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业供给侧改革会推升通胀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30 17:0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月20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部明确,明年继续调减玉米1000万亩,累计调减总量争取达到4000万亩。
市场观点认为,玉米产业链将是2017年最值得期待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成果。长江证券分析师陈佳称,通过继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减少玉米产量,发展玉米深加工业,解决库存消耗难题,加之玉米需求端明年本身将有所改善,2017年玉米价格将有望见底回升,从而利好整个玉米产业链盈利改善。
那农业供给侧改革真的会明显推升农业价格,进而推升通胀吗?
招商宏观高明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会加速2017的通胀。
高明称,第一个方面,改革初期,抛售库存所形成的价格下行压力占优,无论是2016年玉米价格的表现,还是2014年棉花行业改革的经验均是如此。
如图1,2016年虽然玉米需求有所回升,但玉米价格总体下行,且同期国际玉米价格、国内其他农产品价格都是上行的,可见2016年玉米去产能形成的价格上行动力尚未生效。
再参考图3,2014年,棉花行业取消收储政策并调减库存,棉价面临下行压力,使得生产积极性降低,国内产量开始加速下降。直至2016年棉价再次反弹上行(升幅约34%),原因是棉花消费保持稳定,但国内产量、库存持续下降,国内供给紧张,也体现在棉花进口也有所恢复上。
第二个方面,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确实会降低玉米产量。如图1所示,这一点在2016年的玉米改革试点中确实发生了。但高明指出,供应分为国内产量、国内库存、进口三个部分,国内产量的下降可以从其他渠道得到补充,当前玉米库存量即使不生产也可以用一年半,而进口量不但相比于消费量极低,且常常低于进口配额(约占消费量的4%)。
第三个方面,高明指出,玉米在CPI中的直接占比很低,很难推升通胀:
即使存在库存质量较差、进口限制等问题,可能引发阶段性的玉米供应紧张,出现像2016年的棉花一样的波动上涨。但玉米在CPI中的直接占比很低——粮食总体占比才2%,还以大米和面粉为主。当然玉米可能通过成本渠道影响猪肉价格,但这一机制也并不显著,特别是近两年,如图5所示。
最后高明称,虽然玉米调减,但其他主粮品种却在增强,粮食总产量仍将处在高位、库存也将保持高水平,像2003-2004年那样出现粮食供应紧张的风险极低:
参考图6与图7,2003-2004年的通胀主要是2003年粮食产量降至历史地位,粮食供应出现紧张导致粮食价格飙升引发的(图6、7)。这次教训后, 2004年粮食收储政策随即出台,当然效果也很明显,国内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粮食供应量和价的稳定都得到了保证。但负面是,由于单纯追求数量,忽视了结构、质量、效率,也造成了市场扭曲,积累到现在也就产生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



华尔街见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建议使用1024*768分倍率、IE6.0以上进行访问,低版本IE将不能正常浏览 所版权所有 @2001-2006 中国期货协会 CF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71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604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3号同泰大厦C座八层 邮编:10014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