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L”型企稳态势已经确立,由此奠定大宗商品市场向好基础。主要表现为消费需求稳定增长,供应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进口保持巨大数量规模,市场价格同比大幅上涨,行业利润明显增加,企业积极增产,相关板块成为股市“龙头”。展望今后市场形势,除了既有积极因素继续发挥效应以外,又有新的“乐观猜想”,由此促进大宗商品市场继续升温。 一是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近期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传达出一项重要信息: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也就是说,目前及今后的所有金融改革、金融创新、金融发展,都不能偏离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个核心目标。这有利于货币资金摆脱“自我空转”,“由虚向实”。而实体经济的增长,势必奠定大宗商品市场繁荣基础。 二是世界级别城市群的建设,以及城市群的互联互通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取得了很大进展,据统计,到2016年末,中国城市数量达到657个。2016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4%。按2015年末市辖区户籍人口统计,5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达13个,100万-3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有121个。即便如此,与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镇化率仍有较大差距,与庞大的人口数量对比,城市数量都显不足。因此,现阶段中国仍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远没有达到已完成的阶段。伴随着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与小城镇人口向大中型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梯次转移,伴随着大量经济产业转向既有城市,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将会大量涌现,借此实现上亿农村人口进城定居,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实现全国各地区平衡发展。 更多大城市的涌现,将会在一些地区出现世界级别城市群,需要实现这些城市群的互联互通,激发巨量基础设施投资。最近,中国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已上报发改委,而浙江亦在谋划环杭州湾大湾区,得到上海的积极响应。中国大湾区的建设规划牵涉到沿海众多经济发达省份,势必为其基础设施及公用设施建设推上一个更高阶段。更加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能源供水体系、信息通信网络体系等,将激发万亿级基建投资,这就使得中国大宗商品需求增添巨大潜力,激发未来巨大规模的金属、矿石、能源等商品需求。 三是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将迎来高峰。现阶段全球供水、水利、电力、交通、环保等方面基础设施存在巨大欠账,因此成为困扰当前及今后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预计未来几年世界各国政府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巨量资金。麦肯锡咨询公司估计,未来几年全球每年平均流入基础设施的资金将在2.5万亿美元。经合组织的估算数值则更高,认为从2016年到2030年平均每年进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大约为6.3万亿美元。 如此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于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将会产生两个方面的重大影响:一是全球范围内金属材料、施工机械、能源化工等商品需求旺盛,进而推动中国物资出口,包括直接出口与间接出口(工程机械、重型卡车与相关设备)两个方面。二是迅速增加矿石、石油、煤炭、橡胶等初级产品需求,致使国际市场相关产品价格坚挺或者上涨,从而提高中国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