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0日周三,美联储宣布,10月起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利率预期点阵图显示,美联储高官预计年内还有一次加息。 证券日报在9月22日周五头版刊发评论称,央行不会跟风美联储缩表,而接下来的去杠杆会更温和。 美联储在今年3月加息后,中国央行于次日全线上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但在美联储6月加息后,中国央行并未上调利率。而这一次美联储宣布启动缩表,分析观点亦指,中国央行不会跟风缩表。 今年1月末到3月末,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持续收缩,引发市场关注。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缩表并不一定意味着收紧银根,4月份央行资产负债表已重新转为扩表。 来到8月,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财政存款减少的背景下,央行资产负债表再次被动收缩,8月末较7月末减少3466亿元,其中政府存款减少5323亿元。
我们的缩表是被动的,与美联储主动缩表存在根本上的差异。除了外汇占款、季节性等因素外,我们的缩表受到财政存款的影响更大,这是影响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变动的重要因素。 我们要做的是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在巩固前期去杠杆效果的同时继续采用较为温和的手段将有效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上来,进而完成资金层面上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期,针对货币政策还有另一方面的讨论:是否有必要降低存款准备金。九州证券邓海清认为经济数据走弱,令央行是时候将降准提上议程,但海通姜超等分析师均称,降准的信号意义过强,与中性货币政策和金融去杠杆相背离,因此降准依旧为时尚早。 针对关于降准的讨论,证券日报评论称,谈论降准是不合时宜的。 在去杠杆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当下,在通过削峰填谷即可保持流动性无忧的情况下,在当前严查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去向的背景下,谈论降准是不合时宜的。尽管美联储提出了主动缩表的计划,但我们仍应该按照既定的节奏,做好去杠杆的工作,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华尔街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