向左右分开放平, 此式适于女友), 平坐(先平坐于与滕齐高的凳或椅上), 靠背坐(坐于有靠背的椅子或后高前低的藤床上,体弱有病者适用)。
(3)站的姿式与种类:一般的说,可分自然式,三园式,伏虎式,下按式和混合式。按其姿式难度来分,应循序渐进,又分高、中、低三种。我们的着重点,就在于是否心息依虚而站,究竟站法以何为好,并不重要,故顺举数例,一笔带过。如欲详究,请参秦重三著《站桩气功》与林海著《养生气功学。》
(4)卧式与种类:睡眠三昧是大江西派功法的主体工程,特别重要,因为它又是工作繁忙朋友难得的炼功机会,也是体弱多病朋友带病炼功的方便法门,故特重点介绍之。讲到实际,只要能明白坐字的真实含义,能做到心息相依而睡,从初睡进入深睡状态,便是真正的睡眠三昧,也便是卧功姿式的真实要求。心息不依而睡,其效甚微,不足以卧(睡)功称之。外形方面,亦可分为仰卧、侧卧、自由卧三种。a、仰卧:但仰卧古称摊尸困,本不可取。但仰卧原是一种最舒畅的睡眠姿式,故在觉醒状态或已由睡转定以后,亦可以仰卧式炼之。仰卧姿式简便,仰体相上,两腿分开,两手平放两测伸直,手心可向上(适宜体虚阴盛者),也可相下(适宜体壮阳盛朋友),全身放松,便可从听息开始,进入心息相依状态。b、侧卧:身体侧卧,向左向右均可,向左为降龙,向右为伏虎。以右侧卧伏虎式为例,把右手大拇指,轻放在耳垂后面的凹陷中,食指和中指贴着右太阳穴,无名指轻放额中,小指下按眉心;右肘弯屈贴靠胸肋,着枕而眠。左手屈肘,掌心劳宫穴贴于右肩“肩井”穴上,左肘轻搭在右肘上。右腿在下,屈膝如弯弓,以自己舒适为度。左腿微屈,重叠在右腿上,把右脚胫腕部(即脚脖子内侧),钩贴左腿脚后跟。向左则反是(此式有似五龙盘体功)。从听息进入心息相依同上。c,自由卧:亦以左侧卧或右侧卧为主,随意蜷曲,自然舒适而卧。
5、行式:a、可以在公园消闲散步时做之,可以在河岸草滨,跑道或曲径,穿花度柳,一步一脚印,一步一呼息,息不离听,听不离息。自然进入心息相依,气贯脚底。b、可以在平常行路时做之,要领同上。
二、放松入静:姿式选定以后,便须全身放松,辍其聪明,堕其肢体,一身上下,酥软如绵,不用丝毫之力。思想也便逐渐安静下来。这样,便可转入听息或心息相依了。




3楼
三、听息:
1、听息的要义:它是心息相依的入门,是睡和定的导火线,是炼精化炁的秘要诀法。观音之所以返闻闻自性,必先从耳根悟入,即是故也。观音说:“初于闻中,入流忘所《楞严经》。”仲尼曰:“耳止于听,心止于符《庄子》。”皆直指听息之要旨也。言虽不多,而义已全彰。试略释之:以观音之言为例,中者,中央土釜,戊己之宫也。亦即真息必由之地也。故听息即闻中也。闻中亦即听息也。所以在闻中之始,意念便进入呼吸之气流动之处,进入神气相注,念息混融,而进入于混沌忘我之境界,而至于不知身之所在矣。此即观音返闻闻自性之真义也。进而言之,息即自心也,自心即性之体现,故能识自本心者,自然便可见自本性矣。故听息之旨,即返闻闻自性之旨也,安可忽哉!观音此数语,本言近旨远,而社会上之否解者,却都指远忘近,却去听什么海潮音、流水声去了。从观音说,身居南海,固有海潮音、流水声可闻。吾人身处内陆,试问又何从得海潮音、流水声而闻之乎!现代科学倡明,尽可把海潮流水之音,摄入录像之中,借之以助入静则可矣;由于没有自身同类之物之结合,要使进入入流忘所之混沌状态则不可能也。此聪明人之所以反被聪明误也。也不想想,观音二字之真意为何,又为什么要称她为观自在菩萨呢?海潮流水,果能自身现在乎?切望广大学者细体之。
2、听息之进展次序:a、数息为听息前之权法也。初学之人,意念纷驰,不惟不能归一,亦且不能静听。故先从数息导之使听,数之使静也。一呼一吸为一息,故亦必一呼一吸为一数也。可从一数到十,再从十数到一。亦可从一数到十,再从一数到十。反复不住的数,及到杂念去尽,数听如一,便可则听不数,听如不听矣。b、听息,听息不可太着,要做到有听无听,无听而听,听如不听,不听而听,似闻其声,又忘其声。而外界之声,则又丝毫不干也。唯如此方能听与息和融在一起,方可谓真听息也。c、随息,此听和息和融后之实际效验也。故能息来息往,听自随之,听如不听,息亦自随之,自无间断也。d、止息,止息者,非硬迸住其呼吸也。是听随息动,息随听止,息听合一,息听同止也。从功法说,即听止于息,息亦自止于听。而心息亦自不依而自依之也。故听息实为心息相依之前导。
3、心息相依之方法:听息固为心息相依之方便法门,然亦并非心息相依的惟一法门。盖听是先从耳根悟入之义,取一根先返本,六根随清净之意也。而心乃是六根之总部。故心息一依,其它五根,不依自依也。反之,其它五根回归,心息亦不依自依也。要之,为求功夫做到不偏不倚,无疵无漏,当以全摄相依为优。全摄相依者,眼观、耳听、鼻缄、舌舐、心依、意抱也。此五炁朝元、三花聚顶之微妙法门, 亦完成金丹大道全程之直升飞机也。

第三节 定及定的八大因素与定之关系
上面已经说了,单把米和水放进锅子里,没有柴火的燃烧,生米还是不能成为熟饭的。作丹的原理也一样,除了心息相依外,还要一具炉鼎与火侯。所以心息依虚之后,便要用定的火候来烹炼之。不然神气二物,如生米和水不能成饭样,还是不可能变成金丹的。下面我还想谈一下定的细微火候,也便是定的八大因素。
八大因素者,依、虚、静、诚、舍、闲、歇、忘也。此八大因素,火候极其细微,乃深入大定之总枢扭也。故不能不分别细论之。
一、依:依者心息相依也。依久则神息交融,杳冥恍惚而入定境。苟或不明心息相依之旨,则神气不合,定静亦无由而生,则其它一切亦都成空谈。
二、虚:虚即是无,是心之根,命之蒂也。是心息相依的内在因素。是性命的总根子。虚者,天地之中,为龙虎之穴,神气之宫。神气同定于此则真种生,混沌成。庄子云:“惟道集虚。”道既集虚,便与色身葛藤斩断。使不沾滞乎形形色色,着相着物,入乎他家不死方矣。能不着而静,方是真静,方是真正的安静虚无。不着而定,方是真定,方可称谓大定真空。是故虚无一着,称之谓虚玄大道,无着真宗。舍此之外,非大道,非真宗矣。




4楼
三、静:一念不生之谓清,一息不动之谓静。故静者,念停息止之象也。夫水清则鉴明,心静则性见。故入道之要,始终以虚静为主。惟虚极静笃者,方能使一阳之来复也。苟或举心动念,即生水源,亦为浊源,安有一阳来复之清阳哉!事实证明,静能制动,而静亦能生动。虚静之根,能生神妙莫测之机。设果在定之时,果能做到静亦静,动亦静,动静一如,则调息采药,封固温养沐浴,无不悉蕴之矣。
四、诚:是意志也是火候。诚笃不二,专志纯一,即指意志说的;而至诚慎密,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是即“但至诚,法自然”之旨,那就属于火候了。
诚之一字,《中庸》言之最详,而且作出了高度的赅括。所谓“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何等恺切。又云:“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故曰:至“诚如神”也。
诚即真实心,至诚者,心精凝一,不涉他思,亦不计祸福得失利害。总是勇往直前,不复回顾畏缩,一念无间。具大信大勇大定三种心力。火候至此,八风不能动摇,心精密合,得无障碍,故能感应道交,无愿不克。炼丹功若没有至诚心,决难成就。故诚为唯一办道资粮。往圣来哲,皆于此诚中得圆满成就,岂可忽乎!
五、舍:舍者抛弃一切也。不唯要舍财物,舍美色,还要舍色身。因色身是贼,是祸患根源,故必须下狠心舍之,一切声色香味触法,形形色色,沾情着物之事,都要一并舍去。身不能舍,则害不能除,心不能空,则先天真阳之气不能得。故舍身之法,即空心之法也。身空则心亦空矣。心空及第归,不其然乎?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吾若无身,吾有何患《道德径》。”所以我们不但要外其身而修其身,而且要舍其身以死其心。而复能识阴尽去,心死神活。身舍、心死、神活,非入定之机要乎?“人若不为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罗天。”岂虚语哉!
六、闲:是清闲自在,不为事恼,不为物累,泰然处之,怡然自得,是谓闲也。闲则完全出于自然,无丝毫人力或意念间于其间。否则就不是真闲。真闲之人,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喧,其志唯一,此之为闲也。
心息相依之要,犹在乎闲。曹文逸云:“无心心即是真心,动静两忘为离欲。”所谓但寂动心,不寂照心,照而不照,不照而照。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以诚以默,幽闲贞静;法乎自然,无心应物;都如日用之常经。即混俗和光。而又不沾情着物。这样的天机活泼,顺应自然,才是天地间的大闲人。是谓得闲之真谛者。盖束心太紧,则为病为狂,入于躁妄;束心太过,则不着边际,陷于断灭。
故闲者,自然之火候,温养之要旨也。《中庸》之道也。常在平常日用中,常在有定无定间,其斯之谓乎!
七、歇:是止心之首务,入道之枢机。说歇下便歇下,一刀两断,不许有毫发葛藤牵缠,才谓之歇。念起是病,不续是药,,亦歇也。是故歇者,乃止念之秘诀,入定之通途也。真造道之智慧剑,入定之定盘石也。舍之与歇,既相似,又不同。舍为丢掉一切,歇是当机立断。只舍不歇,犹有牵扯。所谓扳缘心最难断。虽舍亦恋,不无人在。只有说歇就歇,方能一了百当,断尽过去、现在、未来诸心一切牵缠。妄心不歇,则真意不住,妄念不止,则正念不生。识神显则元神隐矣。故惟能歇,方能心死神活,速入定境,立跻圣域。
八、忘:既舍且歇,神气固结一团。心如水晶塔子,朗彻明净,无所不照,是谓真忘。故忘者,忘去一切也。亡心二字合而为忘,亡者死也,亡心即死心也。心既死了,还有什么忘不了的。“无心心即是真心,动静两忘谓离欲。”是忘之本义也。故忘物忘怀:一尘不染,一念不生,连身心亦不知为吾之所有,而入于恍惚杳冥之境,斯谓之忘矣。忘则一切混忘,无适无漠,如醉如痴,但又虚明朗彻,洞观无碍,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似此忘而不忘,才是忘之嫡旨。古人云:“忘形养气为金液,对境无心是大还。”是也。
苟不能忘,则不能定。苟不能定,则又何以能忘。忘之与定,实是相互依存,相反而实相成也。非定之忘,是谓寂灭顽空,如死水一谭,毫无生机,忘必睡着(与心息相依之睡着不同),入于梦寐颠倒。忘后之定,则惺惺寂寂,愈忘愈定,昭明卓著,真常现前。故定之极,入于无心三昧,是谓妙忘。




5楼
颜子坐忘,离形去智,同于大通。孔子空空,叩竭两端,是儒家之忘也,谭子《化书》曰:“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曹文逸曰:“混合为一复忘一,可与元化同出没。孙不二曰:“炁复通三岛,神忘合太虚。”李清庵曰:“和光混俗忘人我,象帝之先则自知。”《玉枢经》曰:“慧光生则与道为一,是名真忘。”此玄家之忘也。
黄蘖禅师曰:“心境双忘,乃是真法。”僧灿大师曰:“极小同大,忘绝境界。”真觉大师曰:“忘尘而息,息无所息。息念而忘,忘无所忘。”此禅家之忘也。先师汪东亭曰:“学者若能以忘字为之主宰,则效验势如破竹。”万人学道,万人不知。最贵重者,乃一忘字也。
丹道修炼,以定为基,以忘为归。然心息不忘,即不得定。故丹道始末,一忘字可以赅之。学者祗知心息合一之妙,不知心息混忘犹为妙。盖非忘则不能定也。渊乎微矣。
第四节 大定之要与效应
大定者,心息相依,一直依到外息断绝,念头全无,连脉博都停止跳动,至此神气两定之时,始谓之大定也。
大定既久,身心寂然不动,忘形忘像,忘物忘怀。斯时先天真阳透入色身,涤荡灌溉,薰蒸营卫,凌肌浃髓,无处不周。格故鼎新,化粗重色身为微妙法身,谓之真空炼形。
所以身心定得一分,即色身空得一分,先天真阳进得一分。若身心空得十分,即先天真阳进得十分。此炼丹之所以必须以大定为之基也。所以身心空得一分,则识神化得一分;识神化得一分,则元神显得一分。增一分明,减一分暗。泊乎识神化尽,则元神全显。故云心死则神活。是以炼神之要,亦必须以大定为之基也。又身心空寂之至,则体合虚空,六向皆心,六合皆身。周遍含容,融洽无间。分身应化,举念即成。能同时普入无量佛刹,现无量神通。是末后还虚合道,亦必以大定为之基也。
可见一部丹诀,自始至终,只是一个定字。若以心知意识,劳形按引,贪求妄想而求丹者,吾未知其可也。黄帝罔象得玄珠之旨,可以证焉。《庄子.人间世篇》曰:“瞻彼阕者,虚室外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谓之坐驰。”秘释曰:阕空也,虚极静笃之际,内外俱空,亥子之交,晦朔之间,万籁俱寂,斯即瞻彼阕者之时也。虚室生白,则一阳来复,先天一炁到宫。止止者大定也。常动而常寂,最为吉祥。如明镜照像,应物无心。即照即寂,寂照一如,动定不二,岂非吉祥止止乎!若气动而神驰,即不能招摄先天矣。《大洞经》云:“定和如明觉。”又云:“初定通息,太和一千。大定全真,妙行通灵。”《楞严经》云:“定极明生,明极觉满。”斯皆定久慧发,静久明生之象也。
《庄子》一书,于大定之旨,谈之特详。如云:“鱼相造于水,人相造于道。相造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于道者,无事而生定。”又云:“泰宇定者,发乎天光。”又云:“大定持之。”又云:“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然则造道之妙。一定字可赅之矣。
李道纯之《中和集》,见地纯正。特其诗歌,反复提示大定之要,在丹书中,可谓独具只眼。如云:“自得身心定,凝神固气精。身闲超有漏,心寂证无生。”又云:“身心定,玄教通,精气神虚自混融。”又云:“炼汞烹铅本无时,学人当向定中推。”又云:“造道本来亦不难,工夫只在定中间。”又云:“药物只于无里采,大丹全在定中烧。”又云:“寂然不动契真常,消尽群阴自复阳。”又云:“九还七返大丹头,学者须当定里求。会向时中求一定,便知日午打三更。”又云:“潮来水面浸堤岸,风定江心绝浪波。性寂情空心不动,坐无昏散睡无魔。”性寂情空一语,真大定之旨归。炼己到此,色身上无论起何种变化,悉皆寂然不动,如太虚一般。火候至此,可谓登堂入室,故《永嘉证道诗》云:“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园明终不失”也。
龙眉子为白紫清之嫡嗣,著有《金丹印证诗》。诗中亦屡揭静定之要。如云:“都因静极还生动,便是无涯作有涯。一气本从虚里兆,两仪须仗定中旋。“陆潜虚《疏》引缘督子句云:“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故曰:一气本从虚里兆。神仙盗此真机,动中采之,静中烁之。故旋转乾坤,运行日月,皆自定中。定之一字,最为肯綮,丹学成始成终,皆不外是。故始焉不定,则情境不忘,而无以善夫临炉采药之用。终焉不定,则火候不调,而无以收夫脱胎神化之功。故云两仪须信定中旋也。”诗又云:“鼎铅欲审须中定,阳火将奔在下铺。不遇至人亲指授,教君何以决玄枢。”潜虚《疏》云:“鼎中药物,其气甚微,伊欲审之,必须一尔心志,澄尔念虑,六根大定,情境两忘,而后采之,保无虞失。及其阳火下奔,吾则下铺以迎之。此必真师真诀,方可临炼。”东派初祖之言既若是,则西派相承,以大定真空为作丹之秘要,更信而有徵矣。汪师尝云:“丹法摄归一定字,所谓至简至易之道也。”曹文逸《大道歌》云:“如此闲处用工夫,争似泰然修大定”也。




6楼
又玄宗工夫,初由睡着而入恍惚窈冥,再由恍惚杳冥而至大定,外息断绝。初如一叶扁舟,容于中流。久则如月照寒潭,万里澄碧。时间由短而长,脱胎神化,皆在定中进行。故定者,入圣之玄关,超凡之津梁也。
又定有两种之别,一者有呼吸之定,二者无呼吸之定。玄宗所修是第二种。身心俱定,出入息断,眼皮不动,乃是真定。若心定而息不住者,乃相似定,非真定也。

第五节 定与睡之关系
心息相依,放在外面虚窍中,就是真炉鼎,是得定的初基。能身心意兀然不动,忘人忘我,忘物忘怀,彻底打破时空、物质的界限,就是大定真空的效验。
一个虚空是独立的,两个阴阳,或四个阴阳,都是对待的。把独立与对待转成一个统一体,则三家相会结婴儿矣。夫定者,即是促使三家相会结婴儿统一体之微妙方法也。
破体之人,一身上下都是阴气,故须招摄虚空中之真阳以续命。陈抟(或云是钟离权)恐人不知,故特意指出:“四大一身皆属阴,不知何物是阳精。有缘得遇明师指,得道神仙在只今。”那么又如何去招摄呢?张三丰说:“无根树,花正微,树老将新接嫩枝。梅寄柳,桑接梨,传与修真作样儿。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来有药医。”访明师,问方儿,下手速修犹太迟《无根树词》。心息相依,神定虚空,以我之阴阳,接天地之阴阳,如树之以嫩枝插入老枝,以类入类,牝牡相衔,妙土打合,而后返老还童。岂不是一模一样,同一道理。世间的人,都不知道这个方儿,非访明师不可。既神息两定,又得虚无真土的打合,到于虚极静笃时,天地之虚空。即我之虚空,空中真阳,自然续续而来,如何不复童,不长生哉,岂不是“得道神仙在只今乎!缘督子所谓”一点阳精,秘在形山,不在心肾,而在于玄关”者之言,亦指此也。迷者千万里,明者一步超,如此而已。
夫定有长短,工夫纯熟,一身畅快,直至一定三四点钟,以至一定至七日之大周天。如能久定在外面,则定极即能离定出神矣。学仙之法,不过一“定”字耳。能定的一分,即去得一分呼吸;去一分呼吸,即去一分阴;去一分阴,即添一分阳;添一分阳,即元神得一分明。是故心愈定则神愈旺。神全则自然脱胎矣。
睡是定的前奏,可见睡诀不离定诀。故每当睡前,都必须做到心息相依,神定虚空,然后睡熟。此即陈抟老祖一觉睡千年《无极图》睡功之大旨也。虽然一觉睡千年之说,未免夸张。但心入虚无,便能超脱一切,无天无地,无人无我,无来无去,不再为三维世界所囿,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实在亦不足为怪。实践出真知,非切身体会的人,是无法理喻的。
在我重整本文之前,在《浙江日报》上看到的一条奇异的消息,觉得确有为我上述理论作证的价值,故特将全文抄入。载报时间是90年四月九日,标题叫《失踪24年,船员犹作梦里游.文云:"一艘24年前在一场飓风中失踪的双桅帆船,突然被人发现。而船上的人竟然无法说出曾发生过什么事。
这艘船名叫“尤利西斯”号,60英尺长的帆船,是在百慕大三角区失踪的。最近它被冲上委内瑞拉·加拉加斯市,一处荒僻的海滩。船员们被土人带往市镇。奇怪的是,三名船员的年纪看上去好象与24岁年前失踪时差不多。负责检查身体的库提雷斯医生说:“该船失踪时,最大年纪船员是42岁,他现在仍然保持着24年前同样的身体状态。”
其中一名船员,是以捕鱼为业的密那,来自美国缅因州坎顿市。他说:“帆船是在一九六六年一月六日从阿鲁巴岛出发的,原来打标出海七天,不料途中遇到飓风,于是急忙向附近的海岸驶去。”可是他们登岸时,当地居民告诉他们,已是1990年了,令他们大吃一惊。(晓秋)
这是一个无意中打破三维世界境界的现身说法,是我们大定境界的现实取证。大定之中,自然在不知不觉中缩短了时间空间,物质也可能变成了透明体,又怎么能不24年如一息,身貌形象,都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呢?从这个事实说明,“百慕大三角区”,有如人身的虚无无极一样,是地球的玄牝之门,是我们大定真空的有力取证。故我认为,舍虚无而求无极玄牝之门者,是诚缘木求鱼,以黄金为无砾,珍珠混鱼目也。尚何道之足言哉!




7楼
相依之法纯熟,必须转入神气相忘,才能入定。不然就不可能进入定境。故此“忘”字诀最重要。入睡乃心息相依最初效验。苟或心息不能相忘,即不能入睡,“睡”尚不能,况“定”乎?此心息相依法门,是古今真仙真佛真修之功,是最简易最高效的微妙法门。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万两黄金无处买"的修真秘诀,请勿等闲视之,陈抟之所以能一觉睡千年,亦不过如此而已。
凡初做心息相依,若能勿忘勿助,绵绵若存,片刻之久,即能睡去。一觉醒来,百骸调理,气血骨肉融和,精神舒适,其妙难以形容也。若功夫稍进,自然由睡着而转为入定。睡为定之槁矢,定从睡中产生。初学有睡无定,久修有定无睡。是故初修之人,能睡着即是效验,能自然速睡尢妙。此睡眠三昧之境界,号称相似定,与常人昏睡情形,炯不相同。禅客坐禅,惟恐其睡;玄宗心息相依,惟恐其不睡。妙兮哉!此睡眠三昧,乃初学入手之通途,大定真空之前导也。
人生百岁,日作夜息,全赖睡眠调剂生活,恢复精神。凡入睡前,必须做到心息相依,神定虚空。因心息相依而睡着,睡中心息自然合一,故能有不同的自然效应。凡常人夜间睡熟,至静极时,只能感召天地之真阴,不能感召天地之真阳。若心息真依而获睡,则两者能同时获得感召。以我心息之和,感召天地之和,此为天人合发之机,其为利益,岂有量哉!
获睡眠三昧之效者,古今代不乏人,尢以陈抟之有陈希夷老祖《睡诀》之杰作为最。名“蛰龙法”。陈抟能一睡千年,有睡神仙之称,千古传为佳话。陈抟之《无极图》,本是直示虚空一着,谓心息相依之地,是睡眠三昧之绝妙真诀。陈抟学何昌一之锁鼻术,明显表明丹诀返还之要,应从鼻孔外之虚空锁之。与《无极图》同出一辙,同属一理,实即心息依虚之法也。陈搏赠金励君《睡诗》云:“常人无所重,惟睡乃为重。举世皆为息,魂离神不动。觉来无所知,贪求心愈浓。堪笑尘中人,不知梦是梦。至人本无梦,其梦本游仙。真人本无睡,睡则浮云烟。炉里近为药,壶中别有天。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由此可知,陈抟之睡,非真睡也。乃以定为睡耳。定则时空变窄,千年犹如一息,未足奇也。心息相依,神气交融,非睡则浮云烟之象乎!心即是火,息即是药,炉与壶是虚。心息同定于虚,鼎炉火药俱全,先天虚无真一之炁,至为切近。故云"炉中近为药,壶中别有天"也。此睡岂同于常人之睡哉!真人间第一玄妙之诀法也。
其《睡诀》不云乎:“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蛰龙,我却寂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高卧,世无知音。”心息相依之旨,跃然纸上。无极丹旨,数语泄露无馀。龙即木性也;阳即火也神也。元海为元始祖气的海洋,阴为坤母之象,即指虚空宝地。是知龙归元海,阳潜于阴者,非即心息相依之叠义词乎!蛰龙寂心之说,藏用息深之旨,非即心息相依之妙用乎!心息相依,以神驭气,如人高卧于白云之上,优游惝恍,其乐为何如也。
再观吕祖之题词,对陈抟的《睡诀》的解释,尢为剖皮见肉。诗云:“高卧终南万虑空,睡仙长卧白云中。梦魂暗入阴阳窍,呼吸潜施造化功。真诀谁知藏混沌,道人先要学痴聋。华山处士留眠法,今与倡明醒众公。”万虑皆空,而长卧高卧于终南山白云之中,白云为肺气白金之象,常笼罩于终南山下虚无谷中,人卧其间,非心依于息,神潜于虚之法象乎!空虑长卧,非大定乎!简言之,即大定真空是也。梦魂暗入阴阳窍,呼吸潜施造化功,更是心息相依绝妙注脚。魂者心神意识也,形象化的笔法,阴阳窍是神气穴,是虚无玄关的别名。因此窍是阴阳二气必由之路,是两重天地四个阴阳聚会之所。元神暗藏于阴阳虚窍之中,随息出入,天人交感,乾坤阖辟,非呼吸潜通造化机之密旨乎!心息相依之真丹诀,谁能知道就藏在这神气交融的混沌之中。不知学道之人,果能闭塞耳目口之三宝,学此道人之痴聋否?这就是住在华山的处土留传下来的睡眠妙诀,我今特为明白说出,藉以觉醒众位诸公耳。




8楼
张三丰《蛰龙吟》云:“睡神仙,睡神仙,石根(混元石之根即虚无之地而言)高卧忘其年。三光沉沦(即精气神三宝同定于虚之旨)性儿圆。气气归玄窍,息息任天然(二句不忘不助之旨),莫散乱,须安恬,温养得汞性儿圆,等待他铅花儿现(此静极生动,一阳来复之象),无走失,有防闲,真火候,运中间(一觉复依,即为防止走失防危险的真口诀),行七返,不艰难,炼九还,何嗟叹,静观龙虎战场战,暗把阴阳颠倒颠(神定虚中,内则七返,外则九还,无不自然而然。龙虎之战,阴阳颠倒,都于静定中观之,任其自然之默运)。人言我是朦胧汉,我却眠兮未曾眠(此言照而常寂,寂而实照之旨,此正惺惺寂寂时也)。学就了真卧禅,养就了真胎元,卧龙一起便升天(此言功足胎园,脱胎神化之象。)此蛰法,是谁传,曲肱而枕自尼山(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故引以为喻)乐在其中无人谙。五龙飞跃出深潭(五龙捧圣即五炁朝元之意)。天将此法传图南(陈抟别名),图南一脉谁能继,邋遢道人张丰仙(张三丰自称)。
又三丰《渔父词》云:“蛰法无声且有声,声声说与内心听(即心相依,以心听息之旨),神默默,炁冥冥(神气冥合),蛰龙虽睡睡还醒(即寂而常照之定境)。
一吟一词,心息相依之睡功秘诀,剖露无馀,宗前诸述,实可不解自明。兹再录《蛰龙法跋》以结之。“或言希夷先生别有睡诀传世,其所传皆伪书也。《随之象词》曰:“君子以响晦入宴息。”夫不响晦宴息,而曰入宴息者,其妙处正在入字,入即睡法也。以神入炁穴,坐卧皆有睡功,又何必高枕石头眠哉。读三十二字,益使人豁然大悟。吕翁表而出之,其慈悲之心,即纠谬之心也。“张全一跋,时寓终南山。
白玉蟾云:“白云深处学陈抟,一枕清风天地宽。月色似催人早起,泉声不放客安眠。甫能蝴蝶登天去,又被杜鹃惊梦残。开眼半窗红日烂,直疑道士夜烧丹。”李道纯《满江红词》曰:“好睡家风,别有个睡眠三昧。但睡里心诚,睡中澄意。睡法既能知旨趣,便于睡里调神气。这睡功消息,睡安禅,少人为。”晋时陶渊明,北窗高卧,自称羲皇上人。盖身心两静,借睡以养神安息。此等之睡,与定一样,并不昏迷散乱。虽睡似醒,仍是寂寂惺惺,对外界一切事物,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也。庄子所谓“其睡徐徐,其觉于于”是也。孔子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乐者,睡中神息相抱,精神冥合,百脉冲和,而畅于四肢,真睡眠三昧之大快乐也。
《大洞经》云:“长眠太无外。”太无、即太虚无极也,长眠,即大定之意,外即身外。非即大定真空之义乎!与吕祖的“睡仙长卧白云中”同一旨趣。一则直示定之所在,一则直示定处的象征,呼吸出入之处,终日冒着白气,像白云一样真不免有飘飘欲仙之感。可见睡诀即定诀也。学定必先学睡,入睡未必皆定,入定睡如未睡,必能了了常知。总要明白,必须做到心息相依而睡耳。

第六节 作丹过程的要求和小效验之程次
一、作丹须先坚定四心,即:(1)信、(2)诚、(3)决、(4)恒。信者、信仰也,即是对某种人或事物的崇拜心理。也就是极高的信任程度。只有这样,你才能信仰他,崇拜他,产生诚挚的恭敬的心理,而追求不舍。诚者、忠诚、笃敬之心念也。是对于某种人物高度信赖崇拜的产物。对于这种人物,不惟肃然起敬,并将竭力效仿,照做不误。从丹道来说,便是从首先的高度认识,到坚信不疑,锲而不舍。决者、坚定不移,永不变心的意思。只有先具信与诚的前题下,才之能够产生的毅力。恒者、经久不息也。不怕艰难困苦,不畏千挫百折,始终不移,不到成功,决不罢休,始得谓之恒也。具此四心,方能丹道有望。
二、打坐的五个先决条件:即1、身不动、2、心不动、3意不动、4、息不动、5、睛不动。身不动者,当您坐好姿式以后,身如泰山,不动不摇也。心不动者、心如盘石,一念不生也。意不动者,意志坚定,不起一毫游丝妄想也。息不动者,定止呼吸出入也。睛不动者、睛不顾盼,眼皮不动也。能具此五不动者,可以闭关,得入定境不远兮。




9楼
三、扫三心:三心者,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也。吾人学功之始,莫不因意念之纷扰,而始勤终怠。所谓意念者,实即因此三心之缠绕也。殊不知,过去已经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即使眼前当即事,亦似空花梦一场。想明白了,前念方断,后念又起,空思想有什么用。要知道心息相依是把铁扫帚,念头随起随扫,必能达到扫得干干净净的日子。
四、无四相:四相者、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也。无四相为修持金刚不坏真身之秘法,实亦修持金丹大道之秘法也。盖无人相者,并非蔑视别人,把别人看轻,而是视人如己,一体同观也。无我相者,乃是无去色身虚妄之我相,而非无去法身无相实相之真相也。无众生相者,亦非蔑视鄙视众生之相,而互相尊重,一体同观,一视同仁也。无寿者相者,并非修道之人不要长寿,没有长寿,自暴自弃,自求短命也。盖色身原本虚妄,本不长久,不可贪恋,故应无之。只有法体之无形实相,才能万劫常存,永久不坏,故应长之。无色身之寿者假相,正所以可修金刚不坏之法身真相也。此正体现西派心息依虚嫡旨,舍弃色身之假相,而成其万劫不坏之真身也。西派之外身易形,色法双养,虽无寿者相之观念,而寿自绵也。
五、持四勿:四勿者,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不言,非礼勿动。此虽孔子之教言,实为丹道之要旨。简析之,即是目不斜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事不乱做。处处要注重礼节,把握真理之准则。
六:遵四少:四少者,腹中食少,口中言少,夜间睡少,心中事少。能遵四少,神仙诀少。 七、五教通旨:儒曰存心养性,释曰明心见性,道曰修心炼性,耶曰洗心修性,回曰坚心移性。心也性也,修道之主旨同也。儒曰执中贯一,释曰万法归一,道曰抱元守一,耶曰博苦穆一,回曰清真归一。一者、先天之一炁也,修练之指归同也。能悟此心性一之全旨者,成仙作佛,为圣为帝,亦非难也。
八、禅定过程之四徵六验:四徵维何?初禅念住,二禅息住,三禅脉住,四禅一切不动,有似于活死人也。到此程度,能不心死神活,一灵独露乎!六验维何?一、只动不静;二、动多静少;三、动静各半;四、静多动少;五、只静不动;六、触亦不动。到触亦不动时,则亦如活死人矣。但此仅指禅定渐进层次之大体而言,至于其中逐节之细微火侯,如静极而动,动极而静,诸动百触,活子活午,采、封、固、闭、温养、沐浴等逐个层次的中间环节,及至以定续定之全过程,则犹未一一批露也。








2
发表于 2011-7-30 10:15:11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

只是若三心皆扫,本文就木有意义{:02:}
3
 楼主| 发表于 2011-7-30 10:21:53 | 只看该作者
慈眼欢喜 发表于 2011-7-30 10:15
好文章!

只是若三心皆扫,本文就木有意义

为何三心皆扫本文就木有意义
4
发表于 2011-7-30 17:04:39 | 只看该作者
有无本一体,自然才是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易家网  ©2015-2023  郑州期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136号 豫ICP备16010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