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大型钢厂招标价是风向标,锰硅厂商议价能力有望改善
锰硅合金的唯一用途就是钢铁产业,在吨钢用锰量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只要通过粗钢产量即可判断锰硅合金的需求。预测下游粗钢产量的具体变动并非易事,我们认为更应当关注需求端确定性较强的长期和规律性变化。
作为唯一下游,钢厂对锰硅生产厂商拥有极强的议价能力。锰硅合金是钢厂生产的必需品,而且在钢材成本中占比极小,从这个角度而言对下游钢厂应该具备一定议价能力。但目前锰硅价格仍主要看钢材价格“脸色”,钢价上涨时有跟涨空间,而钢价不景气时基本没有议价空间,除非在供给侧发生大的变化时涨价通道才会被迫开启。从这个角度而言,近一年来锰硅期货的活跃离不开钢厂利润的恢复,否则锰硅只能在成本线附近苦苦支撑。
锰硅厂商对下游钢材缺少议价空间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行业壁垒过低导致之前粗放式增长,造成产能过剩和小企业过多的问题。锰硅厂商之前一直处于“两头受气”的角色,对上游进口锰矿无议价空间并且采取现货现款,对下游钢厂销售时又采取先货后款,银行承兑的方式,导致锰硅企业现金流一直处于压力较大的状态。而大型钢厂在回款和需求量上都有所保证,加上锰硅又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生产厂商对大型钢厂趋之若鹜。因此,目前锰硅现货的定价方式以每月一度的钢厂招标价作为风向标,例如河钢的招标价格是北方小钢厂购买的参考价格。从调研的结果来看,乌兰察布的几家大型锰硅生产企业在销售时,供应河钢、鞍钢、包钢等大型钢厂的产品比例都在70%-90%之间,对大客户依赖度较高。
从现货价与招标价运行的趋势来说,招标价一般都遵循了招标时点的现货价,由此形成了招标价滞后并略低于现货价的局面。每月月底钢厂会进行招标制定次月招标价,厂商的报价大多以本月现货价为基础,因此厂商在招标时点前有较强的挺价意愿。从走势看来,招标价对之后现货价的引导几乎不存在,考虑到期货目前对现货逐渐显现的领先作用,预期期货价格对招标价会产生更大的影响,月度离散型的定价模式可能会受到冲击。
【专题报告-锰硅】黑色产业链新锐:长期视角下把握短期异动
我们认为钢厂对锰硅厂商如此之高的议价能力难以持续。从下游钢厂的集中度来说,龙头企业的占有率比锰硅高出幅度有限。宝武、河钢、沙钢这三大钢厂2016年的产量占比为17.6%,CR5为25.0%,CR8为30.2%,相比于锰硅行业2015-2016年的数据而言,龙头企业的占有率相差不大。特别是注意到在2015年,锰硅的几大龙头企业绝对产量未发生明显变化时,由于小企业大量关停造成总产量下降,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明显抬升,而2015年的情况和目前行业整体变化趋势相一致。之前议价能力低的最大问题还是依附低价锰矿生存的小企业过多导致行业竞争激烈,既然我们已经判断了行业内小企业处境将日益艰难,那么原本集中度就不低,且预计仍会进一步获得提升的龙头企业必然会掌握更多定价权,对于下游钢厂的议价能力必然也将得到一个大幅度提高。
从厂商对期货市场参与的角度,钢厂议价空间预计也将被压缩。锰硅合约上市以来,除了在初期2015年1月合约有过交割记录外,其余时间几乎都没有交割。在锰硅重新活跃后,交割及期转现的数量有了非常明显的增长,2017年5月合约交割及期转现数量之和为3850张,折合重量近2万吨。交割量的提升从侧面反映了锰硅厂商有能力也有意愿通过期货市场实现套期保值以及销售产品,在目前对钢厂直接议价能力弱的现状下,期货市场有助于锰硅生产企业摆脱招标价对产品价格的限制,间接提高了议价能力。
需求端以招标价为风向标,议价能力有望改善的特点,使得在分析价格走势时,需要在关键时点适当关注招标价对期货价格的扰动,例如招标价询盘阶段的挺价现象;而议价能力的改善虽然是长期过程,但在累积后也有可能在短期释放,例如改善到一定阶段后龙头企业联合提价,或者厂商蜂拥参与期货市场导致在短期内锰硅的可用现货形成短缺局面,造成现货价格上涨从而影响期价。
3.2、进出口:印度价格形成天花板,出口关税改善预期有限
3.2、进出口:印度价格形成天花板,出口关税改善预期有限
锰硅生产所需技术相对简单,行业壁垒较低,导致产能长期过剩,锰硅供给一直非常充足,因此现阶段我国对进口锰硅的需求非常弱,即使进口的最惠国税率仅为2%,年进口量都不超过4万吨,与我国1000万吨的年产量相比微不足道。不过我们认为,尽管在数量上影响不大,但进口CIF 价格会成为国内锰硅价格的天花板。从进口数量的变动上,能够很明显地发现,锰硅价格处于高位时进口数量激增,例如14-15年国内锰硅持续下跌时,每年进口数量不足1000吨,而2016年价格反转后进口数量达到峰值。这种现象在过去一年的月度进口数据中更加明显,特别是16年11月到12月之间,锰硅达到历史高点时,每月进口数量都达到了1万吨的体量。
我们认为从长期的角度看,未来进口锰硅合金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国内产能有进一步压缩的趋势。锰硅属于典型的资源消耗型行业,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时可以作为过渡,但很难成为未来鼓励发展的产业。而且我国作为锰硅生产地的优势已寥寥无几:在原料端,国产锰矿越来越难满足生产需求,更依赖进口锰矿但和澳大利亚、南非等主要锰矿进口国之间并没有距离优势,在电力、人力成本端的优势也逐渐缩小;在需求端,作为钢铁的附属产业,从长期来看钢铁产量很难出现大的增幅,由此成本控制不力的锰硅厂商不再能够轻易获得市场份额,从实际情况来看,2015到2016年上半年由于价格的持续下滑,锰硅行业先于钢铁业进行了自然的去产能。以国际经验来看,钢铁产业已较为成熟的发达国家锰硅需求基本依赖进口,而以中国、印度为首的钢铁产量大国同样也是锰硅的主要生产国。随着未来钢铁产量的趋于稳定,以及在国外低价锰硅的冲击下,国内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锰硅厂商将被逐步淘汰,并让进口锰硅占据更大的市场。
我们认为从长期的角度看,未来进口锰硅合金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国内产能有进一步压缩的趋势。锰硅属于典型的资源消耗型行业,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时可以作为过渡,但很难成为未来鼓励发展的产业。而且我国作为锰硅生产地的优势已寥寥无几:在原料端,国产锰矿越来越难满足生产需求,更依赖进口锰矿但和澳大利亚、南非等主要锰矿进口国之间并没有距离优势,在电力、人力成本端的优势也逐渐缩小;在需求端,作为钢铁的附属产业,从长期来看钢铁产量很难出现大的增幅,由此成本控制不力的锰硅厂商不再能够轻易获得市场份额,从实际情况来看,2015到2016年上半年由于价格的持续下滑,锰硅行业先于钢铁业进行了自然的去产能。以国际经验来看,钢铁产业已较为成熟的发达国家锰硅需求基本依赖进口,而以中国、印度为首的钢铁产量大国同样也是锰硅的主要生产国。随着未来钢铁产量的趋于稳定,以及在国外低价锰硅的冲击下,国内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锰硅厂商将被逐步淘汰,并让进口锰硅占据更大的市场。
【专题报告-锰硅】黑色产业链新锐:长期视角下把握短期异动
以日本的经验而言,寻求铁合金的进口替代应当是长期的方向。从现阶段日本铁合金的总体数据来看,目前铁合金的进口量和产量之比在2:1上下浮动,即日本三分之二的铁合金依赖进口。日本进口锰硅数量与粗钢产量比值的走势是波动上升的,而且由于日本大量使用废钢后铁合金用量的减少,锰硅整体的消费量与粗钢产量之比是下降的,因此进口替代的幅度应当比这个值显示的更高。鉴于目前可考的数据只能到1983年,在1983-1985年间日本锰硅的进口产量比已经维持在1:3左右,1986-1987年之间由于日元升值刺激进口,进口产量比迅速达到1:1,之后缓慢上升到现在的2:1。日本的粗钢产量在50-60年代的20年间增长了约20倍,70年代中期达到峰值,大约在5-10年后开启了铁合金进口替代的进程。
从过去一年我国锰硅进口国的构成来看,我们认为印度的出口价格将是成为我国锰硅价格的天花板,甚至有潜力进一步替代国产锰硅。过去12个月里我国共从印度进口1.4万吨,印度是第一进口国,其中有1万吨进口量集中在锰硅价格大幅上升的16年11-12月。印度具备较大数量的锰矿资源,并且伴随印度国内钢铁业的增长,其锰硅产能也会得到进一步扩张,带来的规模优势将进一步降低成本。印度相较于南非、乌克兰等其它进口国,与中国还有显著的距离优势。
而在出口端,以锰硅为代表的铁合金因其技术壁垒低,曾在我国经济发展较低的阶段大量生产并出口。在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后,铁合金这样的典型“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关税大幅提高。从取消出口退税到关税逐渐加码,我国铁合金出口的价格优势消失殆尽,年出口量下降幅度十分明显。目前锰硅出口体量多年维持在千吨的体量,对需求端已基本没有影响。
而在出口端,以锰硅为代表的铁合金因其技术壁垒低,曾在我国经济发展较低的阶段大量生产并出口。在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后,铁合金这样的典型“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关税大幅提高。从取消出口退税到关税逐渐加码,我国铁合金出口的价格优势消失殆尽,年出口量下降幅度十分明显。目前锰硅出口体量多年维持在千吨的体量,对需求端已基本没有影响。
虽然多年来关于调整铁合金出口关税的话题屡被提及,但到目前为止只有硅铁的出口关税从25%小幅调低至10%。我们认为对锰硅关税调整的可能性很低。锰硅20%的关税已维持将近10年,即使在生产企业生存最困难的阶段也未见关税放松,如今在愈来愈高的环保压力下更加不可能向下调整。从国际的经验来说,随着发展的进阶,对待“两高一资”产品逐步采取进口替代才是主流做法。因此,尽管关税下调对需求端的弹性较大,但实际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3.3、关注钢材工艺的改进对合金中长期需求的影响
3.3、关注钢材工艺的改进对合金中长期需求的影响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钢材质量参差不齐,并不是所有钢厂都会充足使用铁合金进行生产,随着对钢材质量的逐渐重视,中期来看对合金的需求有望增加。例如今年7月份,国家质检总局印发《关于开展钢铁产品生产许可获证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通知》(质检监函[2017] 66 号),市场将之解读为国家要取消热轧带肋钢筋的穿水工艺,并且要开始集中整治螺纹钢,从而钢厂将采用合金工艺替代穿水技术,大幅增加对锰硅的需求。根除地条钢后,表内产量的弥补同样将增加对合金的需求。而在采暖季钢厂多用废钢后,也有声音认为多加废钢需要使用硅铁提温,从而提升硅铁需求。我们认为明后年电炉大规模投产后,钢材生产工艺的流程也将发生改变,电弧炉投产初期对于合金需求的影响仍需观察,虽然短期内边际影响有限,也需谨防市场对需求预期的转变。
而从长期看,根据不同国家生产吨钢消耗的锰硅量,发达国家对于锰硅的需求相对偏少。我国一吨粗钢中的消耗量平均在10KG上下,而钢铁工业较为滞后但同样高速发展的印度,粗钢对锰硅的需求维持在10KG/吨以上,近年来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但是像美国、日本等钢铁产业发达的国家,一吨粗钢中锰硅的用量仅为3-5KG/吨,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方面,发达国家炼钢技术较好,吹氧后对锰硅的还原剂需求弱;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产量多为质量要求高的特种钢,对其余铁合金的需求较高,以宝钢为例,宝钢每月对锰硅的采购常量仅为1000余吨,远低于其它体量相近钢厂的采购量。
3.4、锰硅需求方现货定价机制存漏洞,警惕短期异动带来的价格失衡现象
3.4、锰硅需求方现货定价机制存漏洞,警惕短期异动带来的价格失衡现象
锰硅的现货定价机制与其它商品有所不同。作为锰硅的唯一需求方,绝大多数大钢厂都是在每月月底进行锰硅的招标工作,在确定采购量后,通过众多供应商的报价来确定下个月的采购价。我们在第三节已经提到,大钢厂的招标价是锰硅价格重要的风向标,而日度更新的市场价以及出厂均价往往是生产商或者贸易商面向小钢厂的报价,因此传统意义上的现货价参考意义有限,反而是一月一定的招标价提供了判断整体供需格局的角度,亦成为了期价所参考的重要对象。
在这种机制下产生的招标价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各大钢厂同月招标价的趋同性,主要由于招标时间点都集中在月底,厂商报价较为一致;第二个特点是月度离散型报价造成相邻月的招标价变动较大。我们统计了今年下半年主要钢厂的锰硅月度招标价,从中能明显发现这两大特点。
如果从供需两方的市场结构及议价力量分析,结合具备期货市场和成本在下游占比小等特点,这种现货定价机制可能存在漏洞,由此导致短期内期价无法合理反映基本面,带来套利空间。
如果从供需两方的市场结构及议价力量分析,结合具备期货市场和成本在下游占比小等特点,这种现货定价机制可能存在漏洞,由此导致短期内期价无法合理反映基本面,带来套利空间。
我们依据供需双方市场结构,将主要品种的现货定价方式划分为四种:1)当供需双方都处于充分竞争、出售者和购买者足够多时,成交活跃市场形成的报价能较好体现供需各方力量的参与,例如上海地区螺纹钢市场价,而期货价格也可以看作是众多参与者共同形成的报价,此时期现联动效应较强,成熟的期货品种甚至可以用期货升贴水的方式作为现货价格,例如铜、大豆等。2)当供需双方都存在垄断力量时,现货的报价往往由各自的垄断力量协商博弈确定,小厂商是价格接受者进行跟随报价。在这种情况下,供需的垄断力量都会对现货价格进行争夺,期货价格反映的全市场预期大部分时间会和现货价产生联动,偶尔会出现背离,例如焦炭就属于该情况。3)需方存在垄断或议价能力较强时,现货定价由需方主导,就会采取采购价或者招标价的形式,一般是成本占比较小的辅料,例如钢厂需求的各式合金等。4)供方存在垄断力量或议价能力较强时,现货价格往往由主要生产厂商的报价所主导,例如鄂尔多斯在硅铁上的份额占据40%-50%,其硅铁的对外报价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钢厂的招标价甚至期价。存在此种情况时,供方可以依靠信息优势自主调整现货价格,而期货价格存在滞后。
【专题报告-锰硅】黑色产业链新锐:长期视角下把握短期异动
一般来说,运用招标价机制作为现货定价方式对买方较为有利,买方可以选择出价最低的卖方作为交易对象,而卖方陷入了囚徒困境,会担心竞争对手出价低于自己导致难以出货,因此报价都会围绕由供需决定的均衡价格波动。但这种定价机制在当前面临被期货市场干扰的风险:期货市场活跃后改变了竞标者的行为策略,在招标时将期价作为心理预期的底部价格,竞标者们形成类卡特尔组织,任何竞标者都不愿意报出低于期货水平的价格,因此招标期间的期价将显著影响现货定价中枢。在这样的背景下,期价可能将出现短期波动的结果,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点:
1)期价虽然从长期来看不可能持续偏离供需基本面,但短期可以实现。如果现货定价机制是连续的话,市场力量在短期内影响期价的收益不大,而由于锰硅现货定价采取每月月底的离散定价形式,招标期间的期价水平将对招标价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特定时间内期价短暂上涨可以带来现货上的巨大收益。
2)下游钢厂利润偏好的情况下锰硅成本占比小,在招标种类较多时无法表现需求方力量。钢厂每个月都会对需求量小,占其成本有限的大量品种材料进行招标,作为招标方,钢厂不可能对所有细微品种当月的供需情况都有详细的了解,定价只能取决于供应商的竞争报价,但这样的竞争性已被期货价格有所影响。而由于今年以来钢厂利润持续回暖,对占成本比重仅3%的锰硅价格并不敏感,因此锰硅价格的可议程度提高,短期内价格失衡不易察觉。
3)锰硅期货市场偏小,活跃持续时间短,参与者种类缺失。锰硅品种从今年才进一步活跃,前期主要由投机资金驱动,之后才逐步有锰硅生产厂商进入,但钢厂显然还未进入锰硅期货市场进行套保操作。再考虑到现货流动性和交割原因,多头具备天然优势,少量厂商亦有拉涨诉求。只有当各类参与者充分参与锰硅期货市场后,钢招前期价价格异动的现象才会得到一定缓解。
以7月中旬招标前市场传闻将禁止螺纹钢“穿水工艺”,从而将大幅增加锰硅需求为例,期价在短短两日间迅速上涨近10%,由此带动8月锰硅招标价大幅上涨。“穿水工艺”较为复杂,锰硅需求增加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至少在短期内现货供需格局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时现货价格出现大幅变动,预期效应对现货价产生明显影响,这在期货市场活跃前是极为罕见的现象。在一段时间内锰硅期价可能仍将频繁出现钢招前异动现象,投资者可以利用和警惕期价短期失衡所带来的机会和风险。同时需要注意,这一失衡现象可能随着整体环境变化而得到缓解,例如钢厂利润回落后上游材料重回成本定价、现货定价转变成连续报价形式以及更多参与者进入期市后迅速修复失衡引起的套利空间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