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央媒头版评论:有必要尽量延长此轮经济复苏的时间长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6-19 13:2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济参考报》今日头版刊发署名徐高的文章称,近期数据表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要保证今年下半年经济形势的平稳,宏观政策有必要呵护复苏势头。

文章称,以当前趋势而言,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复苏动能将逐步走弱,经济增长将重新面临较强下行压力。如果这轮经济复苏就此终结,将不利于未来各项经济工作的开展。因为此轮经济复苏已明显改善了市场预期,增强了各方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促进了经济的活跃。

文章认为,如果复苏就此归于沉寂,将挫伤各方对供给侧改革和“L型底部”的信心,让稳增长的难度加大。所以,有必要尽量延长此轮经济复苏的时间长度,稳定各方信心,为下半年十九大的召开营造平稳环境,也为长期改革推进构建良好氛围。

文章提到,为实现这一目标,宏观政策需要有前瞻性,而不能落后于形势。此轮经济复苏扩大了防风险政策的回旋余地,令金融去杠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等举措有了更大施展空间。这些防风险举措的确为长期经济金融的平稳所需要,但对短期经济增长会有不利影响。

其力度需要有前瞻性的调节,不可一味求紧。在方式上也需堵疏结合,在堵“后门”的同时开“前门”。

文章还称,在储蓄过剩的格局下,杠杆上升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因此不可过度追求去杠杆。信贷需要宽松,为表外回表内留出空间;债市融资功能需要恢复,以实现“非标转标”。

同时,在真实利率因为PPI下行而快速上升之时,名义利率有必要做相应调整,以弱化真实利率上升带来的紧缩效应。

以下为文章全文:

       延续经济复苏需把握政策平衡

      作者: 徐高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近期发布的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增长稳中趋缓,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为保证今年下半年经济形势的平稳,宏观政策有必要呵护来之不易的复苏势头。

  从需求面来看,房地产和补库存是此轮经济复苏的两个主要火车头。但在地产调控政策的压力下,地产销售和投资增速都已明显放缓。PPI已连续两月环比负增长,表明原材料价格正在走低,从而令补库存周期临近尾声。而近期的金融去杠杆政策则令利率明显上升,货币增速跌至20年来的新低,对实体经济形成了一定紧缩效应。在生产面,工业增加值增速已明显低于今年3月的高点,而有领先意义的财新PMI则在连续扩张9个月后,于今年5月跌回收缩区间。以当前趋势而言,今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复苏动能将逐步走弱,经济增长将重新面临较强下行压力。

  但如果这轮经济复苏就此终结,将不利于未来各项经济工作的开展。因为此轮经济复苏已明显改善了市场预期,增强了各方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促进了经济的活跃。如果复苏就此归于沉寂,将挫伤各方对供给侧改革和“L型底部”的信心,让稳增长的难度加大。所以,有必要尽量延长此轮经济复苏的时间长度,稳定各方信心,为下半年十九大的召开营造平稳环境,也为长期改革推进构建良好氛围。

  为实现这一目标,宏观政策需要有前瞻性,而不能落后于形势。此轮经济复苏扩大了防风险政策的回旋余地,令金融去杠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等举措有了更大施展空间。这些防风险举措的确为长期经济金融的平稳所需要。但也必须要看到,这些措施对短期经济增长会有不利影响。相应地,其力度需要有前瞻性的调节,不可一味求紧。在方式上也需堵疏结合,在堵“后门”的同时开“前门”。

  就金融去杠杆政策来说,关键是要把握好平衡。我国在储蓄过剩的格局下,杠杆上升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因此不可过度追求去杠杆。而过去几个季度的经济形势也表明了,经济复苏有利于杠杆的平稳。所以,去杠杆更应该有保有压,引导杠杆加在风险较小的地方。具体来说,信贷需要宽松,为表外回表内留出空间;债市融资功能需要恢复,以实现“非标转标”。而在真实利率因为PPI下行而快速上升之时,名义利率有必要做相应调整,以弱化真实利率上升带来的紧缩效应。

  就财政政策来说,关键在于促进基建投资的复苏,以对冲地产下行带来的压力。如果要堵住地方政府不规范融资的“后门”,就需财政以其他更规范透明的方式,加大对基建的融资支持,以保证基建投资的平稳增长。相反,如果财政“正门”开得不够大,规范地方政府融资的举措就会带来紧缩基建投资的后果,加大经济增长的风险,最终也会导致政策难以持续。

  总而言之,供给侧改革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复苏。但要看到,经济复苏并非理所当然,而是前期需求端扩张的结果。当前,既要用经济复苏营造的良好环境来推进结构改革,但也需要呵护复苏的势头。二者间需要把握好平衡,而不可让来之不易的经济复苏付诸流水。





华尔街见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建议使用1024*768分倍率、IE6.0以上进行访问,低版本IE将不能正常浏览 所版权所有 @2001-2006 中国期货协会 CF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71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604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3号同泰大厦C座八层 邮编:10014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