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月进出口增速双双回调 外贸仍延续高速增长态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5-9 10:3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4月外贸放缓
  5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4月货物贸易数据,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8.4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3%。4月份,我国进出口总额2.2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2%,其中,出口1.2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3%,进口97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6%。以美元计价,4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8%,进口同比增长11.9%。两者较上一个月存在较大幅度的回落。同时,4月份贸易顺差有所扩大,达到380.48亿美元。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我国出口或保持较好局势,而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等因素,进口涨幅或收窄。在我国经济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的情况下,经济稳定性在增强,为我国国际收支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这也使得我国外汇储备保持基本稳定。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4月外贸增速仍处于高位,短期内的增速回落是正常的波动。“中国外贸在相当长一段的时间内会是一个锯齿形的波动趋势:好上一两个月就会有回调。整体看,外贸回稳仍是大概率事件,今年外贸锯齿波动的中位线会有所上移。”
  尽管外贸仍然延续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是4月当月的进出口双双出现了增速回落。
  5月8日公布的海关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长16.2%,相比3月增速回落了8个百分点;其中,进口和出口的增速分别回调了7.8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
  分析认为,随着大宗商品的量价齐跌、国内经济反弹的边际减弱,中国进口增速持续回落;年初季节性波动的消逝以及美国商品消费增速的回落,也使出口增速出现回落。整体看,中国进出口已有趋稳的迹象,全年外贸有望延续一个中位线不断上扬的锯齿形波动走势。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增长速度很快,但这部分贸易只占中国贸易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深化,有望进一步激发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从而为中国外贸提供新的增长动能。
  进出口增速双双回落
  海关总署5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2.22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6.2%。其中,出口1.24万亿元,增长14.3%;进口9791亿元,增长18.6%;贸易顺差2623亿元,扩大0.6%。
  尽管外贸总体仍然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回暖和高速增长态势,但4月单月的进口和出口双双出现了增速的回调:相较于3月,出口增速回落了8个百分点,进口回落了7.8个百分点。
  这种回落在之前的先行指标已有所体现:3月的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结束了连续4个月的环比上升走势,刚刚发布的4月份PMI也出现了近期以来的首次回落,其中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指数分别比上个月下降了 1、0.4、1.1个百分点。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4月外贸增速仍处于高位,短期内的增速回落是正常的波动。“中国外贸在相当长一段的时间内会是一个锯齿形的波动趋势:好上一两个月就会有回调。整体看,外贸回稳仍是大概率事件,今年外贸锯齿波动的中位线会有所上移。”
  进口方面,白明表示,前两个月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大幅回调,进口量也出现了下降;随着中国经济整体反弹的趋缓,进口增速出现了回踩。
  4月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大幅下降7.5个百分点至51.8%,这是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降至52%以内。随着补库存进入尾声,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也开始下滑,铁矿砂、铜材、原油进口量更是创下年内最低。
  从数据上看,4月进口铁矿石8223万吨,增速较上月回落13.4个百分点,进口金额(以美元计)增速大幅回落45.7个点;进口原油3439万吨,增速回落13.9个点;进口金额回落49.1个点;进口钢材108万吨,增速回落4.2个点;进口金额也回落了1.3个点。
  交通银行金研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进口增速可能继续下降。“以美元计,进口已连续4个月高于两位数,但2月以来的进口增速分别为38.1%、20.3%、11.9%,呈逐渐下降趋势,预计未来进口增速可能下降至个位数。”
  刘学智表示,4月大宗商品价格综合指数回落至月末的420点左右,价格对进口增速的抬升作用将减弱。二季度之后经济回暖势头可能减弱,企业补库存周期逐渐接近尾声,主要进口产品的进口量因而也难以持续大幅增长。此外,由于去年二季度之后进口负增长幅度收窄,低基数效应也将减弱。
  出口增速的冲高回落更像是一个技术调整。白明指出,出口增速回落和国际市场整体环境并不匹配,总体看国际市场仍然不错,各国出口增长依然较好。他表示,如今外贸回暖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需要靠产业升级、外贸转型与国际市场回暖的共振。
  兴业证券宏观团队认为,春节因素和去年同期的低基数对一季度出口数据产生了明显扰动,随着一季度这一临时因素的衰减,出口增速也开始出现回落;此外,出口受美国终端商品消费的影响较为明显,3月以来美国商品消费增速出现明显回落,这对中国商品出口产生了一定的拖累。
  另一方面,周边地区的贸易增长可能正在为中国的出口带来替代的压力。
  白明表示,年初以来随着外部环境的回暖,越南、韩国等地区的出口增长都很快,中国出口虽有回暖,但与这些地区相比,并不具备优势,部分国家和地区回暖的幅度要高于中国。
  展望未来,刘学智表示,全球经济整体复苏仍将为外贸回暖提供基础:美国公布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减税方案提振了市场信心,近期欧元区PMI创下六年高位。法国大选马克龙获胜,欧洲黑天鹅事件和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市场回暖的负面影响预期减弱。
  在此背景下,4月中国外贸先导指数上升至40.7%,刚结束的广交会成交额上涨了6.9%,中国航运景气指数和信心指数都有上升,刘学智表示,这预示出口回暖有一定可持续性,二季度外贸增长态势有望保持。
  “一带一路”沿线潜力巨大
  分国别看,4月中国对美国、欧盟、日本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1.7%、4%、13.2%;而对俄罗斯、印度、巴西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8.7%、25%、22.3%。刘学智表示,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改善需求增强,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外贸延续着快速增长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贸保持着相当不错的发展。
  最新数据显示,1-4月,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了24.2%,其中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与中国的贸易增速分别为30.1%、27.4%、30.6%、23.3%;同时中国与南非的贸易也同比增长了31.5%。
  2016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为6.3万亿元人民币,增速为0.6%。其中出口3.8万亿元,增长0.7%;进口2.4万亿元,增长0.5%。而进入2017年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明显加速。
  商务部4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超过165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2%。其中,中国对沿线国家出口9376亿元,同比增长15.8%,占同期中国出口总额的28.2%;中国自沿线国家进口7177亿元,同比增长42.9%,占同期中国进口总额的25.0%。
  白明表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增长速度确实非常快,但是基数仍然不高。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口数几乎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但占我们外贸总数的比例只有四分之一左右,这些地区人口多,有很大的‘需要’潜力,目前因为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没有变成实际‘需求’,但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合作的加强,很多‘需要’有机会变成‘需求’,进而为中国的外贸提供新的增长动能和潜力。”
  白明表示,在发达国家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迹象初现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是中国外贸开辟新战场、打开新空间的重要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大国关系研究室主任钟飞腾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化程度绝大多数低于中国,其共识是发展经济,提高收入,其中,工业化和制造业是不可跨越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贸易国,工业体系完善,贸易发达,人均收入相当于中国一半的国家也是产业转移和产能合作的重要目标国家,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制造业贸易,有望创造出新的三角贸易循环机制。
  实际上,中国正在加快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今年3月,中国-马尔代夫自贸协定第五轮谈判已取得积极进展;中国-菲律宾经贸联委会第28次会议召开,重启了这一中断六年之久的重要经贸磋商机制;4月19-21日,我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议第三轮谈判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等。
商务部在5月4日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7年春季)》报告中指出,中国企业目前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涉及多个领域。
  报告称,中国正积极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扩大相互市场开放,利用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支持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同时积极扩大自沿线国家进口,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支持中欧班列有序发展。
  中国即将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中国首次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主题举办的最高规格的国际论坛,也是中国继G20杭州峰会之后,再次就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日前表示,商务部将在高峰论坛期间主办“推进贸易畅通”平行主题会议,重点围绕贸易便利化、促进双向投资、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等议题进行讨论,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建议使用1024*768分倍率、IE6.0以上进行访问,低版本IE将不能正常浏览 所版权所有 @2001-2006 中国期货协会 CF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71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604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3号同泰大厦C座八层 邮编:10014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