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CPI同比上涨0.8%,涨幅意外跌破1%,这一涨幅也创下2015年1月份以来的新低。2月PPI同比上涨7.8%,为2008年以来最高。两大物价指数呈现 “一涨一落”状态,形成明显的“剪刀差”。
不过,分析人士指出,CPI涨幅大幅回落主要是受翘尾因素、食品价格下降等短期影响,3月份将会回升。而去年基数低以及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则是推升PPI高涨的原因,但环比已经连续两月回落,预计PPI峰值已过。通胀全年温和可控的态势不变。
翘尾因素致CPI破1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分析说,CPI同比涨幅创下两年来新低,主要是受春节因素以及去年基数较低影响,这种影响是短期波动,到3月份的时候,物价还会反弹。
“2月份CPI同比涨幅0.8%,远低于市场预期。”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指出,CPI低于市场预期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春节错位,从历史数据来看,春节假期所在月份通常食品价格环比大幅上涨,春节假期后一个月食品价格通常会大幅回落;二是2016年2月份中国经历了全国范围内的极寒天气,去年同期食品价格大幅上涨,这形成了较高的基数;三是2016年一季度猪肉价格处于高位,今年猪肉价格出现了大幅回落。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也认为,由于“春节错月”在1月份CPI中的贡献达1.5个百分点的翘尾因素在2月份跌至0,因此2月份CPI同比增速从上个月的2.5%大幅回落至0.8%。其中食品价格显著回落是主要原因,2月份同比负增长4.3%。
PPI涨幅
并未传导到CPI
相较CPI,PPI自去年9月告别负增长后则一路蹿升,2016年12月份PPI同比上涨5.5%,创出5年新高;今年1月份PPI同比上涨6.9%,则创出65个月新高;2月更是同比上涨7.8%,创出近8年半来新高,其持续快速上涨的势头引发部分业内人士担忧。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分析,PPI同比涨幅扩大主要是受去年2月份价格大幅下降影响。在调查的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3个行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同比上涨85.3%,涨幅比1月扩大26.8个百分点。
据测算,在2月份7.8%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6.4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影响约为1.4个百分点。
针对目前市场的担忧,PPI的涨价因素会继续向CPI传导,从而提升潜在的通胀压力。徐洪才指出,从去年底开始,PPI环比涨幅已经逐月收窄,未来出现大幅通胀或通缩的可能性不大。
“未来PPI的趋势是冲高回落,不需要担心通胀因素。另外,今年国际油价不会像去年一样大幅度上涨,可能就在50到60美元之间窄幅震荡。再加上今年货币政策是稳健中性,不紧不松,不太会出现大幅度通胀和需求拉动,导致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但从目前来看也不会出现通货紧缩。”徐洪才指出。
今年物价走势如何?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年通胀目标维持去年3%的CPI增速,但去年CPI的实际增速只有2%,分析人士指出,今年3%的增速依然为物价上涨预留了很大的空间。
“CPI全年通胀温和,无通胀压力。”诸建芳预计,全年CPI涨幅呈现倒“V”型走势,年中高点在2.2%~2.3%,全年均值在2.0%左右,无通胀压力和显著的上升趋势。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预计全年通胀温和可控。他指出,保持物价稳定的基础还在,去年粮食产量丰收,这是食品价格稳定的基础。猪肉价格上涨,去年下半年进入下行通道,蔬菜价格受季节影响较大,但相对可控,整体上今年食品价格会保持平稳。PPI的上涨会对CPI有所推动,但PPI中上涨的主要为生产资料价格,生活资料价格保持稳定,因此,今年CPI将保持稳定。
对于货币政策的考虑,章俊指出,虽然“再通胀”依然是今年全球经济的主题之一,但考虑到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全球主要央行在货币政策层面会做出反应,整体通胀形势可控。而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立场已经开始转向中性,因此货币环境会略微收紧。
章俊还指出,今年是供给侧改革深化的一年,除了中央引导去产能规划之外,对于节能环保方面的要求提高本身也起到了去产能的效果,不能达标的企业就会被关停,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工业品价格持续上涨。但由于供给侧改革推进导致的工业品价格上涨是对过去以牺牲环境来控制成本的扭曲现象的一次性纠正,因此不能完全被解读为通胀,所以很难说需要货币政策对此做出反应。
来源:证券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