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4 江南愤青:关于最近政治经济环境如何做投资的一系列思考
文 / 江南愤青
2017-02-01 07:38:22 21498
春节期间,静下心来思考了七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大写了大概十万字左右,今天发布第一篇,后面还有几篇陆续发,可以可以加我的微信号jnfqzb,讨论。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经济学家的话不能相信。
第二个问题,能力、专业、信息充分跟赚钱之间没有必然关系
第三个问题,脱离贫困必然要去冒险,去持续的赌小概率事件
第四个问题,思考问题的时候经济上跟少部分人站一起,政治上跟大多数人站一起。
第五个问题,社会在分化使旧舆论体系权威丧失,而新舆论权威体系永远无法建立
第六个问题,动荡不安的世界、强人政治的背后
第七个问题,未来面临的三个重大政治经济问题
———————————————————————————————————————
第一个问题、经济学家的话为什么不能相信
最近在上海交大的高级金融学院年会上演讲的时候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为什么经济学家的预测总是出错,而且越有名越权威的经济学家犯错的概率总是越高,当时也只是随口一提,回去之后想了挺久这个问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思考,先跟大家一起分享下。
我98年去北京读大学,央行的直属院校,学校经常请一些知名经济学家来演讲,所以,我经常能听到各种知名的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形式的负面判断,大家也可以去翻阅下过去将近二十年经济学家的演讲文摘,几乎一致的唱空中国经济,最早可以追溯到80年代都是这个观点。但是三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经济崩塌了么?没有,反而一直在打他们的脸,打的挺惨的,如果很不幸你十几年前听了他们的观点,而且照做的,我估计你应该是穷光蛋中的穷光蛋。过去也有很多人八九十年代卖了北京的二环的四合院跑到了日本、美国、欧洲估计现在场子都悔清了,或许有人会说,最终他们可能是对的啊,中国最终是会崩的啊。这个话第一未来不可知,第二,怎么说呢?如同人总是会死,地球会毁灭一样,都是正确的废话,最后谁不会死啊?问题是人生苦短,一辈子就那么长时间,有几个十年二十年的机会可以让你死扛呢?难道你的人生就是为了等一个崩盘的结果,然后就不要过程的机会了?事实上,十几年大潮流还死扛的人,都是些失败者心理,我在国外见过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说中国各种坏话,死活也不回来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他们在国外过的有多好,而仅仅只是因为他们无法回来面对这种巨大的落差。
同样的,美国次贷危机之前后很多中外经济学家也一样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反差,都认为次贷的数字非常小,不足以引起金融危机,包括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都也这么认为,但是结果呢,远远超越他们的认知,所以次贷危机之后,对于经济学是不是一门科学引发了非常大的争议,目前也没有定论,很多人在争论这个问题,这个我们反到后面可以仔细聊聊,马云在一次在演讲中说,民营企业家怎么可以听经济学家的话呢?他说他从来没有哪一个企业加是因为听了经济学家的话而成功,相反失败的例子很多。然后就被媒体和经济学家一顿狂轰说他反智。其实从结果上来看,马云是对的,实证证明了这个观点,真没有人因为了经济学家的话而发大财的。包括经济学家自己下海创业,也几乎没有成功的,最典型的自然是当年诺贝尔经济学家创设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死的还挺惨的。
巴菲特说,宁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准的错误。而经济学家总是力求寻找精准的正确,所以他们总是用极为详尽的数据图表试图论证过去推导未来,结果往往陷入精准的错误道路之上,构成这点的主要原因任何社会都是动态往前发展的,过去的所有结论和依据描述的在正确,其实都很难对未来构成实质性的判断依据。这点很难让人接受,但是现实就是如此的。所有过去成功的东西跟未来会成功之间并没有什么特别本质的关联。为什么呢?
因为未来的很多事物都来自于过去细小的边缘化群体之中,苍天大树起步时候都是小小树苗,都是很容易被忽略的群体,这些群体永远不可能在过去的主流数据里会有所体现,所以说未来的机会往往是隐喻模糊不可测的,你不知道他会来自过去的哪个角落里的哪个微小的事物,但是以后一定可以肯定就是一定不会来自你过去的主流群体之中,Facebook、谷歌、阿里、腾讯在十几年钱都被主流机构给忽视,包括他们自己都很难知道会预料到有今天,但是他们都走了出来,干掉了曾经的主流业态,成为了今天的主流。历史就是这么前进的,大风起于飘萍之上,英雄起于行伍之中。许多未来大放异彩的东西,往往在出来之前,都是边缘化的很小很小的事情,甚至都被当成是骗局一样的业态,大家去想想十几年前阿里巴巴跑到北京推销电子商务的时候被当成骗子都是一样的道理。
经济学家往往关注大众化的主流业态,对边缘化的事物都不太在意,因为分析这种边缘化的事物,对他没有价值,无法让他声名显赫,同时也很容易被他所在的群体给边缘化,自然也就不去费力不讨好了。当然还有更重要一点就是高高在上的经济学家压根无法观察到这种边缘化的细微事物,他们离开底层太遥远了,你们能想象十几年前,马化腾和马云去找经济学家聊天,会被接待和理解么?压根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一个看不到底层新鲜变化事物的群体要对未来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本来就是扯淡的事情。指望这些人能准确预测未来,然后跟着能赚大钱,基本也就成为了意淫的事情了。
所有过去的好和不好,跟未来的好和不好之间的关联是非常微弱的,不要太把这个当回事,事实上对未来更有敏感的人群体,压根不需要通过对过去有太过精准的了解,依然可以很轻松击败那些对过去了如指掌的人群。水无常形,兵无常法,社会永远在运动之中,过去在精准,压根跟未来并无直接和本质关系。从社会角度看,社会的进步很大程度上都是建立在搞死过去的基础之上。不然社会是无法进步的。尤其是互联网出现之后,过去对未来的指导性意义更是在不断的丧失,在股市上也有很多这种现象,许多人不断的分析过去股票的K线图,力图推导出未来的股票走势,本质就跟学习算命本质是没有区别的,都是一群傻逼逻辑。
但是经济学家自己显然很难意识到这点,都沉浸在这种多过去精确的统计和分析之上,力图给现在的经济现状得出合理的因果关联,然后期望用这种关联推导未来可能的情况,我个人感觉这条路会越走越窄,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基本上很快就被证伪。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把社会分成三个阶段,前喻、中喻、后喻阶段,分别指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互联网社会,经验有用的年代仅指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因为社会发展缓慢,经验具备指导意义,但是互联网社会,迭代很快,很多经验还没有被推广开来,这个经验所适用的时代就过去了,你学在多的经验,最后也没什么用,因为基础环境不存在了,这个时候,你去学习太多前人的所谓经验,毫无意义。不如投放到具体的微观实践中去,会更容易成长。全新的社会里,过去都会变得毫无意义。
中国其实还有很多经济学家成长在上一个世纪,普遍缺乏对新鲜事物的理解认知能力,也不愿意接受这种改变,使得理论体系很难跟上社会现实,内心抗拒怎么可能会有更好的理论突破呢?而且相反一旦掌握话语权享受到话语权的魔力之后,反倒拼命打压年轻人,妄图把持话语权体系。我说我们很多经济学家年轻时候都是青年才俊,写过不少很好很好的东西,敢于抨击很多成名的固有看法,然后一战成名,但是成名之后,就成为了自己一直在反抗的人,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种人了,经济学是迭代和前进的学科,他一定不是一门经验积累的学科,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社会,一定要警惕无法接受社会进步的老年经济学家把持经济话语权,那是很可怕的事情。老年人总觉得自己比年轻人看得远,要为年轻人把握方向,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固步自封,反倒阻碍社会进步。
作为投资人和创业者就更必须关注未来的还没被当下普遍接受的边缘化的机会,必须有穿越历史经验主义的能力,展望未来机会的独立思考的格局,如果没有这种格局,你就跟经济学家没什么区别,是很难赚到钱的。所以,每次我见到一堆人用一系列的图表来试图告诉我过去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的时候,我其实都不太有兴趣,数据和图标是服从于结论的,直接告诉我结论和原因就可以了,不用试图告诉我你是怎么牛逼,怎么用数据得出这个结论的。不需要,对于过去压根不用了解那么多,发生了的事情,注定无法改变,我们更关心,基于过去发生的事情,那么未来会如何呢?有什么赚钱的可能么?不赚钱也行,有什么能不亏钱的可能么,如果研究过去不是为了未来能更好的赚钱,那我们听经济学家讲话的目的是什么呢?只是为了变得更聪明么?
经济学理论上应该是工具,用来指导生活实践的,但是我发现很多人变成了为研究而研究,日益脱离了实践的意义,当然这个跟经济学本身的假设属性是有关系的,因为经济学本身的建立基础就是有问题的,他的三大假设,其实都是不存在的,第一个假设是人是理性人,事实上,人怎么可能是理性人,整体社会的前进都是非理性构成的,非理性就意味着压根不按照规矩出牌,人类前进的过程都是一个打破固有规则的过程,使得到现在基本上所有特定的经济学理论都被证伪了,这种情况下,理论压根无法指导实践,还有第二假设是市场信息充分有效到每个主体,这种假设典型是失真的。市场信息从来不公平传导个每个主体,市场也不可能实现这样的情况,为了研究方便而简单假设前置条件,本身就是有悖于实践的,最后的结果就是导致经济学家讨论问题跟绝大部分社会人脱节,也跟社会实践脱节。
事实上,我后来发现,所谓经济学之所以界定人是理性人,并非是因为人是真理性人,而是因为人是理性人的时候,做研究最简单,这个跟后面完全竞争市场章节也是一致的,经济学很多时候为了论证一个理论,往往会把很多前提给假设了,因为这样理论运行起来最简单,但是恰恰也是这个原因使得整个学科冰冷而常犯错误。引发次贷危机的一个很重要的公式是中国人发明的,很多人说他引发了次贷危机,搞死了华尔街,根本型原因其实还是因为华尔街的人都认为风险可以量化,然后批量采用了他的公式,但是结果发现风险是不会量化的。人心是无法穿透的,但是意识到这点,以后金融界也并没有停下脚步,为什么?为了赚钱啊,继续不断的扩大这种风险变量,他们压根无所谓是否风险真可以量化,也就是说明知道会有风险大面积爆发,但是对他们来说无所谓,赚到钱就行了,次贷危机暴露的恰恰是人性最阴暗的一面。银行家们为了自己谋利,制造了危机,无论那个结果,这些都不是经济学从简单的理论上可以推演的,你测算不到人心的复杂和多变。
所以,如果无法认识到人性的复杂的所有学科,本质上都是伪科学,我个人你倾向认为经济学是伪科学,后面我们也会提到政治学,很大程度上也是一样的,最近特朗普当选,引发很大的争议,我在15年底跟一个据说研究了十几年美国政治学的教授争吵过,他说他家里堆满了美国的政治书籍,对美国大选非常了解,他坚定的认为民主党会完胜共和党,最后的结果出来了,我给他发了个短信说,你研究那么多,说自己多么懂美国,有毛用,还不是特朗普当选了?这里很有意思的说明了,你懂政治经济理论跟你是否能赚到钱,是否能有效判断未来是没有必然的关系的。政治学和经济学都是非常容易被证伪的学科,而一个很容易被证伪的学科,必然说明无法有有效的逻辑可被推演,从而你很难从这些学科里抓到赚钱的机会。未来不可测,甚至随机的,所以,任何人认为自己懂经济,懂政治,本质都是把自己看的太牛逼了,确切说,其实对未来我们谁也不懂。很多人只是自己觉得懂了而已。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我演讲的时候碰到教授、博导、经济学家,从来不害怕的原因,因为谁都不懂,都是在扯淡,说到扯淡水平,我从来很自信,有时候想象也挺有意思,作为一门跟人性极为相关的学科,你一个连美国都没怎么去过,连美国底层民众都没有怎么来往过的人,说自己能预测美国大选,那跟那些从来不曾去过富士康工厂却认为中国制造业很牛逼的经济学家是一样的,本质都是闭着眼睛说胡话。
前几天看了一个经济学家也在论证经济学是不是科学这个命题,他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定义来反驳经济学不是科学的论调,他说,从自然学科来看,火山地震这种东西,不是也不能被准确预测么,凭什么他们不能被预测,就还是科学,经济危机不能被预测就不是科学了?我听了以后有点明白为什么经济学不能是科学了,更多是嘴炮学,因为经济学家常常逻辑会出各种问题。火山地震何时能被预测,有一个前提就是某些区域能发生地震火山爆发这个大前提是确定的,专家对于火山地震的基本原理是清晰而明确的,是没有争议的,只是因为技术水平尚未到可以准确预知具体时间的地步。但是经济学里很多大前提都是确定不了的,会否发生经济危机?采取某项政策是对是错?都是争议和模糊的。也就是说是没有共识的,于是出现的结果就是说房价跌的也是经济学家,房价涨的也是经济学家,那么出现的逻辑结果就是如果经济学是科学,那么一定有一个是伪科学家,那么会是谁呢?
如果无法界定对错的东西,必然很难是科学,这个应该是基本道理。经济学没有共识,很容易被证伪,所以是科学的可能性很低,其实,社会学也好,经济学也好,政治学也好,我个人感觉跟人牵扯上关系的学科,一般都很难定义为科学,因为人性,太纷繁复杂,变数极大,绝对不是一个人可以穷尽一生研究透彻的事情,每个人都是个变量,都会跟着另外一个变量波动,从而使得你无法固化变量,也推测不出另外一个变量对应会做出什么样的变化。从而很难被推演。归根到底就是人性多变,从而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学科都不可琢磨,所以总出现理论跟现实产生了极大的差异,这个角度来看,人性构成了经济学政治学的最基础部分。
所以,我自己的感觉与其费力研究学科,不如了解人性或许更有价值和意义,另外,事实上,哪怕经济学真的有用,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也这辈子是没有机会成为经济学家的,与其学成半桶水一样的经济学,还真可能不如潜心了解人性更有机会赚钱。
另外,我以前还说过的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该听谁的话,从人性角度考虑,什么样的人跟你说的话,提的建议值得你去听?事实上,我自己认为从赚钱角度来看,你要去听那些比我们赚钱多的人的话,他们用实践证明了他们的能力和对未来认知的能力。很多人听逻辑思维,听吴晓波,我感觉你要变得更能忽悠是可以听他们的话的,他们证明了这点,但是你如果指望从他们身上学到赚钱的办法,那就是扯淡了,一个人真如果赚到了大钱,还需要去教别人怎么赚钱去赚钱么,那不是扯淡么?谁信啊。
还有一类人的话,值得你去听,那就是那些成本比你高的人的建议,一个决策好了,能让他受益,如果不好,会让他受损,这个时候,他的决策会相对严谨和靠谱,但是如果无论什么决策对于他本身的结果没有好坏之说的话,你是很难指望他们做出靠谱的决策来的。我从来不认为人性经得起考验,反正都没有什么明确的利益挂钩,好跟我没关系,不好也跟我没关系,那么我会做什么选择?一般都会选择当前收益最明显的选择。
在利益面前,许多建议和决策都会有所偏颇,人性就是这样经不起考验的啊,只有有得失之心的时候,才能反映你内心最重要的东西啊。没有利益得失说的话都跟放屁没有什么关系啊,站着说话不腰疼啊。很早前谢国忠喊了十几年房价跌,我跟人说,别听人家说什么,要看看人家做什么。做才反映的是内心深处的想法,话谁都会说,圣母婊说的话比谁都漂亮,问题是她怎么做啊。
我以前做投资的时候碰到很多人跟我说,他们的项目怎么好,别人怎么认可的,他说他问过身边的人,反馈都很不错的。我说那是脑残的想法,你去问别人什么事情,绝大部分人都会说挺好的,人家闲着没事,干什么要跟你来唱反调,让你不高兴呢?越是关系一般的人,越懒得跟你废话,说个不好,还要跟你解释一堆,多烦的事情,他的目的一定是最快时间解决,那就说一个好字就行了。所以这些人说你好,压根没意义,因为他们没有成本。怎么才有意义呢?你就问他投钱不投钱,这个时候他说的话一般就会比较慎重了,大抵只有跟钱挂钩的时候,人才会说些真心话。这个是真理。
不谈钱的时候都是好的好的,谈到钱了一般就比较严肃了。我一直跟女孩说,没有成本的爱大抵都不是真的爱你,而只是想睡你不花钱而已。一个男人说爱你死去活来,结果连个包都舍不得给你买,那是爱么?嫖娼还给钱呢。不付出成本的是耍流氓。钱本身从来不代表什么,但是他代表基本的态度。成本是一个人说话是否真心的很重要的衡量标准,我有一百多万粉丝,很多人都加我微信说很喜欢我,加我微信问我一堆问题,他们是真的喜欢我么?不是,他们只是因为觉得喜欢我可以免费不用成本获得一些他们想要的东西而已。这种喜欢,压根不是喜欢,对我也毫无意义,我用了一个很简单的办法来筛选出那些人是真喜欢,那些人是假喜欢,就看他们给不给钱呗。
后来我就开来了个茶馆,然后众筹每人1535块钱,这个钱也就是很多人打一场麻将的钱,如果这个钱都不愿意给,基本上就说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他们对我的喜欢不值1535,所以他让我很清晰的知道我值多少钱。所以我从不敢高看自己。这个茶馆最后参与者也就不到一万五千人,当然人数每天还在增长一些,但是都说明什么呢?说明99%说爱你的人都是假的,并不是真的爱,说爱很容易只是因为口头上说爱不用成本,不但不用成本,还指望着说爱你然后还能从你身上沾点便宜回去,所以许多人说爱你的背后本质是自私和虚伪。
我就经常碰到很多人来跟我说,愤青,你是我心目中的男神,然后说能借我五万块钱江湖救急下么?我打了一连串的省略号,说给个理由?他就说你严重破坏了你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然后就把我拉黑了。我靠,现实就是这样的,你要最快时间和速度区分那些是值得你对他们好的,那些是不值得你对他们好的。成本是最好的衡量办法。所以,同样的道理,没有成本的人说的话做的事情是不能信的。貌似客观公正背后其实是虚伪和自私。
这个结论可以推论出很多各种逻辑,为什么我从来不信FA,不信股评,不信经济学家,很大程度未必是他们说的东西不对,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让我相信他的理由,他们说话做事情没有成本,导致一旦出现问题,损失的是我,而不是他们。无法进行利益捆绑。我这几年有不少朋友跟我一起投资,我只做一件事,亏了一起亏,赚了一起赚,只有如此,大家才能互相信任,因为相互捆绑,同时分享未来。碰到别人给我推荐项目也是一样的,我只问你投了么,如果你也投了,我就跟点,如果你自己都没投,就别跟我扯淡了。对于创业者的项目也是如此,你来创业结果工资拿的很高,这样的项目我压根看都不想看,因为我看不到他的成本在哪里?我出的钱投资,成功了,他发大财,不成功,你还拿着高工资,那么他损失了什么?我从来不相信没有付出成本的人会用心去做好一件事情。可能性太低了,而恰恰经济学家是成本最低的一群人。也是为什么最不值得听的人。 |
|